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救世救人的妙法
斌宗法師講述
一九五五年元旦于臺北民本廣播電臺
新春大家恭喜!
今天受中國佛教會弘法委員會之邀,要我來講幾句佛法與大家結結緣。講起佛法,它的範圍很廣大,它的理論很深奧,不是在這短少時間內所能詳細演說的。現在單提出“佛法是救世救人的妙法”作爲題來談一談。“佛法”就是佛陀教化衆生,修行離苦得樂的一種方法。“世”就是世間世界,“人”就是人類。世間和人類爲什麼要救呢?什麼是救的方法?這都是值得研究的。諸位請看現在世界的現狀是什麼?人類的環境是什麼?是不是世界戰亂,乃人類痛苦的時候呢!戰爭是罪惡的,是人們所不歡迎的。反過來說,太平是幸福的,是人們所歡迎,因爲世界戰亂是罪惡,人類之所受是慘苦的。所以要挽救的必要,但要用什麼方法來挽救他?這是一個大問題。諸位要知道,這罪惡的戰爭是由什麼造出來呢?佛經裏面說,一切唯心造。所謂心能造天堂,心能造地獄。人類由一念心惡而發爲惡言惡行,遂造成一切惡業,由惡業感招世界的惡結果——罪惡戰亂;如果人類一念心善,則發善言善行,即成一切善業,由善業而招感世間的好結果——太平安樂。照這樣看起來,世界的戰亂與和平,人類的安樂與罪苦,都由人們的善惡心所造出來的,那麼要想避免罪惡的戰爭,人類的痛苦,得獲到世界和平,人類安樂,當由改善人心做起才對。
佛教之根本就是在改善人心,用什麼方法來改善心呢?佛教的慈悲主義就是改善人心的唯一善法!現在把慈悲的意義略爲解釋一下:“慈”就是“愛”的意思,但不是小我的私愛,乃是無我的大愛——愛一切衆生個個得到幸福——安樂,故極力設法去幫助他,使之獲到安樂,這叫做慈。“悲”就是“憐憫”,即不忍的意思,謂不忍一切衆生受苦,遂發出悲憫的心情來,盡量地設法去救護它,使之脫離痛苦,這叫做悲。所謂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就是這種意思,但佛教所講的是大慈大悲,絕不是小我的慈悲。要知道這慈悲心是人人本有的,因爲人們被物欲所誘惑而不能運用它。孟子說:“恻隱之心人皆有之......”,恻隱也就是慈悲心的一種作用。怎樣見到慈悲心是人人本有的?你看,世間上爲人父母者,對于自己的兒女,不濟說,無論那一個都是慈悲心的,這是怎麼說?世間誰不願意自己的兒女得到幸福與安樂,誰喜歡自己的兒女受到災難與痛苦呢?是不是任何人都同一心理——要自己的兒女得到一切幸福;要自己的兒女遠離一切痛苦的呢,這就是慈悲心,不過這還是一種小慈悲。至于佛教所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慈大悲——它是以一切人類乃至蠢動含靈——凡有知覺者,爲拔苦與樂的對象,視一切衆生的痛苦,如同自己的痛苦一樣,總要趕快想辦法來救護它,使之速離痛苦;看到一切衆生的安樂,如同自己的安樂一樣,總要一切衆生永遠得到安樂,因此常想種種方法來利樂一切衆生,這就是大慈大悲的心理。
要之,人們如能實行慈悲,由個己做起,繼而推行于家庭,則父慈子孝、兄愛弟恭、夫唱婦隨,家庭圓滿和樂,自然沒有骨肉相殘,同室操戈等之惡事情出現。由家庭而推行于鄉裏,則能敦洽親鄰,互相敬愛,即沒有口角是非的互相妒恨;由鄉裏而推行于社會,則能互助互愛,自然沒有相侵相攪等的惡現象;由社會而推行于官僚,則能出賢官廉吏,明庶愛民,自然沒有貪官汙吏來剝削民膏,乃至推行于國內,則上愛其下,下敬其上,自然沒有專製暴虐之惡政治。若再能推行至于國際,則世界太平,自然沒有戰爭禍患的生起,于是則世界永遠太平,人民獲到安樂。由此觀之,我人能信佛學佛,實行佛教的慈悲主義來改善人心,人心一善,則可改善家庭,乃至改善國家,改善世界,這就是造成世界平和,人類安樂的一種善策。因此我說佛教可以救世救人。總之,佛教的慈悲主義,是可以化幹戈爲玉帛、化暴戾爲祥和。反過來說,人類如沒有慈悲的話,那是會互相殘害的;社會如沒有慈悲,那是會發生混亂的;乃至世界沒有慈悲那是會發生戰爭的。據此看來,人類沒有慈悲,要想世界和平而人民安樂是絕對沒有這回事的。我們如能徹底明白這點道理,同時希望消滅罪惡的戰爭,與脫離慘苦的人生,求得國泰民安,嬉遊于光天化日之下者,那麼請大家趕快來學佛。以上所講的一點點意見作爲新春之獻禮,請大家來歡喜接受。請大家恭念大慈悲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