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P19

  ..续本文上一页成,即大妄语。是故当知随缘任运,非是无碍。若无碍是随缘者。蚓壤蛙泥,亦是随缘,何不成佛。错认祖机,执砾为玉,与市井儿所宗之无为教,何以异哉。

  ◎但净自心,何须分别

  西方合论

  汝言心净土净,不须分别者。引汝入厕室中,能久住不。入死尸场,秽气熏灼,不掩鼻不。与疥癞脓血之人,能同应器及床褥不。若不能者,此相即是厌五浊相。偌居住尚须净室,同游尚宜净侣者,此相即是忻净土相。忻厌炽然,何谓平等。纵汝难忍能忍如上所说种种浊秽,不求远离,则诸蜣螂鸦犬,亦能亲近。此种种物,岂皆得道。脱汝净秽俱离,依然取舍,于唯心义,亦不相应。是故当知诸佛以唯心故,忻厌出生。以唯心故,说名平等。以唯心故,庄严佛土。若不唯心,岂能随念。若非平等,凡夫无分。秽尚不舍,何独舍净。舍既是心,取亦何乖。皆由不了佛旨,致斯妄执,但识唯心,疑义斯遣。

  ◎今世禅人,尚不求作佛,何况往生

  西方合论

  不求作佛者,舍身之后,将灰断永灭耶,抑尚受后有耶。若受后有者,为生净土耶,为生三界耶。若居三界,即不如净土。若净土者,即同往生。又先德曰。夫善知识者,虽明见佛性,与佛同等。若论其功,未齐诸圣。须从今日,步步资熏。又云,未悟而修,非真修也。唯此顿悟渐修,既合佛乘,不违圆旨。如顿悟顿修,亦是多生渐修,今生顿熟。此在当人时中自验。若所言如行,所行如言,量穷法界之边,心合虚空之理。八风不动,三受寂然。种现双销,根随俱尽。譬诸无病,不应服药。如或现行未断,烦恼习气又浓。寓目生情,触尘成滞。虽了无生之义,其力未充。不可执云。我已悟了,烦恼性空。若起心修,却为颠倒。然则烦恼性虽空,能令受业。业果无性,亦作苦因。苦痛虽虚,只么难忍。如遭重病,病亦全空。何求医人,遍服药饵。

  ◎无量国土本无净秽,焉有往来,西方净土,是权非实,非法界如如之本

  西方合论

  若曰真论,则华藏世界亦是权立,何独西方如论中言。理智无边,名之为普。知随根益,称之曰贤。是普贤菩萨亦权也。文殊师利,是自心善简择妙慧。觉首目首等菩萨,是随信心中理智现前。是文殊菩萨等亦权也。又如此方圣贤尼父颜渊等,论中皆云此是表法,本无是人。是一切圣贤皆权也。今试定量,文殊普贤,及与此方贤圣,权耶,实耶。若言权,则现有其人,及诸遗言往行若言实,则是长者诳凡灭圣,犯大妄语,于此辨得。

  西方亦入刹尘,刹尘亦含西方,岂有权实。莲华藏体,是法身随行无依住智体之所报得。宫殿,总大悲含育之所报得。楼阁,即是智照观根,顺悲济物之所报得。其地金刚,平等自性法身之所报得。摩尼庄严,法身戒体随行报得。金刚轮围山,大悲戒防护之业之所报得。众华庄严,万行利生开敷之所报得。宝树,建行利生覆荫含识之所报得。但业不相应者,同住居而不见。犹如灵神及诸鬼趣,与人同处,人不能见。若尔,则所谓华藏世界者,与汝所见之刹尘,同耶,异耶。若云同者,目连鹙子,视听尚隔。若云异者,何名一真。

  ◎如何念佛得无间断

  西方合论

  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

  是故若人修行,未能顿悟。当深植信根,不惊不动。一者信金口诚言,决定当生故。二者信自心广大,具有如是清净功德故。三者信因果如形影,决定相随故。四者信此身形识,及一切世界建立,如阳焰空华,无所有故。五者信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故。六者信一切法唯心,如忆梅舌酸故。七者信念力不可思议,如业力故。八者信莲胞不可思议,如胞胎故。九者信佛无量身,无量寿,无量光,不可思议,如蚁子身,蜉蝣岁,萤火光,同一不思议故。十者信此身决定当死故。若人具有如是信根,举足下足,无非念佛。故知信之一字,通上中下。但信有大小。若无甚深信力,如无羽之鸟,决定不得飞故。

  ◎无始黑业(妙辩)

  西方合论

  今生虽不偷盗,但所求不如意,即是盗业未尽。今生虽不邪淫,但值不随意眷属,即是淫业未尽。今生虽不谤法妄语,但言出人或疑信相半,即是谤法及妄语业未尽。于一切果中,察一切因。当知前生无恶不造,一一当忏悔。

  ◎舍诸恶处

  西方合论

  学道之人,既有志出尘,应当舍诸恶处。若不舍者,应是厌离未极。若厌离未极者。应是忻净土未极。龙树曰,菩萨心不贵转轮圣王,人天福乐,但念诸佛,是故随心所重,而生佛土。今小小适意处,尚不能舍,何况转轮圣王。如缚足欲行,系翅求飞。去住皆累,两心虚萦。一繁华喧阗处当远故。二歌楼酒肆处当远故。三热焰熏灼处当远故。四论除目,及朝事处当远故。五恩爱缠缚,及熟游历处当远故。六诗坛文社,斗章摘句处当远故。七讥刺古今,较长竞短处当远故。八讲无义味道学处当远故。九义解家斗名相,矜小智之处当远故。十宗乘狂解,妄谈顿悟,轻视戒律之处当远故。是等挠道,与魔不异是故当远。行者若离是诸处,一切道业即当成办。

  ◎净侣

  西方合论

  一切悟机非友不发。一切恶法非友不止。如车二轮,去一则蹶。是故世间文字,诸戏论法,尚须同心印正。何况志求无上大道因缘。经曰,譬如风性虽空。由栴檀林薝卜林吹香而来,风有妙香。若经粪秽臭尸而来,其风便臭。又如净衣置之香箧,出衣衣香。若置臭处,衣亦随臭。友亦如是。是以行道求友者,当严别净秽。一山林闲适之友当近,能止躁心故。二严持戒律之友当近,能淡诸欲故。三智慧广大之友当近,能出迷津故。四总持文字之友当近,能决疑难故。五寂寞枯槁之友当近,能恬进取故。六谦卑忍辱之友当近,能销我慢故。七直心忠告之友当近,能抑诸过故。八勇猛精进之友当近,能速道果故。九轻财好施之友当近,能破大悭故。十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当近,能摧人我等执故。若无如是净侣,即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像设为师。以经论为侣,其他嬉戏之徒,宁绝勿通。如入园中,虽无佳华,不植臭草。以无益赏心,徒增厌秽故。

  ◎极乐净土日月有无

  西方合论

  经言昼夜六时,及与清旦食时等事。明知亦是权说。借此昼夜,喻彼时分,非为实事。且昼夜往来者,是众生心明暗倾夺,感有此相。故净佛国土,不应有此。如忉利而上,尚不假明日月,何况极乐。纵令有者,亦是彼化国众生色空见未尽,现有如是日月相故。而实佛土无有日月。如大论曰。释迦文佛更有净国土,如阿弥陀佛。亦有不严净国。如释迦文佛,此随机感说,亦不妨说有故。

  ◎疑城

  西方合论

  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疑城。信自善果者,即顿了自心,不从他得以入悟方能脱疑。是故未悟而修,终隔疑胎。胎以裹蔽为义。未悟之人,诸障未彻,合得是报。此等当在中下下上品摄。何故。下品后二种,经历六劫十二劫,方得华开。此但五百岁故。若如王本,则信佛猛利,未若最后二种。艾所生在其刹边地,不应五百岁得见佛故。

  ◎一函遍复

  民国二十一年 印光大师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言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并与亲友,不蒙此益乎。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灾祸之来,无法可设。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隆。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以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玄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