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深信不疑,依教奉行,這是他的福德。有善根、有福德,又遇到好的善知識開導他,這是因緣。善根、福德、因緣叁個條件具足,所以他改變了命運,道理在此地。
問其故。曰。人未能無心。終爲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人未能無心”,這個心是指妄想心,就是起心動念。雲谷禅師告訴了凡先生,只要起心動念,你就有數;換言之,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什麼人能超越命運?沒有妄念的人,沒有妄念的人是英雄豪傑,不爲命數所拘。雲谷禅師舉兩個例子: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所以他的命算不出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中修大富大貴,因爲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損還有余福。譬如,秦始皇作皇帝時,短短幾十年就把過去生中修積的福統統享盡,兩代就亡了。如果他能修德積善,不造違理的惡事,他的福報能傳很多代。明太祖朱元璋傳十七代。如果他作帝王時,胡作妄爲,造作惡業,就不可能有這麼多後代子孫。雲谷禅師告訴他:“你這一生會被命運拘束住,是因爲你還有妄念,不能算是功夫,只可以說是個標准的凡夫。”
余問曰。然則數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爲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诳語欺人。
了凡先生聽了之後,反過來向禅師請教。了凡先生問:“人既然有命運,命運能夠逃避嗎?”禅師告訴他:“命是由我作,福是自己求。”。我們要相信,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是過來人,他們對于這個事實真相徹底明了,絲毫無誤。命數從哪裏來的?用科學家的說法,一般講叁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在理論上說,空間是無限的。我們在人道,生活在叁度空間,對于四度空間以上維次的衆生,我們就不知道。今天科學已經證實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但是如何突破空間維次,還在研究中。空間維次突破了,就知道過去、未來,清楚明了過去造的是什麼因,現在得的是什麼果報;這一生造的是什麼因,來世是什麼果報。這不是推算,這是現量境界。孔先生是從《易經》數理上推斷,推斷的相當正確;但是不敢講完全正確,因爲只要有絲毫誤差,結果就完全不相同。但是如果能夠突破空間維次,就決定正確,因爲過去、現在、未來是親眼所見。
古印度婆羅門教、瑜伽、數論這些大師們都修禅定,都有這個能力,因此六道之內的空間維次,他們幾乎完全突破,所以他們很清楚六道的狀況。但是他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六道是怎麼來的?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他就不知道了。因此,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就是爲了這些人有能力觀察到這些境界,但是對于這些境界還有許多疑惑不能解除。所謂衆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所以釋迦牟尼佛應化到這個世間,爲我們說明這些現象之所以然。
不同維次的空間是怎麼發生的?佛告訴我們,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我們冷靜思惟觀察,衆生的妄想無量無邊,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一天不知道起多少個妄念,不知道有多少分別、執著,才造成不同維次的空間,造成種種不同的現象。佛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佛一語道破宇宙人生現象的根源。就像螢光幕上現的相,這是心現的;這個相能活動、能産生變化是識變的,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它能將現象變得非常複雜。
因此,雲谷禅師講“命由我作”,不是別人做的,與別人毫不相關。自己身外的境界是一個幻境,《金剛經》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實的。這種現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如同作夢一樣,你不能說沒有夢中境界,夢中境界確實存在,但是你不能說它有,因爲它是虛幻的,確確實實了不可得。我們細心觀察,人生在世的確是一場夢。你晚上睡著了,有人把你的身體擡走,你都不知道。由此可知,身不是我。西方哲學家很聰明,知道身不是我,于是提出一個理論:“我思故我在”,就是承認物質的身體不是我,是虛幻的,能夠思惟想像的才是我。這是比一般人要高出一等,是不是真相?不是。我思是妄想,不是事實真相。佛法的境界更高,連我思也放下,徹法底源,恢複到真心本性,然後才能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即“一真法界”,或者稱爲“真如”、“第一義谛”。
既然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想要斷除,問題是斷不掉,妄念還是一個接著一個,這就是我們的功夫不得力。雖然從經教中明白了,深信不疑,這只是解悟,沒有契入真實的境界,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因此,解悟之後要把這些理論、方法落實在生活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于是才說“命由我作”。
人的一生窮通富貴,這是命。命有定數,定數從何而來?自己造作的。佛法講因果通叁世,人決定有過去世、未來世。時間單位最小的是秒,佛法講刹那;一彈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滅。一彈指,如果彈得快,一秒鍾可以彈四次。四分之一秒的六十分之一,這是一刹那。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一刹那當中有九百念頭生滅,實在太微細了,我們粗心大意,覺察不到。什麼人能觀察得到?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伏住,到相當深度的禅定功夫,就可以見到這個生滅現象。大乘佛法講能夠見到刹那生滅的頭數是圓教八地菩薩,與如來的果位非常接近,這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
我們動一個善念,利益別人,利益社會,利益衆生,果報是福。我們動一個惡念,損人利己,果報是凶、是災禍。一個人一生的吉凶禍福是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果報,所以說“命由我作”。真正明白通達的人,肯定這個說法與事實,他在這一生當中,無論遭遇什麼樣橫逆不善的環境,決定不怨天尤人;反過來怪自己,我自己造作不善,才受這種苦報。明了之後,福要自己去求。怎麼求法?改過遷善。
早年,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弘揚佛法,這是他老人家爲我指出一條明路。我跟大師叁年,奠定我學佛的基礎。以後我在臺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學教十年。爾後這一生,福自己求。從二十六歲開始學佛,我就小心謹慎,依教奉行。年輕時,看相算命的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年,果然害了一場病,我不看醫生、也不吃藥,因爲我明白醫生可以醫病,不能醫命。所以,關起門來念佛,求生淨土。一個月之後,身體慢慢好了,就繼續從事于講經弘法的工作,再沒有生過病。記得有一年,甘珠活佛告訴我:“淨空法師,從前我們都在背後說,你這個人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你這些年弘揚佛法,命運完全轉過來了,不但有福報,而且很長壽。”
所以,命可以改,改命的方法就是覺悟之後再不造惡,起心動念爲別人想,爲社會想,爲衆生想,不要爲自己想。然而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了凡先生做了十幾年,感應才現前。我自己差不多做了叁十年,感應才能覺察。到晚年,確實甘珠活佛講的話應驗了,愈來愈順利,心地也愈來愈清淨。我今天在這個世間爲別人活,不爲我自己,自己沒有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早就放下了。印光大師晚年常說:“我一無所有,也不怕死。”我現在差不多也入了這個境界,自己一無所有,真的也不怕死。死對我來講是一樁歡喜的事情,因爲我知道死了到哪裏去。明白生從哪裏來,死往哪裏去,這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先生改命運改得很辛苦,我這一生很幸運,比他改得順利。原因是我始終沒有離開老師,老師常在身邊督促、指導,十叁年的耳提面命,這個利益太大了。年輕時雖然很用功,但是沒有達到古人所講的標准,給自己打分數,充其量也不過六十分剛及格而已,現在大概能到八、九十分,所以效驗愈來愈明顯。
有人問我:“法師,你怎麼修的?你怎麼教人?”我結合自己五十年的修學心得,寫了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前十個字是存心。無論是物質環境(順境與逆境)、人事環境(善緣與惡緣),我們必須在境緣當中磨煉自己,一定要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別人用虛妄心對我沒有關系,那是他,與我不相幹;甚至于他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與我都不相幹。自己要一味真誠待人,這樣轉禍爲福就轉得快,災消福來。
平時以清淨心處事待人接物,清淨就是一塵不染,順境不起貪戀之心,惡境不起嗔恚之心,永遠保持自己清淨平等之心,自然常生智慧。愛護一切衆生之心油然而生,就是慈悲心。慈悲心,二、叁年就有效驗。印光大師早年住的寮房有蚊蟲、跳蚤,他的侍者想把它們趕出去。大師說:“不必,有它們在顯示我自己修行的德行不夠,不能感動它們。”大師到七十歲以後,這些蚊蟲等果然不見了。我現在也七十多歲了,以前我居住的房子也有螞蟻、蟑螂,這兩年逐漸少了,我很歡喜有了效果。
我在圖文巴的小道場,剛開始螞蟻、蟑螂、小蟲很多。山上住了兩位同修,我告訴她們決定不殺生,對于它們要以清淨心、恭敬心、真誠的愛心來對待;不但不可以傷害,連害它們的念頭都要斷絕。看到它們,我們合掌稱“螞蟻菩薩,蟑螂菩薩”,我們要以這樣的心對待它。告訴它,我們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房子是我的生活環境,房子外面是你們的生活環境,希望我們和睦相處,互不幹擾。這一年半以來,螞蟻少了百分之九十,不像從前成群結隊了。不僅對這些小動物如此,對植物也不例外。我們花園裏種了很多樹木花草,還有蔬菜,我們也是用愛心對待它們、照顧它們,花開得特別美、特別香,這些小樹、蔬菜長得特別好。我們不用化肥,不用農藥,純以愛心來照顧,因此樹木花草都有感應。
這些都是說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是我五十年學…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