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即大妄語。是故當知隨緣任運,非是無礙。若無礙是隨緣者。蚓壤蛙泥,亦是隨緣,何不成佛。錯認祖機,執礫爲玉,與市井兒所宗之無爲教,何以異哉。
◎但淨自心,何須分別
西方合論
汝言心淨土淨,不須分別者。引汝入廁室中,能久住不。入死屍場,穢氣熏灼,不掩鼻不。與疥癞膿血之人,能同應器及床褥不。若不能者,此相即是厭五濁相。偌居住尚須淨室,同遊尚宜淨侶者,此相即是忻淨土相。忻厭熾然,何謂平等。縱汝難忍能忍如上所說種種濁穢,不求遠離,則諸蜣螂鴉犬,亦能親近。此種種物,豈皆得道。脫汝淨穢俱離,依然取舍,于唯心義,亦不相應。是故當知諸佛以唯心故,忻厭出生。以唯心故,說名平等。以唯心故,莊嚴佛土。若不唯心,豈能隨念。若非平等,凡夫無分。穢尚不舍,何獨舍淨。舍既是心,取亦何乖。皆由不了佛旨,致斯妄執,但識唯心,疑義斯遣。
◎今世禅人,尚不求作佛,何況往生
西方合論
不求作佛者,舍身之後,將灰斷永滅耶,抑尚受後有耶。若受後有者,爲生淨土耶,爲生叁界耶。若居叁界,即不如淨土。若淨土者,即同往生。又先德曰。夫善知識者,雖明見佛性,與佛同等。若論其功,未齊諸聖。須從今日,步步資熏。又雲,未悟而修,非真修也。唯此頓悟漸修,既合佛乘,不違圓旨。如頓悟頓修,亦是多生漸修,今生頓熟。此在當人時中自驗。若所言如行,所行如言,量窮法界之邊,心合虛空之理。八風不動,叁受寂然。種現雙銷,根隨俱盡。譬諸無病,不應服藥。如或現行未斷,煩惱習氣又濃。寓目生情,觸塵成滯。雖了無生之義,其力未充。不可執雲。我已悟了,煩惱性空。若起心修,卻爲顛倒。然則煩惱性雖空,能令受業。業果無性,亦作苦因。苦痛雖虛,只麼難忍。如遭重病,病亦全空。何求醫人,遍服藥餌。
◎無量國土本無淨穢,焉有往來,西方淨土,是權非實,非法界如如之本
西方合論
若曰真論,則華藏世界亦是權立,何獨西方如論中言。理智無邊,名之爲普。知隨根益,稱之曰賢。是普賢菩薩亦權也。文殊師利,是自心善簡擇妙慧。覺首目首等菩薩,是隨信心中理智現前。是文殊菩薩等亦權也。又如此方聖賢尼父顔淵等,論中皆雲此是表法,本無是人。是一切聖賢皆權也。今試定量,文殊普賢,及與此方賢聖,權耶,實耶。若言權,則現有其人,及諸遺言往行若言實,則是長者诳凡滅聖,犯大妄語,于此辨得。
西方亦入刹塵,刹塵亦含西方,豈有權實。蓮華藏體,是法身隨行無依住智體之所報得。宮殿,總大悲含育之所報得。樓閣,即是智照觀根,順悲濟物之所報得。其地金剛,平等自性法身之所報得。摩尼莊嚴,法身戒體隨行報得。金剛輪圍山,大悲戒防護之業之所報得。衆華莊嚴,萬行利生開敷之所報得。寶樹,建行利生覆蔭含識之所報得。但業不相應者,同住居而不見。猶如靈神及諸鬼趣,與人同處,人不能見。若爾,則所謂華藏世界者,與汝所見之刹塵,同耶,異耶。若雲同者,目連鹙子,視聽尚隔。若雲異者,何名一真。
◎如何念佛得無間斷
西方合論
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也。
是故若人修行,未能頓悟。當深植信根,不驚不動。一者信金口誠言,決定當生故。二者信自心廣大,具有如是清淨功德故。叁者信因果如形影,決定相隨故。四者信此身形識,及一切世界建立,如陽焰空華,無所有故。五者信五濁惡世,寒熱苦惱,穢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故。六者信一切法唯心,如憶梅舌酸故。七者信念力不可思議,如業力故。八者信蓮胞不可思議,如胞胎故。九者信佛無量身,無量壽,無量光,不可思議,如蟻子身,蜉蝣歲,螢火光,同一不思議故。十者信此身決定當死故。若人具有如是信根,舉足下足,無非念佛。故知信之一字,通上中下。但信有大小。若無甚深信力,如無羽之鳥,決定不得飛故。
◎無始黑業(妙辯)
西方合論
今生雖不偷盜,但所求不如意,即是盜業未盡。今生雖不邪淫,但值不隨意眷屬,即是淫業未盡。今生雖不謗法妄語,但言出人或疑信相半,即是謗法及妄語業未盡。于一切果中,察一切因。當知前生無惡不造,一一當忏悔。
◎舍諸惡處
西方合論
學道之人,既有志出塵,應當舍諸惡處。若不舍者,應是厭離未極。若厭離未極者。應是忻淨土未極。龍樹曰,菩薩心不貴轉輪聖王,人天福樂,但念諸佛,是故隨心所重,而生佛土。今小小適意處,尚不能舍,何況轉輪聖王。如縛足欲行,系翅求飛。去住皆累,兩心虛萦。一繁華喧阗處當遠故。二歌樓酒肆處當遠故。叁熱焰熏灼處當遠故。四論除目,及朝事處當遠故。五恩愛纏縛,及熟遊曆處當遠故。六詩壇文社,鬥章摘句處當遠故。七譏刺古今,較長競短處當遠故。八講無義味道學處當遠故。九義解家鬥名相,矜小智之處當遠故。十宗乘狂解,妄談頓悟,輕視戒律之處當遠故。是等撓道,與魔不異是故當遠。行者若離是諸處,一切道業即當成辦。
◎淨侶
西方合論
一切悟機非友不發。一切惡法非友不止。如車二輪,去一則蹶。是故世間文字,諸戲論法,尚須同心印正。何況志求無上大道因緣。經曰,譬如風性雖空。由栴檀林薝蔔林吹香而來,風有妙香。若經糞穢臭屍而來,其風便臭。又如淨衣置之香箧,出衣衣香。若置臭處,衣亦隨臭。友亦如是。是以行道求友者,當嚴別淨穢。一山林閑適之友當近,能止躁心故。二嚴持戒律之友當近,能淡諸欲故。叁智慧廣大之友當近,能出迷津故。四總持文字之友當近,能決疑難故。五寂寞枯槁之友當近,能恬進取故。六謙卑忍辱之友當近,能銷我慢故。七直心忠告之友當近,能抑諸過故。八勇猛精進之友當近,能速道果故。九輕財好施之友當近,能破大悭故。十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當近,能摧人我等執故。若無如是淨侶,即當屏人獨處,自辦道業。以像設爲師。以經論爲侶,其他嬉戲之徒,甯絕勿通。如入園中,雖無佳華,不植臭草。以無益賞心,徒增厭穢故。
◎極樂淨土日月有無
西方合論
經言晝夜六時,及與清旦食時等事。明知亦是權說。借此晝夜,喻彼時分,非爲實事。且晝夜往來者,是衆生心明暗傾奪,感有此相。故淨佛國土,不應有此。如忉利而上,尚不假明日月,何況極樂。縱令有者,亦是彼化國衆生色空見未盡,現有如是日月相故。而實佛土無有日月。如大論曰。釋迦文佛更有淨國土,如阿彌陀佛。亦有不嚴淨國。如釋迦文佛,此隨機感說,亦不妨說有故。
◎疑城
西方合論
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疑城。信自善果者,即頓了自心,不從他得以入悟方能脫疑。是故未悟而修,終隔疑胎。胎以裹蔽爲義。未悟之人,諸障未徹,合得是報。此等當在中下下上品攝。何故。下品後二種,經曆六劫十二劫,方得華開。此但五百歲故。若如王本,則信佛猛利,未若最後二種。艾所生在其刹邊地,不應五百歲得見佛故。
◎一函遍複
民國二十一年 印光大師
淨土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爲一切上聖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門,以信、願、行叁法爲宗。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言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衆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于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于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心中默念。均須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于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又須勸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兒女,鄉黨、親友,同皆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屬,並與親友,不蒙此益乎。況且現在是一個大患難世道,災禍之來,無法可設。若能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無災難,亦得業消智朗,障盡福隆。況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滿所願。
凡誦經、持咒,禮拜、忏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以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于地獄、餓鬼、畜生之叁惡道中。若欲再複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爲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來生人天福報,與此無異。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于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誰,以求開悟而已。若生西方,無有不開悟者若開悟而惑業淨盡,則可了生死。若惑業未盡,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無有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兩皆無…
《淨土十要問答撷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