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八四卷▪P3

  ..續本文上一頁,我以前初學佛的時候把銀河系以爲是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他給我說:不是,他說是個單位世界。他講得也很有道理,爲什麼?日月旋轉是在須彌山的半腰。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太陽系是繞著銀河系旋轉,黃老居士講的話有道理,那麼銀河系真的就是個單位世界。

  

  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那這個可觀!一千個銀河系叫一個小千世界,阿羅漢的天眼能夠看一千個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他看起來的時候就像看掌中庵摩羅果,就像看面前一樣的看得那麼清楚。今天我們的科學技術還做不到,雖然太空望遠鏡也不行,也比不上人家天眼。人家用不著這些科學儀器,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一個小千世界。阿羅漢裏面有個很特別的人,阿「少/兔」樓馱,阿「少/兔」樓馱發憤用功,眼睛瞎了,失明了。他是七天七夜沒有睡覺,日夜精進,也證到阿羅漢果。所以佛很憐憫他,教他修一種法,這個法修成之後,他得的天眼,他這個天眼是特別修的,所以稱爲「半頭天眼」,他的能力能夠看一個大千世界。

  

  一個大千世界是多少個小千世界?諸位可以算算看。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千乘一千,十萬;他的那個天眼能夠看到十億個銀河系,比普通阿羅漢高,他那個天眼能力差不多是菩薩,到權教菩薩。愈往上去,你見的這個量愈大,到如來果地,他這個見的能力是遍法界虛空界,那是無量無邊無數諸佛剎土,佛看都在面前,就能看得那麼清楚。佛說這是本能不是神話,你自己可以證得,這是本能。

  

  我們本能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耳聽的力量能夠聽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的音波,現在能力喪失掉了。遠地方跟朋友們交談,現在都要用電話、用手機,算是相當進步;可是澳洲土著他們還有這個能力,澳洲土著跟遠方的朋友們交流不要用電話,可是他還要用一點定功,他要坐下來,靜坐,把精神意志集中,也就是說分別執著放下,就能夠跟遠方的朋友們交談。不但可以交談而且能夠見到,就好象現在電視傳真一樣,他不需要機械。現在澳洲土著還有一些人有這個能力,可見得這不是假的。我們現在把這些人說之爲特異功能,科學家也肯定他,他這是事實,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佛經上說得透徹,佛說這是我們的本能,天眼開了,也就是他的分別執著有沒有?有,他比我們少。妄念少,分別執著少,他這個能力就現一點,不大,那比阿羅漢差遠了。從這裏我們也能證明佛說的話應當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所以這是知無量心。

  

  下面一首,第九首是用月亮做比喻。清涼大師注解裏面講「淨月遍見,答無量神通,不往而至,隨器現故」。這就是我們中國文人常常描寫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就這個意思。淨月遍見,這個淨是講淨水,水沒有波浪、沒有染汙,空中的月亮,月影就現在水裏面,舉這個比喻。這是答前面無量神通問。月亮沒來,隨器現故。器是器皿,裝的水,水桶也好、水盆也好,用一個大碗也好,哪個地方有水,晚上就能看到水裏面的月亮。

  

  這裏頭重要的是說「不往而至」,這一句很重要。讀到這一句,使我們想到古大德說念佛人往生,有所謂「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你想想看跟這比喻相不相應?決定往生,有沒有到極樂世界去?沒去,這就像月亮沒有來,現在水中。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也是影現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七寶池中,同樣一個道理!中峰禅師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這幾句話正是古德所說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但自他不二,依正一如,理深!這才是往生的正義。能體會到這一層的人不多,懂得這個道理,念佛叫理念,你理通了。念到一心不亂,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有差別,不是彌陀境界上一真法界有差別,不是,是往生的人品類不齊。往生有明理的、有不明理的,不明理老實念也能往生。所以這個法門很特殊,十方諸佛剎土裏頭找不到,這我們要懂得。能不能往生?真的往生。這個東西「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我在講經的時候,因爲在這麼多年當中,我們已經開始利用電視了。在過去我們沒有電視,但是我們製作光碟,諸位要看光碟,當然看光碟,早期是看錄相帶,這我們是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做。我們有衛星才叁年,二00叁年的元旦才開始,二00四年、二00五年,今年是第叁年,這用電視。總而言之,我們在螢光幕上見面,我們用這個做比喻,大家就好懂。

  

  怎麼叫生則決定生?譬如我們在螢光幕上見面,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我們今天在香港,你在其他地區收看,現在我們同步是網路,我們現場網路直播,諸位在你電腦螢光幕上接受網路,我們看到了,是不是生則決定生?去,去實在沒去。你想這個味道。又像我們看電視,這個電視裏頭很多頻道,我們打開一個頻道,這個色相現前,那個現場有沒有來?沒有來。那就生則決定生,去也實不去,從現場裏面已經傳播給我們。所以從這些比喻當中比古人這個比喻更爲親切。

  

  這裏頭有很深的道理,我們跟下面這首偈合起來看,最後一首,「梵王普應,答現無量身,不分而遍,彌法界故」。這首偈就是大乘教裏常說的,像《普門品》所講: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無時無處不現身,衆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大梵天王也有這個能力。大梵天王是我們娑婆世界福報最大的,當然這種人都是菩薩化身,所以他有能力現身。

  

  那麼他的現身,這個注解裏頭,清涼大師怕我們看到這個《疏》文體會不到裏面的意思,再作注解,注解的注解叫《鈔》,「不分而遍等者,即出現品意」,《華嚴經.出現品》在後面有說到這樁事情。「彼身業中雲,譬如梵王住自宮」,住在他自己的宮殿;「普現叁千諸梵處」,就是叁千大千世界;「一切人天鹹得見,實不分身向于彼」,我們一般講分身,確實並沒有分身;「諸佛現身亦如是,一切十方無不遍,其身無數不可稱,亦不分身不分別」。實在講,這個道理現代科學家發現了,在我們想象當中可能是從數學上推論出來的,時間、空間不可得。但是這樁事,佛在經上已經講得很清楚,時間、空間不是真的。

  

  法相唯識,《華嚴經》是法相唯識這個經論之一,法相宗有六部經十一部論,《華嚴》是六經之一。相宗說,我們看相宗入門,就是初學入門的相宗教科書,《百法明門論》,這我們過去很多同學都讀過、都學過,是把世出世間一切法歸納爲一百大類。這一百大類裏面就有時間、有空間,有這兩大類。時間叫「時分」,空間叫「方分」,空間講四方,叫方分。方分就是空間,時分就是時間。在分類裏面,它分在哪一類?分在不相應行法。五法叁自性。

  

  這不相應行法就是它跟心法不相應,它跟心所法不相應,它跟色法也不相應;雖然都不相應,它離不開心、心所、色法。從這裏頭變現出這麼東西來,它一共有二十四法,二十四個不相應。那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這個不相應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抽象概念,決不是事實。你看看世尊在叁千年前就跟我們講時間、空間不是事實,只是衆生妄想裏面生出來東西,它不是事實。

  

  現在科學家發現,在某種條件之下空間等于零,空間等于零就是沒有距離,所以水中現月沒有距離,梵王的現身、諸佛菩薩的現身,沒有距離。《楞嚴經》上說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哪來的距離?說當處、說隨處,不但空間沒有了,時間也沒有了。所以科學講時間在某一種條件之下它也等于零,時間等于零就是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科學雖然是發現這個理論,可是怎樣突破時空沒有方法,佛門裏頭有。

  

  時空是什麼?時空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講的空間維次,空間維次怎麼來的?空間維次在佛法界裏頭稱之爲法界。佛家講的法界就是現在科學講的空間維次,這個東西從哪裏來的?怎麼形成的?佛講得很清楚,從妄想分別執著裏面産生的。那要怎麼突破?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沒有了,時空就沒有了。時空都沒有了,這幾種神通的原理,你就清楚了,你就明了了。換句話說,你也就可以證得。梵王如是,諸佛菩薩如是,你我亦如是,一切衆生皆如是!你說這多自在,這得大自在!

  

  千經萬論教我們什麼?除妄想執著而已。真正天天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一點,那叫真學佛。如果我的妄想分別執著跟去年還是一樣的,我這一年一點進步都沒有,經教上多一點,那是什麼?常識,與實際上的功夫境界毫不相幹,這點重要!你不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是一年比一年減少,那你學佛你真的是搞佛學,你沒有學佛。搞佛學而不學佛,充其量你得一點福報,你在這個世間可以做一個好人,能夠修一點福報,與了生死、出叁界沒關系。《壇經》上說「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了生死出叁界的這樁事情,福辦不到,要真實智慧、要定功才能幫助你。

  

  我們想不想在這一生當中完成這樁大事?這個事情要是辦不了,換句話說,來生依舊搞六道輪回,這麻煩大了。輪回在過去生中忘掉了,不談了,就談這一生。這一生,尤其是老同修們,六十以上的人,跟這一般年輕人那個思想不一樣。六十以上,我們進入晚年了,想想這一生,來生還願意再來搞這個嗎?太苦了!我們再看看現在這個世界,縱然是大富大貴,貴爲國王,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國王,貴爲總統、貴爲宰相,叫貴!富有千萬,富有億萬,我們見過,他快不快樂?煩惱一大堆。甚至于說,他的日子還不如我,我過得比他快樂,他過得比我辛苦,那麼這個富貴你要不要受?看清楚之後,不幹了,太苦了。

  

  人生向往自由,自由自在,幸福快樂,佛教給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有沒有得到樂?今天爲什麼大富大貴人家生活那麼樣的辛苦,原因在哪裏?原因是今天社會是亂世。亂世做個縣市長都非常辛苦,你要是冷靜想想,我們香港特首有你這麼自在嗎?沒有!沒有自由。從早到晚他所要見的人、所要處理的事,排得密密麻麻。如果處理不當會受很多人批評,處理得好也沒人贊歎你,也沒人表揚你,這都是事實。你擁有億萬財富,你的行動就不自由,走到哪裏去要好多個保镳,這就痛苦!自己住的房子警衛重重,就像監獄一樣,怕人家害你。換句話說,富貴是得到,自由失掉了,冷靜思惟,得不償失。既然得不償失,不如這個東西不要的好!

  

  釋迦牟尼佛聰明,王位舍棄了,富貴舍棄了,叁衣一缽,到處遊化,得大自在,得大快樂!這才叫絕頂聰明。我們要懂,要能夠體會到,然後你才會真正肯放下,知道那些東西並不好受。而且那都是多生多世修積來的。修積來的,福不圓滿,如果說圓滿,那應該生活在太平盛世,那個時候的皇帝好做,太平盛世!像前清幹隆皇帝,那叫真有福報,爲什麼?天下太平。他的父親、他的祖父、他的曾祖父比他辛苦,要出生入死、要打仗建立這個國家,他是繼承王位坐享太平,真有福報。今天雖然有大富大貴,貴爲天子,沒有幹隆這種盛世,沒有那個安定的社會。那麼社會爲什麼不安定?現在多少人祈求化解沖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我也參與了一分子。真正要想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平,除了教學,沒有第二個辦法。

  

  中國這五千年來,雖然有治有亂,但是一般來說,亂的時間還是比較短,治世的時間還是比較長,原因在哪裏?教育。中國有聖賢人,上古時代,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他們來教導。漢明帝時候佛教入了中國,這是當時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迎請,請來兩位法師摩騰、竺法蘭,帶著佛經、佛像,叁寶具足,佛法僧叁寶都到中國來。中國人因爲受過古聖先賢的教誨,孝親尊師,法師是老師,皇帝尊重,接受了佛法的教誨。所以從此之後,中國主要的教化衆生叁家,儒釋道叁家,這兩千多年來受這種教育。

  

  這個教育的根是在家庭,這中國教育的根本,我們一定認識清楚,家庭教育。所以我說學校教育是家教的延續,社會教育是教育的擴充,到佛教的教育,佛跟道的教育才把人提升,超凡入聖,這個教育才圓滿。雖然說四種,是四而一,一而四,是一體的,不能夠分開的。你要知道根是在家教。我們今天看到整個社會的動亂,原因在哪裏?根壞了,根壞了就是家教沒有了。不但中國,全世界家教都沒有了,這不得了!這樣下去,那就像西方人所說的,這個世界的發展趨向于末日,末日是毀滅,地球的毀滅,人類的毀滅。

  

  所以今天稍稍有覺悟的人、志士仁人應該當仁不讓,要發大慈悲心,拯救苦難衆生。從哪裏做起?從自己本身做起,以身作則,真正要做到「學爲人師,行爲世範」,你是救世主!我自己從哪裏做起?自己一定要從《弟子規》、《十善業道》做起。《弟子規》,儒家的根,《十善業道》是佛法的根,這兩樣東西分量都不大,在我們算文字上來講都算是小部頭的,很小的,在現在人講一篇文章,不是很長的,一篇文章。我把《十善業道經》做了一個節要,我這個節要本還不到一千字,非常重要!字字句句都要落實,然後世出世間法,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有根!你有根決定有成就;你沒有根,你決定沒有成就。所以這個東西太重要、太重要。

  

  哪一個發心認真學習,這個世間人不見得會贊歎你,諸天善神贊歎,諸佛菩薩贊歎,這肯定的,爲什麼?你跟他們志同道合,他們的慈悲,你來實踐,你來把它落實,他怎麼不歡喜?諸佛歡喜,龍天善神擁護!自己一定要做到舍己爲人,要看破世間,知道社會病在哪裏,一切衆生病在哪裏,對症下藥,來做普度衆生的事業。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從我們本身做起。如果有機緣教學,一定要從兒童教起,這一代的人迷惑了,希望下一代的人覺悟。小朋友當中,我相信、肯定有很多再來人,只要我們好好的來誘導他。教育一定從自己本身做示範,身教第一重要,言教是其次,一定要以身作則。

  

  所以這後面叁首偈,叁樁事,都是妄想分別執著輕了,能力恢複,一直要到如來果地才究竟圓滿的恢複,這一定要懂得。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不圓滿!那很了不起,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所示現的等覺菩薩。我們今天在《華嚴經》上看到的都是菩薩,十首菩薩,我的看法那都是古佛再來示現的,決不是真正的四信位的菩薩,不是!他們是現身說法。現無量身,顯無量神通,來幫助我們覺悟。好,這段經文我們就講到此地。後面,我們這個本子還有李長者的《論》,這個《論》也非常的精采,我們明天繼續再學習。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八四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