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0卷▪P3

  ..續本文上一頁叫大亂之世!無論生活在什麼地方,身心都不安,時時覺得有威脅的感覺。這是自古以來,人類從來沒有經曆過的現象,這是苦!

  

  所以現在這個社會許許多多志士仁人都在尋求怎樣化解沖突,怎樣使社會能恢複到安定和平,幾乎變成全世界人民的共識,全世界人民第一個願望。雖然有這個共識,有這個願望,但是很不容易,一定要知道宇宙的真相。宇宙的真相是什麼?心現識變。真正把這一句參透,那就有方法,就不難了。這佛法裏面講的共業、別業,「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識。要知道此地講真心,真心裏頭沒有想,所以它只現;想,它就變。就好象那個水結晶一樣,你的意念傳遞給它,它就現相。善的念頭,這是物質,它就變成很美好的相;惡的念頭,它就變很醜陋的相,不管是美或者是醜都是心現。

  

  心現跟識變是同時發生的,同處發生的,它不是兩樁事情,它是一樁事情。所以不管怎麼變,真心不變,真心所現。真心要變的時候,那所現的就沒有了,能現是真心。正因爲這麼一個事實,所以諸佛菩薩看一切衆生都是諸佛如來,他怎麼看的?他看心現。世尊在《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如果不知道是心現,這句話就講不通。知道整個宇宙,一真法界也好,十法界也好,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也好,全是真心所現。真心所現,真心在哪裏?真心就在所現上。就好象古人講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裏?金就在器上。器就是金,金就是器,它是一,它不是二。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觀察。你要真正明白了,所有一切衆生同一個法性、同一個真心,真心才是自己。所以明心見性,明是明白,我們現在是迷惑,不明白真心。

  

  既然所有一切法都是真心、都是自性所變現出來,你怎麼會不愛它?慈悲心從哪裏生起來?就從這裏生起的,大慈大悲。知道什麼?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我們現在用一般世間人所講的「一個生命共同體」。其實說一個生命共同體,已經落在二、叁裏頭。但是不用這個話講,很難講,講真的聽不懂,無法接受,說一個生命共同體,比較容易能夠接受、能夠體會。譬如說地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要依靠地球生存,地球是我們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體,我們要不要愛惜地球?能不能任意破壞地球?

  

  科學技術發達,人確確實實破壞了地球,地球的生態失去平衡,這一失去平衡就出現許許多多的災難,我們稱這些災難爲自然災害。實際上,這個地球上哪有自然災害?所有一切生物彼此都是相輔相成,維系整體的均衡;破壞一種,一種它就會牽連一身,正如同我們人的身體一樣,這是非常奇妙的。你說這身體誰造的?什麼人製造的,造得這麼微妙?今天有什麼人能夠把這個問題解答出來?身體裏頭每個器官少一個都不行。過去我們聽說盲腸沒有用,這是有害的東西,要把它割掉,細細想想有沒有道理?沒有道理。它長這個東西它一定有用處,你要把它去掉,它一定妨害別的器官,會影響別的器官,爲什麼?不平衡。所以我們的身體任何一個器官不可以破壞。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生病,現在西方的醫學很喜歡用外科手術,哪個地方要出毛病把它拿掉,或者給你換一個。拿掉(你這個身體、這整體)破壞了平衡,換掉也破壞了平衡,跟地球一樣。我們把身體當作一個地球,地球有自然災害,如果我們身體內部這五髒六腑要是哪個地方被拿掉一個,我們這個身體裏面就有自然災害發生,你身體不健康。人知道愛惜身體,你要知道愛惜地球,地球是我們大的身體。怎樣保護我們身心健康?佛教給我們,我們的生活要順應自然,你身體就會健康;違背自然,那你就會生病。

  

  中國的學術、中國的倫理道德是從大自然法則運作裏面得到的啓示,絲毫不違背,完全適應,跟大自然完全配合。中國古書裏頭所記載的(古人是這麼做的),飲食,一定是吃這個季節所生長的,這個地區所生長的。爲什麼?這個季節、這個地區養活此時此地的生物,養活此時此地的人衆,最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今天食物也出了問題,出了嚴重問題,爲什麼?我們用農藥、用化肥,這農藥、化肥不是自然的,自古以來沒有過。你要說現在不用這個沒有辦法提高生産,那是絕大錯誤。中國在古代沒有發明這個東西之前,那些人怎麼活過來的?我們在許多文字記載裏面,他們生活很快樂、很幸福,不像我們現在活得這麼痛苦。細細要去想這個原因,這個與心現識變有大關系。

  

  我們今天是隨順我們的妄想、煩惱、習氣在生活;古人不是的,古人是隨順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的法則就叫做道德。隨順道德,所以他的生活、生命非常充實,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想想我們現在過的什麼日子?現在我們要想化解沖突,化解矛盾,化解對立,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這個社會是整個世界),就用心現識變,這才叫隨順自然。不善的心行,就是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爲造成我們現在的果報,「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如果我們改變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行爲,所以現在我們提倡《弟子規》的教學。你看多少人聽到之後,有痛哭流涕的,有跪下來忏悔的,後悔自己聽到得太晚了,早叁十年聽到就不會做很多錯事。從這地方我們就體會到人性本善。

  

  中國《叁字經》上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這不就把這現象都說清楚了嗎?聖人真是了不起,幾句話把現在這些現象、前因後果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性是善的。佛經上講「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這一切衆生不單是人,一切動物,一切植物,一切礦物,包括自然現象。什麼叫佛性?這裏講真心,真心就是佛性,真心現的。所以你只要一回頭,我們中國人講:你的良心就發現了,明白了,有人教你,有人提醒你了,從今而後回頭是岸,我們要有一個善心。

  

  《弟子規》上教我們怎麼生活,在生活裏面,聖賢人常說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個道理佛法裏頭講得最透徹,爲什麼?識變。天時裏頭沒有識,地利裏頭也沒有識,人有識,所以天時地利不如人和。人要是覺悟了,都能夠隨順道德,隨順道德就是隨順大自然的法則,不再破壞自然生態,自然生態包括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我們起的不善念頭,這不是自然生態。起心動念的自然生態是什麼?法身菩薩。法身菩薩起心動念完全跟自然生態相合,所以他們住一真法界,他們住的那個地方叫極樂世界、叫華藏世界。那個世界從哪裏來的?心現的。也就是說,這些人心裏頭沒有一個惡念,就是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所說的。

  

  佛講「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這一切世間就是講的十法界,不只是六道叁途,一切世間苦都能夠遠離,叫離苦得樂。我初讀《十善業道經》,讀到這一句眼睛都放光,這還得了,這一定要學,這太好!到哪裏找都找不到。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就遇到苦難,你要學會這一法,問題就解決了。要懂、要學,真管用,一個人學,一個人離苦得樂;一家學,一家離苦得樂;一國學,一國離苦得樂;全世界人都學,我們全世界離苦得樂。你才曉得我們爲什麼全心全力在推廣。這一法是什麼法?佛講得很清楚,這是大乘教裏頭的根本法,「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純善,沒有惡!原來這樣就可以離一切苦。佛這裏頭還特別教誡,「不容毫分不善夾雜」,心裏面不夾雜毫分不善,念頭裏面不夾雜毫分不善,言語、行爲裏面不夾雜毫分不善,你是個善人,就是大乘教裏面常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

  

  善法標准是什麼?佛說出來,不多,十句。我們的身語意永離殺生、偷盜、邪淫,身永遠要離,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永離妄語、兩舌、绮語、惡口;意就是你的念頭裏頭永離貪欲、瞋恚、邪見(邪見就是愚癡)。佛講的這十句,我們今天學習就落實在《弟子規》。所以我們只要把弟子規落實,真正做到,十善業道也就落實,這是基礎。從這個基礎慢慢再向上提升。十善業道是什麼人修的?初信位菩薩修的。這個要是做不到,大乘的門你進不來,初信位的菩薩。所以你要看,不看別人看自己,自己有沒有契入大乘?能不能算大乘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你就從這裏看。爲什麼?大乘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這個十善做到了,而且還是上品十善。你說這多重要!沒有上品十善,沒入佛門。

  

  我們淨土宗這麼多年來,從淨宗學會成立,淨宗學會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倡的,黃念祖老居士介紹給我的。我在海外弘法,他一再拜托:法師,你在海外弘法,最好勸導同修們成立淨宗學會。我非常歡喜,爲什麼?淨宗過去的組織就是蓮社、念佛堂,這傳了一千多年。現在一般社會聽說蓮社,看到念佛堂,都認爲這是迷信。夏老聰明,把修行的道場把它換個名字叫學會,把研究教理的道場換個名字叫學院,這是跟現代社會就能相應!大家覺得這個名稱不迷信,學會、學院。最初第一個淨宗學會是加拿大成立的,第二個是在美國。現在美加地區大概將近有叁十個淨宗學會,我在美國的時候。現在不曉得還有沒有繼續在發展。

  

  淨宗學會成立,我們寫了一個緣起,緣起裏面淨宗著重于實質,著重于修行。修行依靠什麼?我選了五個科目都很簡單。五個科目裏面第一個「淨業叁福」,這是我們淨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接下來就是六和,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一定要遵守「六和敬」,再就是「叁學,六度,普賢十願」,五個科目,很好記。我在洛杉矶的時候,當地那邊的法師,印海法師對我們這五個科目他就很贊歎,簡單,容易記,容易落實。行門不可以太複雜。

  

  叁福裏頭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們就想到這是佛法的基礎,落在哪裏?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做到了,才真正是孝親尊師!《弟子規》很好,《弟子規》一開頭講孝悌,謹信,愛衆,親仁,再有余力則學文。所以《弟子規》就是《十善業道》的落實。我們把這兩樣東西合起來去觀察、去研究、去學習、去落實,這個根就穩了。有這個基礎,你才能提升自己,進入第二條。第二條「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這二乘福,聲聞緣覺。頭一條是人天,人都做不好,你還能學佛嗎?學佛先要把人做好,十善業道是先把人做好,諸位看《十善業道經》你就明白。這個經我們講了八十個小時,講得很詳細。經上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它是從做人到成佛都不可以離開,十善業道究竟圓滿,那就是成佛,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修行人數這麼多,時間這麼久,我們今天問一問:你修淨土,你往生有沒有把握?我問過很多人,回答我都是搖頭:沒有把握。爲什麼?沒有基礎,像樹一樣沒有根!花瓶裏面插的花,死的不是活的,看起來很好看,兩叁天就謝了。我們的根本産生了問題,所以現在要用《十善業道》、要用《弟子規》來紮根。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根本都在《弟子規》跟《十善業道》。也許同學們說,這《弟子規》是清朝人編的,一切諸佛如來他怎麼也學這個?《弟子規》的文是清朝時編的,裏面的理、裏面的事是自然的法則,那不是人寫的,宇宙之間本來就是這樣。

  

  古今中外一切聖賢,他們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這樣,你把它記錄下來,這叫《弟子規》。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老人家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記錄下來,我們稱之爲戒律。戒律是佛製定的嗎?不是,它本來就是,一個覺悟的人完全隨順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真相,叫「諸法實相」,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通達明了,一點都不迷惑,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與自然的法則相應,這快樂無比!所以大乘教裏頭「常生歡喜心」,儒家講的「不亦悅乎」;佛法裏頭講「法喜充滿」,比那個不亦悅乎還要殊勝。

  

  所以你不從這上奠定基礎,不從這上培養我們的根本,我們像一棵樹,現在樹根爛掉了,非常危險,倒下來,這個樹就死掉了。現在要用《弟子規》、要用《十善業道》來救根,這真叫自救救他。我們自己能在這邊立足,能夠成就,別人看到了,他就模仿,他就向你學習,那就是利他,那就是救他;救他必須自救,自救才能救他。我們今天要幫助這個世界化解沖突,促進安定和平,從哪裏起?從我們本身落實《弟子規》做起,這就是對于現前這個社會,對于現前世界做出了真正的貢獻。這是中國傳統教育,這就是外國人講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的根,大乘佛法的根,我們從根本,從這地方落實,自己真正得到受用。

  

  所以這業果都是真心現,「雖無實體,而相不同」。相是什麼?相是隨著人的念頭不一樣。我們自己的相也是如此,中國諺語常講:四十歲之前,你這個相貌還受過去,有人講遺傳,其實不是遺傳,是過去的業力;四十歲之後叫後天,後天是什麼?你這四十年所造的,所造的善惡業,那相貌會變。你的心行善,相貌就善,身體好;你心行不善,你相貌就不好看,身體也不好。這是相爲什麼不同,道理在此地。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七0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