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虛雲和尚法彙—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與全黨無幹一樣。如謂和尚不好。便要毀及廟宇。那麼黨員不好。豈不是要拆毀黨部。此種道理。我們希望衆人明白。我們大家總要各出一只手。扶起破砂盆。不要說貴州人顧貴州佛法。須知佛教是整個的。人不分冤親。地不分疆界。方爲真正大同主義。還要知到自己生死大事。更爲要緊。從聞思修。入叁摩地。各人自己前進。切勿空過此生罷。

  民國叁十五年八月十八日在廣州中山會館各界歡迎大會上開示詞

  李缵铮記

  此次省會四衆。暨各大護法。促請虛雲來省弘揚佛法。虛雲知識淺薄。愧不敢當。經與諸代表訂明叁點。第一敬辭歡迎。第二敬謝請齋。第叁不能久留。均由諸代表承諾。虛雲始敢下山。到達後。蒙各界諸多優待。六榕寺地方窄狹。光臨者每不及應接。于是大衆請虛雲到此講幾句話。有人以爲虛雲是什麼了不得的人。其實我是一個老朽木偶。無用無能。無話可說。無法可說。現在各界擬發起追悼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水陸法會。我今日且講水陸道場之緣起。何謂水陸。水者江海湖沼。陸者高低丘陵。水陸包含虛空。凡有色相。均不能離此叁者。我佛如來發大慈悲。赈濟有情。故有此法門。此法門緣佛在靈山會上說法時。阿難尊者在林間習定。見一鬼王。求佛普渡。釋迦牟尼佛因說水陸之法。此鬼王乃觀世音菩薩化身。憐諸衆苦。設法超度。使幽冥地獄衆生。均能超生極樂。中國則始于梁武帝。梁武帝請志公和尚初起水陸大齋。發菩提心。製定水陸儀軌。極爲真誠。利益昭著。蠟燭熄後。梁武帝一禮。燈燭盡明。再禮宮殿震動。叁禮空中雨花。水陸之功德。有如此者。唐朝法海寺英公禅師啓建水陸。超度秦莊襄王。範睢穰侯。白起王龍羽。張儀。轸昧等沈淪千余年。均藉此超升。幽魂超升天界。宋蘇東坡居士。明蓮池大師等曆代聖賢。均加補充。儀軌益臻完備。萬法由心所造。大家有誠心。必有感應。虛雲承各大護法虔邀主法。當勉爲其難。抗戰以來之陣亡將士。以身殉國。忠魂無依。崇德報功。自須超薦。其次不屈義民。流離道路。家破人亡。不降于敵。仍是爲國。無主孤魂。罔有得所。再有炸彈疫病覆車墮水一應枉死等衆。均須一體普渡。以慰幽靈。死者得安。生民獲益。所謂普利冥陽是也。此即因果循環之理。挽回人心之道。不外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世間種種苦楚。無非種下惡因。如果昧盡良心。喪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妄作妄爲。則歹人牽累好人。世界仍有禍亂。值茲國土重光之際。亟應興利除弊。改惡從善。以免再受敵人欺淩。如果不顧大局。再起內亂。人民不知死于何地。在此時期。凡屬有良心者。應當覺悟團結。解除劫運。溯思過去中國戰爭。肇自黃帝大戰蚩尤。以後戰爭不止。一部二十四史。有人說是相斫書。如要永久和平。大家應當發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菩提是梵語。意思是覺。覺者。心地光明也。諸佛與衆生之差。只是覺與不覺而已。覺悟世間一切諸法緣生如幻。當體定實法不爲所染。謂之聖賢。不覺則無明。無明起則事理爲之糊塗。各人就自心的緣起。生十法界。十法界皆是一心所造。何爲十法界。即四聖六凡是也。四聖者聲聞。緣覺。菩薩。佛。謂之四聖。超出叁界。不受輪回。四聖之分別。在發心之高下。最上者爲佛。次菩薩。再次緣覺。又次聲聞。其余天道。人道。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法界爲六凡。均在苦海之中。天道爲二十八層諸天。享盡福報。仍須輪回。人道由帝王將相以至農工士庶。受盡生老病死之苦。阿修羅道有天之福。無天之德。終歸覆滅。畜生道亦有高下苦樂。由龍鳳獅子麒麟以至濕生化生之蟲蟻。鬼道苦樂不同。閻王城隍均爲鬼王。以至一切無主孤魂千百年不能超脫者。最苦者爲餓鬼。地獄道有苦無樂。名目繁多而最苦。十法界不出一心。覺與不覺之所由作也。我佛大慈大悲。說法令大衆發菩提心。菩提心參差不同。大者成佛。中者成菩薩。小者成緣覺聲聞。諸天亦有發菩提心者。依其大小深淺。成就不同。我們是在人道。應大發菩提心。救渡衆生。代衆生受苦。願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間自然無苦。有人問我神通變化。世界何時太平。國運好不好。其實我是凡夫。一無所知。所謂老朽。朽木不可雕也。不過比各位多吃幾年飯。癡長幾年。多聽了幾句古人語。多看幾本經書。知道爲人之苦。故講這些話。各人不必問國家能否平靜。只問自己心地。無論朝暮。不分官民男女。如何實行孝悌忠信。克己互勵。不昧良心。忠于國家。教養兒女。和順夫妻。禮睦鄉黨。與朋友交而有信。人人如此世間自然太平。否則知過不改。苦楚必在後頭。比從前更不得了。不管人心如何複雜。我自己守住本分。不妄爲幹求。即以敵侵我作比。自前清道鹹以來。外人進來。不全是要土地。最大目的爲通商。通商是爲財爲利。如果我們守本分。抱著君子居無求安。食無求飽。憂道不憂貧。不貪享樂境界。幾千年均過得。現在如何過不得。如果大家一條心。守本分。用土貨。外人無利可圖。自然不生侵淩之想。金錢不外流。自然民富國強。不必一定要飛機炸彈。目前人欲橫流。大家蔑視舊道德。有心人引爲隱憂。恐無法教誨後人。不免刀兵之劫。我們要不爲世風所轉。明因果。知報應。知道種惡因得惡果。提倡道德。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自然龍天擁護。子孫昌盛。個人安分守己。國家也得太平。虛雲知識淺薄。今天只能將大齋勝會緣起。略述梗概。辛苦各位。

  民國叁十六年在香港東蓮覺苑講

  “機緣難得。開示有愧。”各位善知識。本人此次來廣州之因緣。是張發奎將軍。及羅卓英主席。爲超薦大戰及內戰之陣亡將士殉難同胞。故本人來廣州作一水陸法會。承香港佛教同人之約。本人亦欲與港地之護法舊弟子相見。故來港一行。今日得與諸位共處一堂。機緣頗爲難得。若說到開示法要。本人感到十分慚愧。原因。一爲言語不通。彼此隔閡。二爲自己尚不能開示自己。何敢開示他人。故祗能說與諸位隨便談談。

  “佛法常聞。港人之福。”吾輩佛教徒當知佛法難聞。但港方常有各大法師在各佛教場所講解經論。是誠不可謂非香港人之福。講經法師多。明教理者亦多。重要是教人不可著于外相。如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雲。“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衆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而不能成佛。全由塵勞煩惱之所迷惑。佛陀福德智慧圓滿是不迷常住真心。常即不變。住即不動。真即不假。此不變不動不假能覺悟了知一切法者。名常住真心。“起惑作業。無量痛苦。”衆生因迷住真心故。起惑作業。紛紛擾擾。此紛擾中即有無量痛苦在。如大乘起信論雲。“無明不覺生叁細。境界爲緣長六粗。”粗即可見諸事實之粗相。目前世間之現象是貪嗔癡及殺盜淫種種惡業充滿。由此惡業。引起流轉受報。致有衆生相續。世間相續。(輪回)推此輪回之因。爲心對外境迷執(無明)而起。如能覺悟。返妄歸真。即能息除流轉輪回之苦。何以有貪嗔癡。即能起殺盜淫種種惡業。

  “人各淨心。世安民樂。”如一家庭父母養有子女數人。父母對之必加愛護。有愛即有貪。貪其所愛者。常得快樂及美好之享受。如貪求而不得。則嗔心隨起。嗔心熾盛。則起爭鬥。小者則家與家爭。大者則國與國爭。戰事爆發矣。故欲世界安甯人民和樂。必須各淨其心。貪嗔癡猶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須良醫開示妙藥。佛即一切衆生心病的良醫。一切佛法是妙藥之單方。衆生心病有多種。故治心病之法門亦多。

  “佛學必須注意實行。”如能信醫服藥。自必藥到病除。但信醫之藥方而不依方服藥。故雖有良醫妙藥。以不服故。病亦依然。故學佛而欲修淨自心者。必須注重于實行。複有不得不注意者。佛爲治各種不同心病。故設有多種法門。如治嗔心重者教修慈悲觀。治散亂心重者教修止觀。治業障重者教修念佛觀。一切如來叁藏十二部經典。皆不可思議。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輕偏重。

  “不離本宗。專心信賴。”祗能選擇何法門與本人最相應。即以此一法爲正。余法爲副。專門修學。行住坐臥。不離本宗。如念佛則隨時隨地不忘念佛。試觀經中有。“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號。與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其功德正等無異。”皆爲勉勵衆生專心信賴所宗作如是說。設學佛者。無有主宰。不專心修學。結果必一無所得。

  “努力破除一切妄想。”又修學者。必須依佛戒。戒爲無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則不論參禅。念佛。講經。無一不是佛法。若離佛戒。縱參禅。念佛。講經。亦與佛法相違。入于外道。學佛修行。本非向外尋求目的。只爲除去自己業障。使不致流轉生死。若了生死。無須行持。故經雲。“佛說一切法。對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即無一切法。”此心即指妄想。其經中意。如無病即不須藥。又學佛者最要具足自信心。梵網經雲。“我是已成佛。汝是當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意謂人人如能自信。具有佛性。當來成佛。必努力解除一切客塵妄想。

  “有如演戲。人生若夢。”自信自身本來是佛故。一切煩惱。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顛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執著。應當放下。所謂萬法皆空。一無所得。金剛經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何以一切世間有爲法是如幻無實。此以喻明之。猶如演劇。臺上鼓樂奏時。戲子則扮演男女老少種種角色。演出喜怒哀樂等情節。臺上之天子。威風凜凜。及至臺後問之。則彼必答曰。戲也。臺上之殺人凶犯。驚怖憂愁。及至臺後問之。彼亦曰。戲也。

  “設能覺了。何有苦樂。”演戲時情節逼真。下臺後則一無所得。衆生亦複如是。煩惱未了時。榮華富貴。喜怒哀樂。般般出現。人人本來是佛。猶如戲子本身。煩惱流轉時。猶如扮演劇中人。設能覺了世間原是劇場。則處天堂亦不爲樂。在地獄亦不爲苦。男本非男。女本非女。本來清淨。佛性一如。世人不覺。常在夢中分別是我是他是親是怨。…

《虛雲和尚法彙—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