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問得好,利樂有情問。這些天王、天神,諸位要知道,很多都是佛菩薩化身的,他不是鬼神。如果真正是凡夫,問不出來;平常很多問題,見到佛一句話沒得說,問不出來。能問得出來都是佛菩薩化身示現的,都不是普通人。第二個善哉是贊歎他,他們善護世間。護世,重要是善護,這個字難得,他有善巧方便。護持世間,令世間人覺悟,令世間人斷惡向善,這才叫善護。佛在此地說法,我們看經文裏面所說,跟我講材的意思相同。
“吾今爲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等衆”,天人等衆就是六道衆生,說個天人,其他的省略了;“等”就是六道,特別憐憫六道衆生。你想想看他在忉利天宮這一會,佛的意思很清楚,不僅僅是忉利天宮當時與會的大衆,這個法門會流傳下去,不在場的那些聽衆不曉得有多少?就像我們現在面對著錄像機一樣,在衛星傳播、電腦網路上傳遍全世界。現在人聽到我們講經,我們將來往生不在世,這個帶子還留下去,後面人還能聽到。我聽說現在這些帶子,製作的水平很高,可以保存兩百年,我們沒有那麼長的壽命,兩百年後那些人還能聽到我們帶子,還能看到這個畫面。所以我們在此地講經說法,我們的生活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至少要對兩百年以後的聽衆要負責任。這個世尊這一句話裏頭,就含著這麼多意思在。
“廣利益故”,廣大的利益來說地藏法門,宣揚地藏法門,唯有地藏法門能度末法九千年的衆生。儒家的道理好,道家的道理好,大乘佛法的道理好,現在沒人肯聽,沒人肯接受。能把經念一遍就算不錯了,能照著經去做的沒有。地藏法門是教根本法門,所以前些年,我在美國東岸幾個大城市巡回講演,講《地藏》大意。因爲時間短,一個地方只有七天,沒有辦法講經,講大意。有些同修就問我:法師你不是專弘淨土,你怎麼講《地藏經》?是不又夾雜、又打閑岔?他問得很好,我也稱善哉善哉,問得好。我說:我還是講淨土,還是專修專弘。他說:《地藏經》是什麼?我說:《地藏經》是淨土宗裏面的一句話。哪一句話?《觀無量壽佛經》講的叁福,這大家知道,我們淨宗修行的基礎。我們是行門提倡:叁福、六和、叁學、六度、普賢十願,這大家都知道。這一部《地藏經》就是叁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們想想這部《地藏經》是不是講這個?我還是講淨土,沒有離開,還是專修專弘。大家就明了了,這一部經是這四句細說。
從這個地方,諸位也能體會到《華嚴經》上的義趣,《華嚴》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給諸位說,任何一部經都含攝一切經,一切經都能入一部經。不但能入一部經,給諸位說,能入一句意。譬如這個地方,佛告訴天王,“善哉善哉”。佛四十九年一切經都可以入“善哉”,善哉就含攝了一切經,就含攝一切依據。“善哉善哉”兩句話,也能夠入一切經,一切經也能入這兩個字。法是圓融的,爲什麼?稱性。你能夠體會到性德,就一多不二,理事圓融,哪裏有妨礙?下面,這就是舉出幾個例子。末後,
【四大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世尊對他贊歎敘說,他們答“唯然”。唯然是非常恭敬的答辭,這種啓請承事的態度,都是我們要學習的。“願樂欲聞”,才能得受用。願,真心情願,歡喜接受,接受要依教奉行。如果不能做到,願樂欲聞四個字就沒有了,一定要做到。請看下文: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衆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衆生,複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實際上地藏菩薩在此地現身說法教我們,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要不斷的發願,所以我們早晚課誦裏頭都有發願。天親菩薩《往生論》,五念法門裏面有發願。要常常發願,爲什麼?叁天不發願,忘得幹幹淨淨。凡夫業障習氣太重,內有妄想、分別、執著,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我們生活在這個環境當中,要不是天天讀經、天天發願,你保不住,你必定被這個浪潮吞噬了。換句話說,你必定依舊搞生死輪回,你必定墮叁惡道,我們應當時時刻刻警惕。在這個洪流當中、急浪當中,我們的腳跟要紮穩,稍稍有一點差失就被沖掉了。如何能把腳跟牢住?這就是地藏法門。所以我在過去,每一個新道場建立一定第一部講《地藏經》,我們有地了。這個道場建立沒有講這個經,這次緣太好了,難得受仁德老和尚之命,他是我們今天地藏菩薩的代表,末法衆生的救主,救世主。我們追隨老和尚,我們要把這個法門弘揚光大。這一個道場新建立,也能在這裏講一部《地藏經》,符合我們的本願,非常難得。這一套的錄像帶會流通很廣,幫助一些新建的道場,我們沒有辦法分身,不能去講經,但是這一套錄像帶就起了作用。
我們要體會到,菩薩久遠劫來一直到今天,爲什麼度脫這些衆生還沒有圓滿他的大願,正是經上所說的“閻浮提衆生,剛強難化”。六道每一道的狀況都相似,天臺大師開演《法華》,給我們講百界千如,那是事實真相,每一法界裏面都有十法界。我們從真誠心裏面,一念阿彌陀佛是佛法界,一念地藏菩薩是菩薩法界,一念貪嗔癡是叁惡道的法界—地獄、餓鬼、畜生。十法界業因果報,念念當中在轉變,這是輪回的現象,這是輪回基本的業因。我們秉承佛的遺教,有緣讀誦大乘經典,這就是地藏菩藏度我們,把我們從叁惡道度到人天,度到佛菩薩的法界。我們性識剛強難化,離開講堂,經本合起來,又墮落了,又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不就天天幹這個嗎?所以勞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天天要發願,憫念我們這些罪苦衆生。我們的覺根不牢,我們的願力薄弱,信心很脆弱,抵不過煩惱習氣。菩薩看得清楚,“無量劫中,因蔓不斷”,因蔓是比喻,像蔓草一樣,蔓草叢生,很難除盡。比喻我們的煩惱習氣,造業受報,輪回無盡,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太好了。可是菩薩不灰心,菩薩不退卻,還是全心全力幫助衆生。所以世尊接著說:
【如是菩薩,于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爲教化。】
娑婆世界特別指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地球,跟我們地球上衆生緣深。菩薩的叁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只有一個目的,利益一切衆生。佛在一切經典裏面常說,說了真是千遍萬遍,我們依舊記不得。佛教我們受持、讀誦、爲人演說,諸位想一想這一句,佛在一切經裏頭說多少遍?這話說得懇切。受持,佛在經上講的這些道理、方法、境界,我們要接受。持是保持,接受過來之後要保持,不能失掉。把佛所講的道理,怎麼接受?變成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當中的思想見解,我們接受了。我們的想法、看法跟佛經上講的一樣,決定沒有違背,我們接受佛的這些理念。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方法,變成我們生活行爲,我們把它做到。佛在經上講的境界,變成我們自己現前的享受,入佛的境界。這個多自在、多快樂,自受用;自受用就是他受用。我們的生活展現出來就是別人的樣子,演就是表演,表演是做給別人看,說到要做到,做給別人看,確確實實是社會大衆的表率,是社會大衆的模範。
我們這兩年來,在每一個地方講經弘法,我們有一個總題目—“學爲人師,行爲世範”,我們以這八個字做總講題。這個題目大家看起來,不至于誤會我們是迷信,不至于誤會我們是在搞宗教。我們如何能夠把佛法回歸到社會教育,佛門的四衆弟子是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佛法才能夠普遍利益一切衆生。這話怎麼說?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也來學佛了,不同的文化種族,他也喜歡學佛了,佛法才能夠利益一切衆生。如果說佛法是個宗教,其他的宗教它就不能容納、就不能接受了。而佛法是社會教育,我們把宗教界限突破,任何宗教徒都可以學佛,都可以做佛的弟子,並不違背他所信仰的宗教。
正如同《華嚴》裏面所顯示的,婆羅門,婆羅門教不是佛教;遍行外道,他也是其他宗教,也不是佛教,都是菩薩。菩薩示現在他那個行業上,教化那一類的衆生,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見到基督教贊歎,我們見到牧師合掌禮敬,牧師菩薩;伊斯蘭教我們合掌恭敬,阿訇菩薩,都是菩薩。他來問我:你稱我菩薩什麼意思?菩薩是個有智慧、覺悟的人,就叫菩薩。你是不是有智慧,是不是覺悟了?點點頭,你就是菩薩。你現在的身分是阿訇,就是阿訇菩薩;你現在身分是牧師,你就是牧師菩薩。在佛經裏面你的身分是童男、童女,童子菩薩、童女菩薩;你的身分是宰官,你是宰官菩薩。凡是有智慧、覺悟了,都稱菩薩。菩薩決不是泥塑木雕,供在廟裏供人拜拜的,那個想法你就想錯了。那是表法的,菩薩是活的,不是死的。人人都作菩薩,天下就太平了,災難就化解了。所以佛陀教育,這一個究竟圓滿社會教育,能夠在這個世間推行,它推行終究的目的轉凡成聖,這是它的目標。所有一切人都成菩薩,各行各業統統是菩薩,這個社會哪裏還會有災難?境隨心轉,我們要明白這個大道理。諸佛菩薩用無量的方便法門,來幫助這一些苦難衆生。
要懂得隨機說法,大經裏面說的這些菩薩,諸佛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得度兩個字怎麼講法?用現在的話來說,應該用什麼樣的身分幫助他,你就示現什麼樣身分;度就是用現代話就是幫助。應當給他說什麼法門,你就給他宣說什麼法門,觀機就重要了。中國古人《易經》裏面所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什麼是天文?每一天晚上呆著頭去看星星,這叫天文。聖人的話無限的深廣,有些人無知,觀乎天文?每天晚上觀天象,看看星的度數有沒有什麼變化。這是什麼?不懂得聖人的意思。天是天然,就是自然的;文是講文章。文,說文解字裏頭文的意思是什麼?畫一道,那是文。這個意思就是講,你觀察世間的現象,天文就是社會現象,你從社會現象裏面,你就能體察這個世界有些什麼變化?我在前面給你們介紹四大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就表這個意思。他會看,善觀、…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十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