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六卷)▪P4

  ..續本文上一頁事情,你要去打聽打聽他的動機是什麼?你才曉得他是福還是禍。那個供養,又得不到升官,也發不了財,回頭過來就怨恨佛菩薩,這個佛菩薩不靈,我去供養,他沒有保佑我發財,就怨恨,再毀謗叁寶,那個罪業就愈造愈重。我們看下面經文: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

  這是婆羅門女到寺廟裏面去供養供佛。佛不在世,這像法時期,所以這寺裏頭只有佛的形像,塑的佛像;在佛像面前供養,佛像造得很莊嚴。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

  這是真誠,這些供具是外表,內裏面真誠的心,顯示表裏一如。供養一點物品,像我們跟人家見面,不管是生人、熟人,很久沒有見面,見面總有點禮物,禮物不在多少,表敬意。我們對這個人沒有忘記,常常挂念在心,表一點敬意。供佛,而且是爲母親修福,所以這個心更真誠、更懇切;誠就能感,佛就能應,就産生感應道交。

  【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傥來問佛,必知處所。】

  這就怨恨自己福報不足,沒有生在佛的當世,生在佛的像法,佛不在世。如果佛要在世的話,佛是有大智慧、大神通,我要來向佛請教,我母親死了之後落在哪一道?佛一定告訴我,可惜佛不在世。心裏面有這個私自念言,不一定說出來,心裏有這個意念,顯示她的孝心,想幫助母親脫離苦難。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

  這一句是形容婆羅門女當時在寺院裏面,那種殷勤至誠懇切的願望,我們從這個句子裏面能體會得出來。多麼真誠、多麼殷切的期望著,這個就能感。

  【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誠則靈,感動佛來指引她。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

  界就是哪一界?十法界裏頭哪一界?六道裏頭哪一道?她得這個感應非常感激,她不知道這個聲音從哪裏來?也不知道是誰說?所以她只有向空,音聲是空中來的,沒有見到形像,只聽到音聲。是何神德?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于常情衆生之分,故來告示。】

  這是把能感之因說出來。這是個真正的孝女,至誠感佛,我們中國古人常講孝感天地,所以感動了佛來指示她,滿她的心願。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持,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這是知道這個音聲是佛的音聲,感動得五體投地的禮拜。這個禮拜用全身的接禮,所以拜下去之後肢節都受傷;這是拜得勇猛,我們世間一般人講磕響頭,這是感動得至深。拜倒在地下就昏過去,很久這才蘇醒過來。一醒過來趕緊求佛,希望佛說出她母親生的地方。她悲痛到極處,“將死不久”,這是悲痛到極處。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佛沒告訴她,沒有直接告訴她,你母親現在在什麼地方。而教她一個方法,你照這個方法去做,你一定會知道。這什麼方法?念佛的方法。教給她,你供養完了之後,你快回家,回家去之後,一心執持名號,你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一心稱念,端坐思惟。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思惟就是憶念,沒有說口念,用思惟這個意思深。我們一般念佛是有口無心,正是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最重要是心裏有佛,思惟才是真的念佛,他心上真有佛。

  【時婆羅門女, 尋禮佛已,即歸其舍。】

  聽到佛的話說趕快回去。這個供養儀式做完之後,趕快回家。

  【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她回去真念,依教奉行,以真誠心一心持名,效果就現前。“經一日一夜”,時間不長。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複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

  這是定中見的境界。諸位要曉得,佛爲什麼教她這麼做法?爲什麼不直接告訴她你母親在地獄?給諸位講,這樣告訴她沒用處,救不了她母親。怎麼樣才能救她母親?自己一定要修功德,你才能叫你母親得度。一日一夜,她是專精,心地至誠,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在所有修行法門裏這個法門最快,修其他法門要得到這個功夫很難。念佛法門容易,一天一夜。《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她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證念佛叁昧。諸位要曉得,念佛叁昧有淺深不同,下品念佛叁昧是功夫成片,中品是事一心不亂,上品是理一心不亂,她這是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她自己就成菩薩,她母親當然得度。她爲什麼一日之功夫就能夠證一心不亂?她母親的緣,她母親要不墮惡道,她不是這麼精進,所以她母親就有福。母親幫助她,讓她這麼樣用功,一下就證到菩薩的果位,母親生天是這個道理。

  佛要不教給她這一套,告訴你母親在那裏,哭死了也枉然。佛不能度她母親,佛要能度的話何必要讓我們修行?不要修了,統統都得度,那佛是大慈大悲,佛不能度。她度她的母親,是她母親這個緣,她才認真修行,一日之間才能夠念到事一心不亂。爲什麼這樣真誠?爲什麼這樣精進?是因爲度母親那個心切,這個力量在那裏推動她,道理在此地,然後你才曉得佛門講超度原理在此地。超度,那個超度的人心要不真懇切,自己不能夠把境界往上提升修行證果,被超度人沒用處,他得不到。她這一成菩薩,菩薩之母,而且菩薩之母對這個菩薩有很大的貢獻,她當然從地獄生天,這一定道理。

  所以佛法裏面佛門講超度,它有個理在。你理不懂,念幾卷經就超度,那有那麼便宜事情?世間造很多罪業的人,造到最後自己也害怕,找幾個法師來念念經、消消災,超度超度,超度不了,沒用處。但是我們總是做總比不做好,還能找幾個法師念念經回向回向,還知道自己有罪。但是要曉得這個方法是效力很差,無濟于事,只能說是種一點點善根而已,得不到效果,像她這樣才能得效果。所以孝子要爲自己父母或者家親眷屬過世超度,要懂這個道理。請法師誦經超度自己一定參與,爲什麼?自己不熟悉儀規,不會念,跟著法師一道念。誰超度?自己超度,法師只是做助緣帶著你;你自己要真心忏悔,要契入境界,你超度的那個亡人真的得度、真得福。如果只把超度事情委托給幾個法師,自己還在那裏若無其事,沒有用處,一點感應都沒有。

  甚至于我那個時候是剛剛學佛沒有出家,也沒有皈依,才接觸佛法。有一天去玩,到個寺廟去玩,寺廟正在做佛事,大概超度他的父母。法師在外面念經,裏面家人笑笑嘻嘻、歡歡喜喜在那裏打麻將,我看了之後不是味道。好像什麼?這個父母死得好,好快樂,一家人一點悲傷的心都沒有。到要叫去拜的時候,法師:來!你們來拜一拜;好,趕緊去拜,回頭馬上麻將桌上坐。那個不像話,現代人就是不懂禮,不了解事實真相,非常非常可憐,真是佛在經上可憐憫者,我們體會佛這一句話的意思。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六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