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

  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 斌宗法師講述

  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于法源寺

  諸位好,今天要講的是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先來說明苦,迫惱身心,使人們不得安然謂之苦。世間苦事無量,如叁苦、八苦、十苦、百苦......說不能盡。

  單舉現世所受的叁災,和死後所墮之叁途苦報來說,所謂叁災:一、饑馑,二、刀兵,叁、瘟疫,此爲苦果,果必由因而成。究竟這些苦從何而來?乃由吾人之貪嗔癡叁毒做出殺盜淫叁惡業,此爲惑苦之惡因,即由貪造盜業的招饑馑災;由嗔造殺業,即感兵刀災;由癡造淫業之感瘟疫災,此爲現世所受之苦。尚且好殺、偷盜、淫亂之人,還要受社會之厭惡,人群之鄙視,同時更要受法律的製裁。

  其次,由悭貪故隨業而墮餓鬼;由嗔恨故隨業而墮地獄;由愚癡故隨業而墮畜生,此死後所受之苦。

  其他如“地藏經”所說:多貪衆生則受貧窮苦楚報;多嗔衆生則受醜陋癃殘報;多癡衆生則受頑呆無知報。

  或因貪——好盜,遂墮山豬、老鼠之類,依貪習氣所感故。因嗔——好殺,而墮虎狼、蛇蠍之類,依嗔恨習氣所感故。因癡——好淫,即墮鴛鴦、雀鴿之類,依淫習氣所感故。

  你看這稱苦不苦呢?人們如果甘心吃受,視爲非關重要的事,那就無話可說。如或不然,有急求解脫的必要,那無論何人都要趕快來信佛學佛,因爲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故。當用何等佛法去脫離它——苦?講起佛法,它的範圍很廣大,內容很豐富,就經律論的傳譯,和我國曆代祖師的著述,結集成爲一大藏經,已有數萬卷之多。雖然如是,但統起來說,其中所明,宗要不出戒定慧叁學,此爲佛法之叁大綱領,修學佛法者,當向此努力進取。

  依戒學實修可以對治悭貪,貪心一滅則不造盜業,惡因既滅,苦果自亡,則不受饑馑、貧窮,或墮餓鬼等之苦報。依定學實修止觀,可以對治嗔恨,嗔心一滅,則不造殺業,于是那有刀兵......或墮地獄等之苦報。依慧學進修,可以對治癡昧,癡心一滅,則不造淫業,于是自然不受瘟疫......或墮畜生等之苦報。這就是佛法能使人離苦的善策。

  至于得樂,限于時間關系,現在簡單來說,學佛人能嚴持戒律,則能常得清淨莊嚴之樂(不毀犯身口意叁業,自然清淨莊嚴);能夠精修定學,自然常得解脫自在之樂(不被塵境搖動,自然解脫自在);能廣求慧學,則能常得理達心安之樂(有智慧故,自然理達心安),這還是小事,能真實的依照叁學實修,乃至究竟成佛,獲到常樂我淨的殊勝妙樂。

  上來所說,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就是這種道理,玆再來說幾句補充話:如能真誠皈依叁寶,也是可以離苦得樂。

  皈依佛,佛是覺義,覺則不迷——無癡,于是則不造淫業,自無瘟疫,或墮畜生等苦報,永能常得身心覺照樂。

  皈依法,法是公正義。公正則不貪(公正則無私欲),于是則不造盜業,自無饑馑,或墮餓鬼等之苦報,得能常恒身心如法樂。

  皈依僧,僧是和合義,和則不嗔,于是則不造殺業,自無刀兵,或墮虎狼等苦報,還能常得身心和諧樂。所以經雲:皈依叁寶故,不墮叁途苦,也就是這意思。

  大家有沒有希望離苦得樂?如果有的話,那麼,尚未皈依學佛的,當趕快來皈依叁寶,修學佛法爲安身立命之善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