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輕慢,十分的鄙視,種種譏笑的話,也接連的來了。......
記得我將要出家的時候,有一位在北京的老朋友寫信來勸告我,你知道他勸告的是什麼,他說:
“聽到你要不做人,要做僧去。......”
咳!......我們聽到了這話,該是怎樣的痛心啊!他以爲做僧的,都不是人,簡直把僧不當人看了!你想,這句話多麼厲害呀!
出家人何以不是人?爲什麼被人輕慢到這地步?我們都得自己反省一下!我想:這原因都由于我們出家人做人太隨便的緣故;種種太隨便了,就鬧出這樣的話柄來了。
至于爲什麼會隨便呢?那就是由于不能深信善惡因果報應和諸佛菩薩靈感的道理的緣故。倘若我們能夠真正生信,十分決定的信,我想就是把你的腦袋斫掉,也不肯隨便的了!
以上所說,並不是單單養正院的學僧應該牢記,就是佛教大學的學僧也應該牢記,相信善惡因果報應和諸佛菩薩靈感不爽的道理!
就我個人而論,已經是將近六十的人了,出家已有二十年,但我依舊喜歡看這類的書!——記載善惡因果報應和佛菩薩靈感的書。
我近來省察自己,覺得自己越弄越不像了!所以我要常常研究這一類的書:希望我的品行道德,一天高尚一天;希望能夠改過遷善,做一個好人;又因爲我想做一個好人,同時我也希望諸位都做好人!
這一段話,雖然是我勉勵我自己的,但我很希望諸位也能照樣去實行!
關于善惡因果報應和佛菩薩靈感的書,印光老法師在蘇州所辦的弘化社那邊印得很多,定價也很低廉,諸位若要看的話,可托廣洽法師寫信去購請,或者他們會贈送也未可知。
以上是我個人對于僧教育的一點意見。下面我再來說幾樣事情:
我于一九叁五年到惠安淨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一場大病,所以我就搬到草庵來養病。
這一回的大病,可以說是我一生的大紀念!
我于一九叁六年的正月,扶病到南普陀寺來。在病床上有一只鍾,比其他的鍾總要慢兩刻,別人看到了,總是說這個鍾不准,我說:
“這是草庵鍾。”
別人聽了“草庵鍾”叁字還是不懂,難道天下的鍾也有許多不同的麼?現在就讓我詳詳細細的來說個明白:
我那一回大病,在草庵住了一個多月。擺在病床上的鍾,是以草庵的鍾爲標准的。而草庵的鍾,總比一般的鍾要慢半點。
我以後雖然移到南普陀,但我的鍾還是那個樣子,比平常的鍾慢兩刻,所以“草庵鍾”就成了一個名詞了。這件事由別人看來,也許以爲是很好笑的吧!但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爲我看到這個鍾,就想到我在草庵生大病的情形了,往往使我發大慚愧,慚愧我德薄業重。
我要自己時時發大慚愧,我總是故意地把鍾改慢兩刻,照草庵那鍾的樣子,不止當時如此,到現在還是如此,而且願盡形壽,常常如此。
以後在南普陀住了幾個月,于五月間,才到鼓浪嶼日光岩去。十二月仍回南普陀。
到今年一九叁七年,我在閩南居住,算起來,首尾已是十年了。
回想我在這十年之中,在閩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卻是很少很少,殘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覺得自己的德行,實在十分欠缺!
因此近來我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二一老人”。什麼叫“二一老人”呢?這有我自己的根據。
記得古人有句詩:
“一事無成人漸老。”
清初吳梅村(偉業)臨終的絕命詞有:
“一錢不值何消說。”
這兩句詩的開頭都是“一”字,所以我用來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因此我十年來在閩南所做的事,雖然不完滿,而我也不怎樣地去求他完滿了!
諸位要曉得:我的性情是很特別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因爲事情失敗、不完滿,這才使我常常發大慚愧!能夠曉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過遷善!
一個人如果事情做完滿了,那麼這個人就會心滿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長他貢高我慢的念頭,生出種種的過失來!所以還是不去希望完滿的好!
不論什麼事,總希望他失敗,失敗才會發大慚愧!倘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啦!
我近來,每每想到“二一老人”這個名字,覺得很有意味!
這“二一老人”的名字,也可以算是我在閩南居住了十年的一個最好的紀念!
最後之□□
佛教養正院已辦有四年了。諸位同學初來的時候,身體很小,經過四年之久,身體皆大起來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啊!光陰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至中年,自中年至老年,雖然經過幾十年之光景,實與一會兒差不多。就我自己而論,我的年紀將到六十了,回想從小孩子的時候起到現在,種種經過如在目前;啊!我想我以往經過的情形,只有一句話可以對諸位說,就是“不堪回首”而已。
我常自來想,啊!我是一個禽獸嗎?好像不是,因爲我還是一個人身。我的天良喪盡了嗎?好像還沒有,因爲我尚有一線天良常常想念自己的過失。我從小孩子起一直到現在都埋頭造惡嗎?好像也不是,因爲我小孩子的時候,常行袁了凡的功過格,叁十歲以後,很注意于修養,初出家時,也不是沒有道心。雖然如此,但出家以後一直到現在,便大不同了:因爲出家以後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墮落,身體雖然不是禽獸,而心則與禽獸差不多。天良雖然沒有完全喪盡,但是惛愦糊塗,一天比一天利害,抑或與天良喪盡也差不多了。講到埋頭造惡的一句話,我自從出家以後,惡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是醇乎其醇的一個埋頭造惡的人,這個也無須客氣也無須謙讓了。
就以上所說看起來,我從出家後已經墮落到這種地步,真可令人驚歎;其中到閩南以後十年的功夫,尤其是墮落的墮落。去年春間曾經在養正院講過一次,所講的題目,就是“南閩十年之夢影”,那一次所講的,字字之中,都可以看到我的淚痕諸位應當還記得吧。
可是到了今年,比去年更不像樣子了;自從正月二十到泉州,這兩個月之中,弄得不知所雲。不只我自己看不過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說我以前如閑雲野鶴,獨往獨來,隨意棲止,何以近來竟大改常度,到處演講,常常見客,時時宴會,簡直變成一個“應酬的和尚”了,這是我的朋友所講的。啊!“應酬的和尚”這五個字,我想我自己近來倒很有幾分相像。
如是在泉州住了兩個月以後,又到惠安到廈門到漳州,都是繼續前稿;除了利養,還是名聞,除了名聞,還是利養。日常生活,總不在名聞利養之外,雖在瑞竹岩住了兩個月,稍少閑靜,但是不久,又到祈保亭冒充善知識,受了許多的善男信女的禮拜供養,可以說是慚愧已極了。
九月又到安海,住了一個月,十分的熱鬧。近來再到泉州,雖然時常起一種恐懼厭離的心,但是仍不免向這一條名聞利養的路上前進。可是近來也有件可慶幸的事,因爲我近來得到永春十五歲小孩子的一封信。他勸我以後不可常常宴會,要養靜用功;信中又說起他近來的生活,如吟詩、賞月、看花、靜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啊!他是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當的見解;我看到他這一封信,真是慚愧萬分了。我自從得到他的信以後,就以十分堅決的心,謝絕宴會,雖然得罪了別人,也不管他,這個也可算是近來一件可慶幸的事了。
雖然是如此但我的過失也太多了,可以說是從頭至足,沒有一處無過失,豈只謝絕宴會,就算了結了嗎?尤其是今年幾個月之中,極力冒充善知識,實在是太爲佛門丟臉。別人或者能夠原諒我;但我對我自己,絕不能夠原諒,斷不能如此馬馬虎虎的過去。所以我近來對人講話的時候,絕不顧惜情面,決定趕快料理沒有了結的事情,將“法師”“老法師”“律師”等名目,一概取消,將學人侍者等一概辭謝;孑然一身,遂我初服,這個或者亦是我一生的大結束了。
啊!再過一個多月,我的年紀要到六十了。像我出家以來,既然是無慚無愧,埋頭造惡,所以到現在所做的事,大半支離破碎不能圓滿,這個也是份所當然。只有對于養正院諸位同學,相處四年之久,有點不能忘情;我很盼望養正院從此以後,能夠複興起來,爲全國模範的僧學院。可是我的年紀老了,又沒有道德學問,我以後對于養正院,也只可說“愛莫能助”了。
啊!與諸位同學談得時間也太久了,且用古人的詩來作臨別贈言。詩雲:
□□□□□□□ 萬事都從缺陷好
吟到夕陽山外山 古今誰免余情繞
授叁皈依大意
第一章 叁皈之略義
叁皈者,皈依于佛法僧叁寶也。
叁寶義甚廣,有種種區別。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略舉之。
佛者,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諸佛是也。法者,爲佛所說之法,或菩薩等依據佛意所說之法,即現今所流傳之大小乘經律論叁藏也。僧者,如菩薩聲聞諸聖賢衆、下至僅剃發被袈裟者皆是也。
皈依者,皈向依賴之意。
皈依于叁寶者,乞叁寶救護也。大方便佛報恩經雲:譬人獲罪于王,投向異國以求救護。異國王言,汝來無畏,但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相救護,衆生亦爾。系屬于魔,有生死罪。皈向叁寶,以求救護。若誠心皈依,更無異向,不違佛教,魔王邪惡,無如之何。
既已皈依于佛,自今以後,決不再依天仙神鬼一切諸外道等。
既已皈依于法,自今以後,決不再依諸外道典籍。
既已皈依于僧,自今以後,決不再依于不奉行佛法者。
第二章 授叁皈之方法
一、忏悔。二、正授叁皈。叁、發願回向。
應先請授者詳力解釋此叁種文義。因僅讀文而未解義,不能獲諸善法也。
正授叁皈之文有多種,常所用者如下:
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叁說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叁結
前叁說時,已得皈依善法。後叁結者,重更叮咛令不忘失也。
忏悔文及發願回向文,由授者酌定之。但發願回向,應有以此功德,回向衆生,同生西方,齊成佛道之意…
《弘一大師文集—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