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七卷▪P3

  ..續本文上一頁

  

  我過去常常講這是個很好的工具,這個工具也不是我最初想到的,是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他那時候就給我講到電視,那時候還沒有網路,這很早了。這麼好的工具,爲什麼不用它來做教學?方老師儒、佛、西方哲學都精通!他對于高科技的傳播說得很多,很感歎。他說這個工具,傳播工具沒有善惡、沒有罪福,看你播放的內容,你怎樣去誘導社會大衆。你要是用暴力、用色情,用這些負面的,那造無量無邊罪業;你要是宣揚聖賢之道,這是造無量無邊的功德,都在這一念之間。早年,我聽他的這些教誨很多,所以印象很深刻!

  

  我在早年講經也常常提到,我們應當用這些工具,但是我沒有錢,沒有這個能力,我希望別人能做。所以陳彩瓊居士做的時候,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沒想到!居然她這個電臺到現在差不多快兩年了,很難得,能支持這麼久。在這個裏面我想到了一樁事情,這個電視臺沒有廣告,我的原則是絕不向人化緣。我不知道她有沒有向人化緣,只是把銀行帳號公布出來,這個可以,人家自動捐一點來,這個錢可以能夠維持電視臺的節目繼續播放。我在這個地方體會到,這個世間還有很多善人。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電視臺都是要靠廣告,要靠有大福德的人他們來支持,電視臺才能生存;現在我們曉得,我們沒有人支持,不靠廣告也能生存。這個說明什麼?說明這個世間護持正法的人還有,還有力量來維護,這很難得,這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信心。電視臺可以不要靠廣告,可以不要靠人拿錢來支持,你播放正當的節目,古聖先賢的教誨,自然會有人支持你,給我們這樣一個啓示,這是好事情。沒有這將近兩年的實驗,我們說這個話沒人相信,有兩年的實驗,這個話就有人相信。讓這些搞傳播的人,每天可以拿幾個時段、幾個小時來播放古聖先賢的教誨,對你電視臺的收入決定不會減少,甚至于還會增加。這是個事實證明,是樁好事情。

  

  所以,只要是有人拿著我的名義,無論是什麼樣的題目,向你們捐錢,你們心裏都要知道,我這個話講過很多很多遍,不要受騙,決定沒有這回事情。我一生做事情從來沒有問人要過錢的,這個念頭、這個作法永恒不變。我們守住老師的教誨,做這些慈善事業、弘法事業,有錢就做,沒錢就不做,錢多多做,錢少少做,很快樂,很自在,沒有絲毫壓力,這就對了。這就是順乎自然,這是道,這是德;違背了自然,錯了,你有壓力就是違背自然,你沒有隨順。隨順自然,哪來的壓力?你一生都會快快樂樂、歡歡喜喜。精神沒有壓力,身體也沒有壓力,你會感覺到這一生生活得非常幸福,非常的圓滿。追隨古聖先賢,效法古聖先賢,向古聖先賢學習,沒錯!

  

  我們讀這一段經文也感慨萬千。這段的大意,我們不講諸法實相的根源,我們只說諸法實相現在這一段,只看這段。這段就是我們這一生,我們自己,不講別人,到這個世間來,妄分別爲緣。妄分別是什麼?愛染,佛經裏頭說得透徹,說得好,十二因緣裏面的「愛、取、有」。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你要想求生淨土,你念佛的功夫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難,有人跟我講過,真不容易。可是世尊在《彌陀經》裏面講的,羅什大師翻的有一心不亂,大概原本不是這個字樣。玄奘大師的譯本是照著原文翻譯的,他的本子不是一心不亂,是一心系念。一心系念我們可以做到,一心不亂不容易。

  

  鸠摩羅什大師翻「一心不亂」有沒有翻錯?系念跟不亂差別很大!玄奘大師是從文字上翻,羅什大師是意譯,從意思上翻,沒有按照文字,他講得也不錯。爲什麼?功夫到一心系念,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佛來接引首先是佛光注照,佛光照你。佛光這一照就把你這一心系念提升到一心不亂,所以羅什講的也沒有錯!這個話不是我說的,古大德講的。我們想想有道理,佛一接引的時候,功夫都加倍。我在講《彌陀經》、講《無量壽經》上都說過,我們自己功夫成片,一加持就到事一心不亂;我們念到事一心不亂,佛來接引的時候,這一加持就是理一心不亂。所以,我們念佛的功夫只要有一半,另外一半佛力加持,很快他就提升!我們沒有功夫,那就沒辦法,佛加不上。

  

  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人,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說,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我們要問,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功夫有沒有達到功夫成片的標准?肯定沒有達到,那他怎麼能往生?佛力加持的。因爲臨終一念十念用的是真誠心、清淨心,對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得生,這一念,佛光一加持就等于成片,凡聖同居土往生。這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現象,而實際上?實際上這個人過去生中一定多生多劫修淨土,臨終時候一個妄念錯過了,所以不得成就。這一生機緣又碰上了,臨終的時候叁個條件具足,第一個頭腦清楚,沒有迷惑顛倒;第二個遇到善友,就是提醒你,助念;第叁個條件,自己聽到善友的勸導,一點懷疑都沒有,萬緣放下跟著大家一起念佛,成功了!

  

  所以,每個往生的人都不是偶然的。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要清楚,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認真的爭取,這才是真正聰明人。要知道這個世間,就像經上講的,世間所有一切法,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連身體都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何況身外之物?身外之物,你要放在心上,錯了,錯得太離譜了!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世間事佛教給我們隨緣,隨緣要記住,絕不妨礙自己的修行,在淨宗裏面講,絕不妨礙我們的清淨、平等、覺。如果隨緣對清淨平等覺産生妨礙,我們就可以不隨緣,這個必須自己要細心、要謹慎,要給自己做決定。現在的外緣多,比古時候多得太多!古時候在深山裏面修行,很少人到你寺廟來,來的人不管是出家、在家,多半是要在這個道場住一段時期,來討經單,這是來聽經的,一部經聽完他走了。或者你這個地方念佛堂,他來挂單來念佛的;不是遊客,不是觀光旅遊,道場清淨。現在觀光旅遊一開放,不清淨了,你只要會講經,或者唱誦唱得好,常常都會有人邀請你,這都是緣!邀請你,你就去,所以你要問問,對你自己道業有沒有妨礙?沒有妨礙可以。如果有妨礙,那你就要好好的去考量該不該去?去,結一點法緣;不去,成就自己。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想一想天臺智者大師的話,智者大師往生的時候,告訴他的弟子們說,因爲他在道場做方丈住持,要領衆,要管很多事務,所以往生的品位不高,五品位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假如他要不管這些事情,他的品位很高,這就是說明,犧牲了自己的高品位爲大衆服務。這個地方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啓示,我們自己必須有把握往生,而後隨緣沒有關系,犧牲自己品位,凡聖同居土可以!如果自己沒有把握往生,那就值得好好的去考慮,還是跟大家廣結法緣,來世接著再幹,這個裏面問題很大。來生自己能不能得人身?得人身能不能有機會聞佛法?套句古人的話說,萬中難得一,比中特獎還難。換句話說,這種念頭是過分的冒險!

  

  一個謹慎的人,我相信他不願意冒這個險,除非在不得已的狀況之下,那是另當別論。什麼不得已?自己沒有道場,自己沒有一個安穩的地方好好的修行,這個困難。我這一生就是遇到這麼個緣分,自己沒有道場,要看主人的顔色度日,到現在還是沒有道場。沒有道場有沒有道場的好處,好處在哪裏?沒有牽挂,容易放下,腦子裏頭沒有自己東西,往生的時候容易。道場是別人的,于我不相幹,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包括這個身體也不是,借假修真。我能有這點成就,就是守住一個原則,一生不離經本、不離講席,這對我的幫助就很大,我有這麼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會走到岔路。

  

  這一條是險道,我真是得到叁寶加持,壽命延長,才有這麼自在。如果像年輕時候人家算命給我算的那個命,四十五歲就要走了,我能不能往生打了問號。如果我四十五歲的時候,壽命就沒有了,往生沒把握;但是不墮叁惡道有把握,來生得人天福報會比這一生的環境好一些,這個有把握,往生沒把握。這個之後到現在,我又多活了叁十多年,這叁十多年的熏修,我感謝佛菩薩,感謝叁寶,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往生有把握了。沒有這五十叁年的熏習,難,太難了!這是我自己親身的經曆,親身的經驗。沒有一天中斷,對于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絲毫不沾染,一心向道,才有這麼一點成就。

  

  所以,今天我還在這個世間,一切爲衆生,爲正法久住,不爲自己;要是爲自己,我希望我現在就往生。爲什麼?這個世間不可愛,這個世間不值得留戀,你要問爲什麼?《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衆生,剛強難化」。好心、熱心幫助他,不但不感激,還給你打很多問號。你用的什麼心?你有什麼企圖?你有什麼目的?你說多難,諺語所謂是好人難做!所以爲自己,早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彌陀,好!

  

  可是現在還有緣,有緣就是還有些人真的想聽經,想修淨宗法門。我們現在就是趕上這個時代,利用網路來教學,衛星電視、錄音帶、錄影帶,現在的CD,這些東西廣爲流通,有不少人得利益。這是好事情,這是緣分!也是妄分別爲緣,真如不守自性,就變成現前這個現象,所以說是隨緣成有。我們講這一段時間,自己這一生從生到死這一段時間,隨緣成有。

  

  下面這句就很可怕,「諸識熏習,展轉無窮」,這句可怕在哪裏?可怕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每一年、每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善、有惡、有淨、有染,熏習!這個熏習是業因,阿賴耶裏頭業因成就了,遇到緣它就起現行,六道輪回是這麼來的。無明從哪裏來的?無明從境界裏面來的,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就起心動念,就是無明;分別、執著就造業,你造了業,後面肯定有果報。果報快的,現前就受到,叫現世報,你這一生當中會遇到,現世報,叫花報,果報在來世。這就造成生生世世永遠沒有止境的,展轉無窮!這就是講的六道,叁界六道。

  

  後面這兩句超越了,「若達妄源,成淨緣起」,統統是虛妄,妄心造的業也是虛妄的,受的報也是虛妄的,這就是永嘉大師講的,「夢裏明明有六趣」,這是講六道輪回。六道輪回統統是虛妄!你不能說它有,你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有、說它沒有都說錯了,這個道理後面偈頌裏面我們會學到。妄源是覺悟,就是諸法實相,真正了解諸法實相了,這個緣起就變成淨緣起,爲什麼?你心清淨,你在一切境界裏頭再也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了。緣起有沒有?有,緣起心清淨的,你在這個世間跟諸佛菩薩乘願再來沒有兩樣。你知道事實真相,不染、不著,你可以受用它,你絕對不會有個念頭想控製它,想占有它,這個念頭沒有。控製是迷惑,占有是造業,你身心清淨,境界清淨,成了淨緣起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叁七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