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間,非是日期,因日期可閱報紙也。)瑣陳草草,不宣。
十月叁日演音上
惠書誦悉,仁者有疾,行旅未便,本月可以不來白馬湖,朽人于下旬即往上海,當可晤談也。子恺校課與譯務皆甚忙,亦可不來,杭州之事可以稍緩無妨也。幸勿拘執俗禮,至禱!
九月初五日演音上
丐尊居士:
前寄寫經,續寄一函,想悉想到。余擬于新曆六月五日(星期四)到甯波,(叁日自溫動身,)在北門白衣寺暫住二叁日,乞仁者于六日(星期五)或七日(星期六)自上海搭輪船來爲盼。仁者到甯波時,乞坐人力車至北門白衣寺,(車力約二角余。)到白衣寺乞問慧性師,倘雲不知,乞問念佛堂內出塵老和尚,由彼二人可以引導與余晤談也;有應商酌之事,統俟面談。乞仁者先去信,托尊府人到山房灑掃,又如有寄興弘一之信,乞代收雲雲。“臨古法書”出版後,乞更改寄處如下(前紙作廢):福建泉州承天寺性願法師叁十冊,廈門南普陀大醒法師二十冊,溫州大南門慶福寺因弘法師二十冊,天津河東山西會館南李晉章居士二十冊,白馬湖弘一十冊,共百冊。種種費神,至爲感謝!附一紙,乞交豐居士。
新曆五月廿九日演音
丐尊居士:
移居之事諸承護念,感謝無盡。居此已數日,至爲安適,氣候與普陀相似,蚊蠅等甚稀,用功最爲相宜。居此山中,與閉關無以異也,以後出家、在家諸師友,有詢問余之蹤迹者,乞告以雲遊他方,謝客用功,未能通訊及晤談雲雲。附一紙,便中乞交豐居士。不具。
演音
本市有工人一名,每日至余處送飯、送開水及其他雜事,甚爲精勤,每月似應以資酬謝,與贈送寺中夥食費同時交去。每月應付寺中之夥食費及工人費,擬請由山房存款利息內支付,因余居彼居此無以異也。前存泉州行李叁件,擬托彼覓便人帶至上海,送存江南銀行。乞仁者爲寫一憑信,寄至余處,轉爲寄去。信函寫:外行李叁件,送交甯波路,(乞寫極詳細之地址)江南銀行某人收雲雲。信內乞寫:托其收下,覓便帶至白馬湖夏寓甯波路之地址,能繪一圖尤善,因外鄉之人不易尋覓也。附白。
丐尊居士:
昔承過談,至爲感慰!朽人于八月十一日患傷寒,發熱甚劇,殆不省人事;入夜兼痢疾,延至十四日乃稍愈。至昨日(十八日)已獲痊愈,飲食如常,惟力疲耳!此次患病頗重,倘療養不能如法,可以纏綿數月,幸朽人稍知醫理,自己覓舊存之藥服之,並斷食一日、減食數日,遂能早痊,(此病照例須半月或兩旬,)實出意料之外耳!未曾延醫市藥,故費用無多,僅半圓余耳。(買綠豆、冬瓜、蘿蔔等。)前存之痧藥等,大半用罄,惟余藥水半瓶,乞仁者便中托人代購下記之藥以惠施,他日覓便帶下,因山居若遇急病,難覓醫藥,(即非急病亦甚困難。)故不得不稍有儲蓄耳。(藥名另寫一紙。)
如此之重病,朽人已多年未患,今以五十之年而患此病,又深感病中起立做事之困難,(無有看病之人,)故于此娑婆世界已不再生貪戀之想,惟冀早生西方耳。陽曆九月十日以後,仁者或可返裏,其時天氣已漸涼爽,(已過白露節,)乞惠臨法界寺,與住持預商臨終助念及身後之事,至爲感企!此次病劇之時,深悔未曾預備遺囑(助念等事),故猶未能一意求生西方,惟希病愈,良用自慚耳!今病已愈,乞仁者萬勿挂念。豐居士並此致候,不具。
八月十九晨演音
丐尊居士:
今晨奉惠書,具悉一一。重陽前後,朽人曾寄信片至開明(通告九月未能返白馬湖),想已遺失,致勞遠念,深爲歉然。
日報所載,有傳聞失實處。此書版舊藏福州鼓山,久無人知,朽人前年無意中見之,乃勸蘇居士印廿五部,(以十二部贈與日邦。)按吾國江浙舊經版,經洪楊之亂皆成灰燼,最古者惟有北京龍藏版,大約雍正時刻。今此“華嚴經疏論纂要”,爲康熙時版,或爲吾國現存之最古之經版亦未可知也。(此意便中乞告內山居士。)此外,彼處尚有古版數種,甚盼將來有人印刷流布。附一紙,乞呈西田大士,並希致候。不宣。
音複
承詢所需,深爲感謝,現無需用,俟後奉達。返白馬湖期,俟講經圓滿再訂,現在每日聽靜權法師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衣寺孤兒院事甚爲棘手,擬暫緩往。子恺居士處久未通訊,甚爲思念,乞代致候。叁年前,往內山居士處時,見其屋隅(即陳列佛書之處)有黃皮厚冊之華嚴......,(忘其名,爲“華嚴概論”之類。)現朽人甚思得此書,他日如仁者見內山居士時,乞爲一詢,如無亦無妨也。此書倘承惠寄,乞交二馬路全盛信局,即可寄至慈北鳴鶴場,或交郵局亦可。附白。
十二月二日
丐尊居士慧覽:
前上書,想已收到。舊曆明年正月元宵後,即擬覓便返法界寺,極遲或延至正月底,必可到法界也。其時當先到尊寓午餐,然後乘船而往。再者,前至甯波時,偶一不慎,將衣袋中之鈔票一包完全遺落,幸得友人資助,得以動身至溫州。將來由溫返白馬湖時,所需路費及買物等費,仍乞護法會有以施助,至爲感荷!
以前在閩南過冬兩年,無有所苦,今歲驟值奇寒,老體已不能支持,明冬如仍在世,祗可再往閩南過冬矣!謹達,不具。
音上立春後一日
丐尊居士:
兩奉惠書,具悉一一;諸承慈念,感謝無既。茲奉上鈔票洋十八圓,乞便中托人到郵局,以十七圓五角彙往南京。彙票上寫法:彙款人,上海兆豐路口開明書店夏丐尊;收款人,南京延齡巷馬路金陵刻經處。所余之五角,即作爲彙費及挂號信費等可也。附信一件,未封口,乞托人將彙票裝入,代爲封口寄去爲禱!種種費神,感激無盡,不具。
演音疏
丐尊居士:
南京經書已寄到,乞勿念!居法界月余,甚安,與閉關無以異也。以後倘有出家、在家之人,向仁者詢問余之近狀者,乞告以隱遁用功,不再晤面及通信(現住之處勿告彼)雲雲。他日仁者返白馬湖時,乞惠臨一談爲禱!
閏月十日音上
丐尊居士慧覽:
紹興諸居士等,盼望朽人往彼一遊甚切,擬二叁日即動身往紹,將來或順便至杭滬,亦未可定也,俟返法界寺時再致函奉達。
前得黃寄慈居士函,謂彼校頗欲以拙書“臨古印本”爲習字用,惜其定價太昂雲雲,可否乞仁者轉商諸章居士,另印江南連史紙粗率裝訂者發行,則定價可在六七角也。不宣。
中秋節演音上
前質平來函,謂歌集不久即可出版,至用感慰。承寄五十冊,乞分寄下記之二處:十冊寄“廈門轉泉州大開元寺內慈兒院葉宗(擇定)二居士收”,四十冊寄“廈門鼓浪嶼日光岩弘一收”。以後通訊處即改爲鼓浪嶼日光岩,勿再寄至南普陀也。
音啓
昨誦惠書,承施資,至感,已甚足用!山房潮氣全除,至用忻慰,唯此次余返驿亭時,僅攜帶薄棉被一件。其他蚊帳被褥等,皆存在法界寺中,以是之故,未能在山房止宿,且俟秋涼時,再當來山房也。動身之時未定,早者二十左右,至遲者在月底。謹複不具。
音上正月初九日
返山房後,諸承照料,感謝無盡。子淵及尊府送來燒餅甚多,乞仁者勿再買餅幹,亦勿買罐頭。閉門用功之廣告,擬即日貼于門外(不俟七月六日),但此是對外方人,若仁等則非此限也。白衣寺安心頭陀,今日來山房,聲淚俱下,約余往甬。泥水工人昨日已做工一日,因天氣陰雨無定,囑彼暫止。以後如有出家人、在家人等,向尊處或子恺處詢問余之消息,乞告以不晤客、不通信等。
音上
佛教大辭典太笨重,現在亦不披閱,乞仍存滬上,倘他日子恺往嘉興時,乞彼于便中帶交“第二中學蔡丐因收”,但不必急急也。又白。
前複函想已收到。前存開明發行所之“五戒相經”及“有部毗柰耶,並存尊處之吳夢非居士,由南京請來佛經等,皆乞托人于陰曆九月二十日以前帶至白馬湖爲禱!
九月十二日演音上
承托佛學書局所寄之書,已收到,感謝無盡。講經即將圓滿,拙人因天氣太寒,骨節凝痛,困苦殊甚,不得已,擬于五六天後即往溫州,在彼過年,春暖之後再當返法界寺。知承遠念,謹聞不宣。
十二月廿六日音上
以後通訊,乞寄“溫州大南門慶福寺”。
別後安抵廈門,寓太平岩,暫不往泉州,以後通訊,乞寄廈門南普陀閩南佛學院轉交弘一收。小冊之“護生畫集”,再乞向李居士請施八十余冊(再多更善),寄至佛學院,交余手收,因將以是分贈院中諸學僧及教職員等也。質平處之住址已記不清楚,乞仁者費神,將余通訊之處告彼,並乞彼將其通訊之處告知余也。夏居士、章居士、陶居士等,乞便中代爲致候,並謝余在滬時承招待之厚情。
演音上舊十月四日
丐尊居士:
來廈門後居太平岩,擬暫不往泉州,因開元寺有軍隊多人駐紮也。“臨古法書”序文寫就,附以奉覽。此書出版之後,余不欲受領版稅,(即分取售得之資。)因身爲沙門,若受此財,于心不安。倘書店願有以酬報者,乞于每版印刷時,贈余印本若幹冊,當爲之分贈結緣,是固余所歡喜仰望者也。將來字模製就,印佛書時,亦乞依此法,每次贈余原書若幹冊。此意便中乞與章居士談之,並乞代爲致候。字模之字,決定用時路之體,(不固執己見),其形大致如下:(將來再加練習可較此爲佳)。
字與字之間,皆有適宜之空白,將來排版之時,可以不必另加鉛條隔之,惟雙行小注,仍宜加鉛條間隔耳。(或以四小字占一大字之地位,圈點免去,此事俟將來再詳酌。)
是間氣候甚暖,日間僅著布小衫一件,早晚則著兩叁件。老病之體甚爲安適。附一紙及彙票,乞交子恺。
演音上
前郵信片想已收到。拙書集出版之時,乞檢叁十冊寄“福建泉州承天寺性願法師收”,再檢叁十冊寄“溫州大南門外慶福寺因弘法師收”,並乞挂號,至爲感謝。模字擬于二叁日後即動手書寫,先寫七百字寄上,俟命工镌刻時,再繼續書寫他字。附聞。
二月十一日演音
昨日南普陀送來尊…
《弘一大師文集—書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