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流露,無處不流,不但身放光、放香,連他居住的環境都放香,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磁場不同。他住的環境我們進入之後,會感覺到非常舒服,感覺得很自在,那就是他居住環境有光,我們肉眼雖然見不到他的光波,但是我們能夠感觸得到。這一段是講音聲說法。
請看經文:
【所謂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禅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
我們先說這六句,這六句講的是六度。第一個“檀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布施”。諸佛菩薩實在說就是法身,什麼叫法身?以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他們肯定;他決定不是認這個身是我自己,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所以他證得無量壽。虛空法界不滅,我們這個身有生滅,身有生滅好比什麼?我們身體裏的細胞,細胞有新陳代謝,有生滅。可是這個身要住幾十年,細胞的時間很短。現在醫學都告訴我們,人身體七年是一個周期,所有的細胞就一次新陳代謝。所以七年以前舊的細胞沒有了,現在這個細胞是新生的,永遠在新陳代謝,七年是個周期。新陳代謝,我們爲什麼不換出一個新的、換成好的、全新的?譬如一個機器一樣,機器的零件壞了,去找一個別的零件跟這個相似的裝上去可以用,但是舊的不是新的。爲什麼不選一個全新的零件裝進去?那你這個身體就永遠健康長壽,一百歲身體還像年輕人一樣,爲什麼?你新陳代謝這個細胞新的、清淨的,沒有汙染的。可是我們所換的,總是換成汙染的細胞。怎麼汙染?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汙染了,換出來的東西很糟糕!你看小孩,小孩也一樣,七歲的小孩、十四歲的小孩,這兩個周期換了,爲什麼他還那麼好?妄想少、妄念少,再說個不好聽的話,害人害己的念頭少,所以他換的細胞還是那麼樣的新。年歲愈大害人害己的念頭愈多、害人害己的念頭愈強,愈換愈糟糕,就是這麼個道理。
我們看看佛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也好,華藏世界也好,爲什麼人家的體質永遠不會改變?好像就停住在那個地方,實際上是不是停住?不是,還是生生不住。就是他的新陳代謝裏面完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意思就是所換的零件全新的,永遠是新的。這機器裏頭換了十次、換了二十次還是新的,就是這麼個原理。我們今天虧吃在那裏?自己害自己,所以自私自利,那個不是自利,自私自害,名詞都用錯了,那裏是自利?自害。利他才是自利,誰知道利他?佛菩薩知道利他,覺悟的人知道利他。迷惑顛倒的人只知道自利,自利是自害,不是自利,利談不上。不要說別的,就說身體狀況你就曉得,自己害自己。爲什麼新陳代謝這個細胞不能換成全新的、不能換成健康的?要曉得貪嗔癡慢是最嚴重的病毒,你心裏頭有貪嗔癡慢換成的細胞都是病毒,都是帶著嚴重病毒的,你那裏有利?所以小孩貪嗔癡慢的心縱然是有,很薄弱不強,他新陳代謝換的細胞,所換帶的毒素很輕微,成年人帶的病毒很重。我們如果要不深入經藏,不明白一點大乘的道理,我們對于這個事實真相,怎麼會知道?科學家搞到今天也沒發現、也沒搞清楚。所以一開端把六波羅蜜放在前面,一切諸佛菩薩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教衆生修行證果,不出這六個綱領。
布施裏面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世尊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叁種布施統統具足。講經說法,財布施,什麼財?內財;內財是智慧、體力,這是內財布施。所說出來的理論與方法是法布施。衆生得到這個法、明白這個法,能離一切憂悲、苦惱,知道脫離輪回的道路,這是無畏布施。諸佛菩薩所做的叁種布施。本身他持戒,“持戒”就是如法,他的生活有規矩,他說法有條理、有層次,沒有一樣不如法,如法就是持戒。“忍辱”是有耐心,生忍、法忍,一切衆生違逆,佛菩薩能忍不在意,沒放在心上。今天我們講這些自然的災變也能忍。修學佛法要很長的時間,《華嚴》末後給我們示現的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參學也很辛苦,沒有一樣不能忍。換句話說,他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他有大成就。成就的大小說實實在在與耐心完全成正比例,你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你沒有耐心,你的成就就不能再往前進展了。所以忍辱之後才有精進。
“毗離耶”是“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精純;精完全是對妄想、分別、執著來說的,妄想、分別、執著愈來愈少,這是精。智慧德能愈透愈多,這是進步。“禅定”是心裏面有主宰,不爲一切所動搖。現在學佛的同修,我們對佛法得來實在是不容易,無上希有的法門,得力于祖祖承傳,我們遇到善知識這才明了、這才懂得。不遇真善知識,這個法門擺在你面前,你不識貨,當面錯過,你說這個多可惜。一切法門裏頭無比殊勝的是淨宗法門,幾個人知道?幾個人能夠透徹的明了?唯有真的明了了,信心才能夠生得起來,救度末法衆生。末法還有九千年,什麼方法能度這些苦難衆生?只有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所依靠的第一經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在中國總共有十二次的翻譯,十二種譯本。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所以原文版本就有很多種不同。我們要把許多版本合起來看,對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認識清楚,才能夠堅定信願,很重要。可是這些原譯本合起來看,在現在這個時代也不容易,何況古時候,因此會集就有必要。第一次會集的王龍舒居士,在家人,他的會集本收在《大藏經》裏面。諸位要知道,著作、作品要能夠入藏,就是得到佛門四衆弟子承認、肯定決定沒有錯誤,這才能入藏。不是隨隨便便的著作都可以入藏,是得到當時高僧大德推薦,送給皇帝看,皇帝批准才能入藏,證明他這個東西沒有錯。
淨土宗的祖師蓮池大師,注解《彌陀經疏鈔》裏面所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叁分之二是用龍舒居士的《大阿彌陀經》,就是《無量壽經》會集本,這說明蓮池大師承認肯定。可是確確實實龍舒菩薩自己念佛站著往生,他如果會集是不應該的、有罪過的,他怎麼能站著往生?說明他的功德無量無邊。但是龍舒居士的會集只看了四種本子,唐朝《大寶積經》無量壽這一會,龍舒菩薩沒見過,所以他的會集本不圓滿。曆代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清初彭際清作了一個節校本,他不是會集。鹹豐年間魏源居士作了一個會集本,取舍都欠妥當,印光大師對這個本子有批評。所以這才到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作了一個最圓滿的會集本。夏老居士再來人,不是普通人。有人給我講從他的照片上看,他的身體是透明的,告訴我這不是普通人,是再來人,佛菩薩再來的,來救度末法衆生。
將來淨宗經典到佛法滅盡的時候,《無量壽經》還能住世一百年。當時慧明老法師、律宗慈舟老法師、梅光羲居士這些大德幾乎都肯定,將來最後還留傳一百年就是這一個會集本。這個會集本是集《無量壽經》原譯之大成,諸位要不信可以把五種原譯本拿出來對照著看,不要再毀謗了、不要再歧視了,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你要說夏蓮居是一個居士,居士沒有能力來會集,那你出家,你來會集?王龍舒是居士,魏默深也是居士,會集的工作從宋朝到民國全是在家居士作的,蓮池大師是出家的祖師,肯定它、承認它。都是一己之偏見,非常可惜!
我們現在在新加坡,將《無量壽經》的會集本,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發心詳細再講過一遍,這個分量要超過往年所講的很多倍。淨宗的事理、因果,我們要不能透徹了解,心裏沒有主宰。念佛念了幾年,遇到一個人來說,說一些花言巧語:“我聽說不必要念那麼多佛,也不必要持戒,也不需要吃素,只要發願往生,就行了!”提倡什麼?本願念佛,害死人!他們依照《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平常什麼壞事都可以做,不要緊,到臨命終時十念,阿彌陀佛就來接引,就往生了。話講得沒錯,臨命終時你頭腦清不清楚?你要是臨命終時人事不知,一塌糊塗,高僧大德來助念,你都不能往生。現在人沒有定功,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楞嚴經》上說得好,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你不要看外面來的,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輕視本地的,迷信外來的,你錯了,大錯特錯。希望念佛的同修要回過頭來,依照印光老法師的教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深信因果、老實念佛,我們這一生才能得度。所以禅定就是心裏頭有主宰,不聽謠言。
持戒、念佛決定是正確的,不食衆生肉是慈悲心,你看看前面表法,十種光明雲,大圓滿底下接著就是大慈悲,佛法“慈悲爲本”,你怎麼能舍棄根本?忘失了根本,怎麼能往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怎麼叫念?懂得人很少,你只曉得口裏頭念,口裏頭念沒用,古人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有口無心,喊破喉嚨也枉然!你能往生嗎?本願兩個字講得沒錯,他沒有講清楚,你的心、你的願、你的行要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然後念一聲,一聲相應,念十聲,十聲相應。你的心、願跟佛完全相違背,你念十萬聲都不相應。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在那裏?在《無量壽經》裏面。
我講經說九品往生,我這個說法跟古大德說法有一點不一樣,可是意思沒有兩樣,我的講法大家好懂。淨土法門也沒有違背教理:信、解、行、證。其他的法門,是要先解後行,淨土法門的方便,就是你可以先行,一念行、一念解,不是叫你只行不解,不是;叫你一面行,一面求解。只有行不解,也行,我們看到很多老太婆不懂經教,也沒有聽過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往生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我們見過。那種人是什麼?那種人叫老實人。什麼叫老實?你跟她講任何話,她都不聽,她一句阿彌陀佛念定了,這種人叫老實人。老實人少,太少太少了,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老實人。一天到晚心裏頭妄想、分別、執著叫不老實,不老實的人一定要求解。理論清楚了,方法明白了,那個佛號念得才相應。輕信、聽信謠言,聽信邪說,不老實;到最後把自己這一生往生殊勝的因緣錯過了,…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