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0九卷▪P3

  ..續本文上一頁些大衆傳播媒體如果能遵守孔老夫子「思無邪」這叁個字的原則,這世間就有救了。我們一定要想到,我這個節目播出去讓看的人他想些什麼,如果他看到、他聽到、他接觸到,他的思想絕對不是邪知邪見,那你成功了。所以報紙、雜志、廣播、網路,是社會教育裏頭最重要的工具利器,它影響到每一個人。如果不是善根深厚、具有大福德的人,不可能不被它影響,不可能不受它傷害。所以世界末日從哪裏來的?從這兒來的。這個比核子戰爭還可怕,整個人心、整個社會精神被摧毀掉,這還得了!誰來挽救?佛菩薩、諸天善神也挽救不了。挽救不了只有退出,在旁邊看到你毀滅,毀滅之後再來吧!

  

  科學家說這個文明的毀滅,想的大概是大洪水,如果南北極的冰都溶化,海水會上升五十米,沿海低窪的地區全都被掩沒了,這是一個說法。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講小行星撞擊地球,使地球産生空前的震動,大地震。有這幾種說法,這幾種說法都很可能出現。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就自己這一生的遭遇,從童年、少年、壯年到老年一生的經曆,不是進步,是在衰退。不是說一個時代比一個時代好,老年不如壯年,壯年不如少年,少年不如幼年。我自己這一生這個生活環境衰退了,大幅度的衰退,退到這個時候感覺得人生乏味,對這個世間産生真的是一般人講厭世;所以許許多多人的厭世在我想象,那是必然的結果。他要不厭世,那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他頭腦清醒,他覺悟了,他明白了;另外一種人他麻木不仁,否則你看這個社會,倫理道德、善惡的標准年年在衰退,退到現在完全沒有了,這個日子真的是過不下去了,生不如死。所以我現在不怕死,因爲我自己感覺當中是生不如死,死比生一定還好。每天看到這個現象,心裏頭真難過。爲什麼會搞到這個地步?追究其原因,實實在在講,近代的科技發達、傳播媒體的進步,造成普遍的墮落,這是災難真正的近因。遠因,千百年中累積的一切不善業,但是現在衆生一年所造的超過過去百年都不止;從前一百年這個世界上人造的惡業,大概現在一天就能夠抵得過它。愈想愈可怕!

  

  韓國曉巒法師今年八十六歲,他到新加坡來看過我,我心目當中這個法師是菩薩再來;悲天憫人,憐憫一般年輕的出家人敵不過環境的誘惑,許許多多墮落了,他對這個事情非常痛心,跟我提到用什麼方法來挽救。他有救世的心,八十六歲了,真正難得。我們現在在現前也是盡力而爲,把如來究竟圓滿的至善之法跟我們幾位少數的同學在一起學習。凡是參與學習的,無論是在家出家,無論你是在電視機面前還是在網路面前,你們是真正的善知識,經上稱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們不是凡人;只要能夠保持不退轉,你們在這一生當中念佛決定得生淨土。在這種環境裏頭,你們還能夠認真的在聽講經,發心講經,實實在在是非常希有。不但世間一般人做不到,甚至于許許多多出家人都做不到,你們能做到。我的想象當中一定得到諸佛贊歎,龍天善神保佑你們。世間善人多,就能夠化解災難。我們爲這一切造作惡業的衆生,要全心全力做出一點貢獻幫助他們,不必讓他領情,不必讓他感激你,甚至于他對我們還諷刺、譏笑,我們都要忍受。那要怎麼作法?心地純善,要求自己不容毫分不善夾雜;心地純淨,不容毫分不淨夾雜。我們能修到純善純淨,大家一起來修,一起來念,這個力量就大了。

  

  早年在二次大戰的初期,夏蓮居老居士在北京發起「佛教同願會」。他那個辦法很有道理,他希望全世界的佛教徒在月圓的這一天,因爲大家好記,月亮圓的這一天,大家在一起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爲全世界祈求和平,消災免難,念兩個小時;大家在一塊念,同時念,同一個時間我們一心一意,這個力量大。在全世界每一個地方,月圓的時候我們統統都念,每一個地方兩小時,你要曉得,合起來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月圓的這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因爲每一個地方都有人接著在念。我們現在知道這有時差,一個月有這麼一天,這一天的力量不可思議。這個方法很值得提倡。

  

  當然我們現在這個淨宗修行的道場,我常常勸導大家,我們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念佛堂二十四小時開放,隨時可以來念佛,念累了你可以休息。有些道場有休息的房間,有休息室,休息室裏頭也有床鋪,休息的時間也很短暫,需要靠一靠休息;休息室裏面有枕頭沒有被子,休息的時候不脫衣服,在念佛堂念佛都穿著海青,不脫海青,休息好了趕緊上念佛堂去念佛。在家同修只要你有假期,歡迎你進念佛堂來。出家的同修你在常住你都有工作,當你有空閑的時候應當記住,不要忘記到念佛堂去念佛。工作的時候,如果不需要用思考,佛號也可以不中斷,「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出現一切諸佛境界』最方便的一個法門,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佛法門的經論實在講要常講,如果有這個機緣能夠在電視網路上傳播,要多多重複的播放。爲什麼?這個不是娛樂節目,娛樂節目人家看一遍,不希望看第二遍,這是教學。教學,古時候中國跟印度這些大聖人他們的想法、作法幾乎是一致的,那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古時候教童蒙,私塾教學,學生都是兒童,六七歲到十一二歲,沒有講解的,就是叫你念,叫你背誦;老師天天在督促,讓你大聲的念,老師聽到,你不至于偷懶。老師來測驗你讀的這段課文,念十遍就要能夠背誦。如果十遍不能背誦,那你的分量太多了,要減少。所以從前老師教書叫上書,上課,那個字多少是講行數的,你的能力能夠念多少行,大概一行是二十個字,五行就是一百字,十行就是兩百字;大概中等根性的人可以上十行,根性稍微差一點,大概是五六行。取一個段落叫你背誦,一定是十遍之內就能背誦。能背之後就叫你看著書高聲朗誦;要念多少遍?念一百遍,再下課,才可以休息。每天上午一堂課,下午一堂課,他們那個課是這樣算法的。到第二天上課,要把頭一天的重複背一遍,再教新的課文,不斷的在重複。根性差的人老師督促更嚴,遍數更多;記憶力好、聰明的學生通常是一百遍;天賦差一點、比較魯鈍一點的人背兩百遍,加一倍。爲什麼?讓他這一生當中都不會忘記。

  

  所以教學要知道要懂得重複,要知道遍數多你才真正得受用。絕對不是娛樂,娛樂歡喜開開玩笑,以後就沒有了;這是要一生受用的,那在佛法講生生世世的受用,你不下這個苦功夫,古人講的死功夫,你怎麼能成就?所以古時候教學,重要的典籍六七歲到十二歲完成,完成背誦,沒有講解,好處太多了。爲什麼?人規矩了,規矩就是戒律,戒學了,守規矩,按部就班。每天在那裏讀誦,沒有講解、沒有研究討論,修定。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童年這樣打下的根基,才真正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他的定得到了,慧就開了。

  

  到智慧開了,第二個階段求學,太學,國家辦的,這裏面老師是講解了,不是背誦是講解,跟你在一起研究討論,相互發明。有的時候學生的見解超過老師,老師歡喜,慧開了。老師講給學生聽,學生回來再講給老師聽,可以發表他自己意見;有的時候學生比老師講得還好,所謂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學生成就再高、成就再殊勝,對老師的恩德終身不忘。你雖然有很高妙的見解,但是你的見解是老師見解把你引發出來的,你要沒有老師這個增上緣,你的境界不能往上提升,老師的功不可沒。

  

  我們要問,何以學生超過老師?這當中有道理,學生的心清淨。你不要看他才十叁四歲,他從六七歲奠定這個基礎,他心很純,沒有受到社會的汙染,聽老師講經,他能夠領悟,他有悟處。老師年齡大了,決定免不了受社會的影響,他的心沒有學生那麼清淨,沒有學生那麼單純;換句話說,有些時候確確實實學生見到、悟到的,老師在那裏也受利益,教學相長。換句話說,老師在教學生,學生也在教老師,就是幫助老師,這個學習非常快樂。所以《論語》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那個不亦悅乎最明顯的在私塾。古時候就是在私塾、在太學,真的是不亦悅乎!

  

  太學裏面研究討論這些經論、書籍,都不需要用課本,爲什麼?都會背!你說講《論語》,講《論語》還要用書嗎?老師從小背得滾瓜爛熟,學生也個個都背熟了,不要用書。跟你上課,講到第幾頁第幾行大家都知道,爲什麼?從前你要說中國不科學,這個話很難講,中國古書每頁一定是十行,每行一定是二十個字,沒有標點符號。不管哪個地方刻板、刻書都要遵守這個規矩,因此不管哪個地方印的書,你要說第幾頁第幾行一定完全相同;不像現在的書本,每一家出的不一樣。所以從前教書好教,跟你講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大家都曉得,很合乎科學的方法。讀書真樂,研究討論都不需要帶書本,也不需要當場做筆記。筆記什麼時候做?下課之後回去做,當場沒有人做的。這種學習你說快不快樂?中國這一套學習的方法,佛教學習的方法跟中國儒家完全相同;非常可惜,近代中國人接受西洋的文化,把自己的東西忘得幹幹淨淨,完全舍棄了,很遺憾!

  

  這一段裏面我們特別要著重它的精神,「能于無相法界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句;無相是什麼?就是我們常常講的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叫無相。只要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衆生見,無壽者見」,心地幹幹淨淨一塵不染,出現的自然是諸佛境界。爲什麼?沒有私心,沒有私欲,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也確確實實落實虛空法界是自己的真心,剎土衆生是自己的法身,所現的一切當然是諸佛境界,諸佛境界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所以第一個瓶頸必須突破,就是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見,學著能夠恒順衆生。起步從哪裏學?能夠學聽別人的意見,接受別人的意見,放棄自己的意見,從這個地方下手。處處執著「我要怎麼作法」,不容許別人的,你永遠不能入佛境界。那別人意見是錯的呢?錯的沒有關系,錯得不太離譜就可以;如果錯得太離譜,我們要勸導他。隨順要有智慧,不是用感情,感情的隨順那就是佛家常講的「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善巧。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0九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