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P17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攻堅強者莫之能先。莫能先,謂無有過于此也。世人皆以柔弱爲不足取,率輕易之。故天下皆知之而莫能行,以柔弱爲垢辱不美之稱故也。祥,猶嘉美也。是以凡稱人君,則曰乾剛能斷有爲,遂以爲明君。若夫無爲,則國人皆以柔弱爲恥辱而不美矣。故聖人雲,果能以柔弱處上,恬澹無爲,能受一國之恥垢者,則爲社稷真主。能受一國不美之名者,則爲天下明王矣。如堯之垂拱無爲,則野老讴曰,帝力何有于我哉。此受國之垢也。然柔弱無爲,乃合道之正言,但世俗以爲反耳。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注】此言聖人無心之恩,但施而不責報,此爲當時計利者發也。然恩生于怨,怨生于恩。當時諸侯兩相構怨,霸者主盟而爲和之。大怨既和,而必責報。報之不至,而怨亦隨之,是有余怨也。莊子雲,賊莫大于德有心。故曰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無心之德,但施而不責報。故如貸之執左契,雖有而若無也。契,貸物之符券也。合同剖之,而有左右。貸者執右,物主執左,所以責其報也。有德司契,但與而不取,徒存虛契。無德司徹,不計彼之有無,必征其余,如賦徹耳。徹,周之賦法。謂時至必取于民,而無一毫假借之意。然上責報而下計利,將謂與而不取,爲失利也。殊不知失于人,而得于天。故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且施而不取,我既善矣。人不與而天必與之,所謂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豈常人所易知哉。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此結通篇無爲之益,施于治道,可複太古之化也。什伯之器,並十曰什,兼百曰伯。器,材也。老子自謂以我無爲之治,試于小國。縱使有兼十夫百夫之材者,亦無所用之,以民淳而無事故也。若國多事,煩擾于民。或窮兵致亂,重賦致饑。民不安其居,則輕死而去之。今一切無之,故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舟輿,水陸之具。不遠徙,故雖有舟車無所用。不尚爭,故雖有甲兵無所陳。陳,列也。不用智,故可使結繩而用之如太古矣。民各自足其足,絕無外慕之心。不事口體,故以尋常衣食爲甘美,以平居裏俗爲安樂,曰與鄰國雞狗相聞。至近之地,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如此,則淳樸之至,乃太古之化也。老子所言,疾當時之弊,皆有爲用智剛強,好爭尚利,自私奉己,而不恤于民。故國亂民貧,而愈難治。所以治推上古,道合無爲,全篇所論,不出乎此,蓋立言之本旨也。故終篇以此,請試而行之,可以頓見太古鴻荒之化。言取效之速如此也。所謂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深有味乎此言也。老氏之學,豈矯世絕俗之謂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已爲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注】此結通篇立言之旨,以明老氏立教之宗也。信言不美者,斯乃釋疑之辭。以明道本無言,因言顯道之意也。首章雲,道可道,非常道。以可道之道,乃言說也。老子自謂道若可言,即非真道矣。今上下五千余字,豈非言耶。既已有言,則道非真矣。因于終篇以自解之,以釋後世之疑耳。然信,舊注實也。謂真實之言,即由衷之言也。美言,華美之言,乃巧言也。老子意謂道本無言,因言以顯。但我所言者,字字皆從真實理中流出,第藉之以彰道妙,故信實而不美。非若世人誇誕浮辭,雖美而不信也。且世衰道微,人心不古。當時學者不達無言之旨,乃哓哓好辯尚博,各擅專門。如楊朱墨翟禦寇公孫之徒,祖述相傳,以辯博爲宗,自以爲善。殊不知以多歧亡羊,多方喪真,去道轉遠。老子因而斥之曰,孰知不言之教,不辯之辯哉。以彼辯者,則不善于道。果善于道,則自不辯矣。且道本無言,乃至約也。但了悟于心,可目擊而喻,妙契無言,自不容聲矣,何事于博哉。故曰知者不博。時人不知出此,徒事多聞,增益知見,以博爲知,其實不知多言數窮。故曰博者不知。以彼不知大道體虛,運而不積。而彼以積爲務,故愈增障礙。殊不知有積則有散,有散則有窮。無積則無散,無散則無窮。由聖人體虛合道,忘言任真,了無所積。由其不積,則不窮。所謂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如樞得環中,以應無窮。故既已爲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也。且天乃無言之聖,聖乃有言之天。以天道不積,其體至虛。故四時運而不竭,利盡萬物而不傷其體。故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害,非害物之害。乃不傷己之意。聖人法天利用,故終日運用,爲物作則,而了然無物可當于情。故曰爲而不爭。爭,謂與物競也。斯蓋虛心遊世,超然獨立于萬物之上矣。老子學問工夫,真實直捷處,盡在于此。故結全書立言之旨,妙盡于是矣。學者勉哉。

  老子道德經解 下篇終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楞嚴經通議卷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