..續本文上一頁知道,出家人這個行業是幹什麼的?多元文化的義務教學。
釋迦牟尼佛一生,我們用現代人的言語來看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所做的事業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從事這個事業。他非常敬業,很認真努力去做,四十九年沒有休假,天天幹,爲廣大社會大衆講學授課,一天八個小時,四十九年不休息。這種敬業的精神一般人做不到,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而且更難得的,他是一個義務的工作者,他不求報酬,不要學生交學費,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男女老少,只要你願意來,一律都非常歡迎,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社會教育!他所在之處就是講堂,就是道場,非常樂意給大家講學授課,解答一切衆生的疑惑。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教學的中心是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教學的目的是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你想想看,還有什麼話好說?
我們追隨釋迦牟尼佛、效法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事業我們繼承,我們擔當起來。我們要把這個工作、這個事業做好,我們才對得起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要曉得我是什麼身分,我是幹哪一行的。任何一個行業都要清楚,要在本行裏面做出最好的模範,要把佛陀教誨落實在自己身分、自己行業、自己生活環境當中,你會得大自在,你會得大安樂。天天在修福,天天在造福、在培福,你的福慧當然增長,你的事業自然蒸蒸日上,這肯定的!學佛如果得不到這個效果,那你所作所爲決定是違反佛陀的教訓,一般人所講的陽奉陰違,表面上學得好象很認真,實際上你的思想、言行跟經典的教訓是相違背的,你所得的果報當然是負面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裏頭說得很詳細,真正學佛依教奉行,你所得的果報自自然然是「吉祥諧偶」,諧偶是漢朝時候說的話,用現在的話來講那就是萬事如意、事事如意。所以頭一個自身要做好,我們在修行的時候,當然過失不能避免,這一定的道理。批評的人很多,有人是有意批評,有人是無意的批評,我們都要能接受。把他當作一面鏡子,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不與人爭論,息心達本源,本源是真如本性,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真正做到「于人無爭,于世無求」,在這個世間完全隨順,隨緣而不攀緣,你的生活就過得非常自在。前世修的有福報,隨順福報,前世沒有修福報,現在生活比較清苦,我隨順清苦。顔回能隨順清苦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充沛,一天到晚在在處處,他真快樂,我們佛法講的法喜充滿,儒家講的「不亦悅乎」!
現在要說到如何具體去落實?佛給我們講的四攝法好!四攝頭一個布施,普賢菩薩講的供養。布施跟供養,在事是完全相同,用心不一樣。布施用誠敬之心就是供養,如果不是很真誠、很恭敬,那叫布施。首先要落實在你家裏,我們要把在佛教裏頭所學的落實,就是什麼?誠心誠意照顧你的家人,用你的智慧、用你的德能爲家人造福。你造作一切營生事業,賺錢養家,這就是布施供養。你如果看到你家裏頭每一個人,父母兄弟兒女,你把他們都看作是諸佛如來、未來佛,用恭敬心,那照顧就很周到,你對每一個人都有敬意。敬意表達的方式,當然不一樣,對父母的表達跟對兄弟的表達、跟對兒女的表達不一樣,你要懂得分寸,那就叫中道。心完全是相同,真誠的恭敬,表達不相同。
表達的方式要如理,理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秩序、日常生活的規矩,在佛法裏面就是戒律威儀。威儀裏面說得很詳細,對長輩是什麼樣的態度,對平輩、對晚輩,佛法裏頭也講,一定是合情合理。如果是出門,像現在不管是公務是私人公司、政府機構,常常有出差,出差到外地回來,總得在當地買一點土産,帶回來供養你的家人,一家人歡喜。現在這個機會很多,家裏面的慶典,哪一個過生日、年節,總都送一點小禮物,不能缺少,情就厚了,這叫恩義。人與人之間總得要記住,道義、仁義、情義、恩義,常常記住,與一切人交往都能夠落實,你在這個世界無論走到哪個地方,會有回報的。一切人都歡喜你,連鬼神冥冥當中都要加持你,歡喜你,幫助你,給你作增上緣,促成你的好事。
家庭之外,在你工作的崗位上,無論是公家的機構,或者是私人的公司,我們自己是什麼身分?老板的身分,對于你所有的員工,就像家庭一樣。年歲比我大的,中國古禮,大我十歲的看作大哥,大我二十歲的就要看作長輩,跟我父親是同輩分的;比我小的,這是弟妹,年齡小二十歲的,那就看作自己的子弟、兒女,你能用這樣的心、真誠心看待你這一個公司裏面的員工,你整個公司的員工必定對你效忠,爲什麼?人有感情。所以你要會布施,你要常常關懷他。
四攝法第二條「愛語」,愛語是關懷;第叁條「利行」,一切作爲決定對大衆都有利益,我們以身作則來做個示範。第四個「同事」,我跟你同樣來工作,帶頭幹!佛法跟世法差別在哪裏?差別在教學。現在我們看不到菩薩,如果真正是菩薩、佛教家庭,每天早晨吃早餐的時候,全家人都聚集在一起,這個時候,你看一般宗教,大家在一塊祈禱,而佛教我們不必用宗教的形式,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要對治許許多多來自四面八方的這些染汙,選擇經典或者是聖賢的幾句話,大家聚集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把這幾句話念一遍,做簡單的解釋,然後大家再吃飯。就是每天這個時間,不長,上五分鍾的課,時間不超過五分鍾,讀一段經文、讀一段古聖先賢的教訓,你這樣做,你家庭的子弟天天在受熏習,不容易學壞。公司行號裏頭你要是老板,你帶著員工,每天在上班工作之前,十五分鍾到二十分鍾,我們佛門裏面講「開示」,現在人講精神講話,每天選一小段,選古聖先賢的東西。佛教是多元文化,所以我們選擇;因爲你公司的員工不一定都是佛教徒,可能有基督教徒,也有其他的宗教徒;我們每天選擇這個經文,讀、講解,可以選佛經,可以選儒家的,可以選道家的,可以選基督教《聖經》,可以選伊斯蘭教《古蘭經》,都是勸人學好,勸人向善。我相信你的員工在各個工作崗位上會更賣力,你這個公司跟別人公司不一樣,你這個公司裏頭有道有德。機關裏面它有製度,如果能用一些善巧方便,天天幫助大衆破迷開悟,給一切大衆一些精神上的食糧,這個功德無量無邊!這是「承事無邊諸佛海」,我講的真的就是點到爲止,提醒大家,這個事情無論在哪裏都要做,要很認真努力的去做,跟一切衆生時時刻刻廣結善緣,以善法布施供養大衆,用愛語、利行、同事。
這是諸佛如來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是這樣做的,所以他得的果報,後面兩句是果報,果報不可思議。『是故一切如川骛』,「一切」是什麼?一切好事、一切好人;「川骛」是什麼?骛是亂跑、快跑,川是河流,這兩個字是形容,就像長江黃河一樣不停的奔向大海,就是一切好人好事都向你來了,你像大海一樣,這個江河統統都奔過來。『鹹來供養世所尊』,這是回報!爲什麼諸佛如來這麼多人來供養他,來禮敬他?過去生中修的因修得太多、太厚,我們一般人在這個社會上常講的,「某人做事貴人很多」,很多人都樂意幫忙你,你修的因好。我們要想到處都有貴人,貴人很多,都熱心的來幫助我們,你把這一首偈學會,你在這個世間能夠做到家庭美滿、事業如意,事事如意。不管你幹哪一行,你都會做得非常快樂、非常幸福,你的事業蒸蒸日上。第八首:
【如來出現遍十方,一一塵中無量土,其中境界皆無量,悉住無邊無盡劫。】
普清淨無盡福威光菩薩,他得到的法門是「出生一切神變廣大加持」,清涼大師講都是諸佛如來的加持。在偈子裏面這個意思就非常明顯,『如來出現遍十方,一一塵中無量土』,這個土是諸佛剎土。「一一塵中」,塵是依報裏頭最小的,無量剎土是依報裏面最大的,小裏面現大,這是事事無礙的境界。『其中境界皆無量』,我們要記住前面,「一一塵中無量土」就是常說的「芥子納須彌」、「一毛端轉大*輪」,意思跟這個完全相同。這是說明什麼?說明性體不可思議、性相不可思議、性德不可思議,這個德是講它的作用,所以普賢菩薩總說「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是得大自在。不思議解脫境界就在我們現前,不是說離開我們境界,別有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是的!
我們今天爲什麼沒有法子契入?不但沒有法子契入,連這個境界我們一絲毫印象都沒有,一絲毫感觸都沒有,這是什麼原因?佛家的術語就是說,「你業障太重了」。前面一首偈我講的,如果諸位真正能學到,落實在自己生活事業當中,這是性德大海裏頭的一滴,你就一生過著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性德裏頭的一滴,就起這麼大的作用。這個地方是契入佛的境界,那我們沒法子想象,但是佛在經上的話我們要相信,這是事實真相。我們怎麼學法?從這一首偈子裏面所說的,我們應當拓開心量,應當放下分別執著,妄想暫時我們不談,爲什麼?那太深太高了,不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現前只要分別愈少愈好,執著愈少愈好。最好能做到不執著,真做到不執著,你才能恒順衆生。我自己沒有意見,真正做一個領導人要這樣子。
過去孫中山先生講叁民主義,舉出古時候這些帝王國家領導人,他常說:國家領導人要什麼?要有權,不要有能,有能就壞了;下面用的人要有能,他們沒有權。所以國家領導人處理事情,自己沒有意見,聽大家的意見,最後他來裁決。每一個人都歡喜提供意見,集中大衆的智慧。如果你這個領導人自己以爲有能,在你面前誰都不敢講話,你所用的是奴才,遇到事情,沒有人敢跟你出主意,你自己會累死!家庭、公司行號、大小機構,無不如是!好的領導人聽別人意見,聽部下的意見,你有智慧來裁決。這個意見好,馬上應用;意見很好,還需要補充,看別人有補充,用他的,絕不用自己的,爲什麼?給你部下是莫大的鼓勵,我這個領導人好,我這個長官好,接納他,這是真正領導人。自己有好的主意都不說,聽大家的,大家說「你這個好」,跟我雖然是一樣的時候,好;或者是還不如我的,但是可以采用,「沒有問題,我都尊重你」,人人都願意替你貢獻智慧、貢獻策略。得有這種心量才行,這就會用人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才是真正成功的領導人。
領導人對他們的施恩,就是不斷提供他們精神糧食。在過去他們自己會讀書、會選擇,從前都是讀聖賢書的,今天的社會把聖賢書已經廢棄掉,所以真正好的領導人你在這上面提供一些,無量無邊的恩德!方法太多,不勝枚舉,提出一條兩條,就要能夠舉一反叁、聞一知十,就知道我們自己應該怎麼做。布施決定不吃虧,世間人念念怕吃虧,結果吃了大虧,不懂得古人常講的「吃虧是福」。這一句話的意思很深很深,懂得的人太少了。從前人確實是難得,多少都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雖然沒有讀書、不認識字,他明理,明理是講他有智慧,他沒有聰明他有智慧。現在的人不行,現在人有聰明沒有智慧,不明理,形成了狂妄自大,自以爲是,結果是一敗塗地,來生後世不堪設想!
我們總算是有福報,在這個時代還能夠學習大乘裏面最殊勝的第一法門《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我們曉得,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境界都是諸佛出現的,出是出生,現是示現。現在科學家研究這宇宙從哪兒來的?怎麼形成的?佛法的答複就是「如來出現」,四個字就解決了!而且說實在,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個境界無量無邊。『悉住無邊無盡劫』,「住無邊無盡劫」這個意思諸位要曉得,這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住而無住,無住而住」,住跟無住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很深很深,讓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明了了,你心裏頭所有一切疑惑都放下,智慧開解了。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一一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