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海玉佛寺禅七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過了一十叁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見那匹布仍在那兒未動。後來有一逃難的人到了那裏,腹中饑餓,見了這位和尚衣服破爛的住在岩中,乃近前問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邊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刻,拿來供食,猶如洋薯,其人飽餐而去。去之時,他與之言曰:“請勿與外人言。”又過了些時,他想我在此修行這許多年了,也要結結緣吧。如是走到廈門,在一大路旁,搭一茅蓬,做施茶工作。這時是萬曆年間,皇帝的母親皇太後死了,要請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請僧,因此時京中無大德高僧,皇太後乃托夢于萬曆皇帝,謂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請許多僧人進京做佛事。這些僧人都把行裝整理進京,恰在路邊經過,其僧問曰:“諸位師傅今日這樣歡喜到那裏去啊?”衆曰:“我們現在奉旨進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薦太後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這樣的苦惱,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經,可以替你們挑行李,到京城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這些僧人挑行李進京去了。這時皇帝知道他們要到了,乃教人將《金剛經》一部,埋于門檻下,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都進宮去了,惟有這位苦惱和尚行到那裏,雙膝跪下,合掌不入。那裏看門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進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此時皇帝心中有數,知是聖僧到了。遂親來問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剛,故不敢進來!”曰:“何不倒身而入!”其僧聞之,便兩手撲地,兩腳朝天,打一個筋鬥而入。皇帝深敬之,延于內庭款待,問以建壇修法事。曰:“明朝五更開壇,壇建一臺,只須幡引一幅,香燭供果一席就得。”皇帝此時心中不悅,以爲不夠隆重,猶恐其僧無甚道德,乃叫兩個禦女爲之沐浴。沐浴畢,其下體了然不動。禦女乃告知皇帝,帝聞之益加敬悅,知其確爲聖僧,乃依其所示建壇。次早升座說法,登臺打一問訊,持幢至靈前曰:“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無生,超升天界。”法事畢,對帝曰:“恭喜大後解脫矣!”帝甚疑惑,以爲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後在室中曰:“請皇上禮謝衆僧,我已得超升矣!”帝驚喜再拜而謝,于內庭設齋供養。此時其僧見帝穿著花褲,目不轉瞬,帝曰:“大德歡喜這褲否?”遂即脫下贈之。僧曰:“謝恩。”帝便封爲龍褲國師。齋畢,帝領至禦花園遊覽,內有一寶塔,僧見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國師愛此塔乎?”曰:“此塔甚好!”曰:“可以將此塔敬送于師。”正要人搬送漳州修建,師曰:“不須搬送,我拿去就是。”言說之間,即將此塔置于袖中騰空即去,帝甚驚悅,歎未曾有。諸位,請看這是什麼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來,不雜用心,一向道心堅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爛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叁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問,是否能這樣的用功?莫說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來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止靜後,看見監香行香,或旁人有點動靜,也要瞅他一眼。這樣的用功,話頭怎樣會熟呢。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現,好好提起話頭參看!

  初七第六日開示(2月27日)

  古人說:“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才說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依規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爲打七是克期取證的力法。證者證悟,見到自己本地風光,悟到如來的妙性,故曰證悟。考功就是要考察你在七天當中的功夫到了何等程度,要你向大衆前吐露出來。平常在這個時候向你們考功,是叫做討包子錢,人人要過的,就是我們打七的人人要開悟,人人可以弘揚佛法,度盡衆生的意思。現在不是說人人開悟,就是一人開了悟,也可以還得這些包子錢。所謂衆人吃飯,一人還賬。如果我們發起一片精進的道心,是可以人人開悟的。古人說:“凡夫成佛真個易,去除妄想實爲難。”只因你我無始以來貪愛熾然,流浪生死,八萬四千塵勞,種種習氣毛病放不下,不得悟道,不像諸佛菩薩常覺不迷,是故蓮池說:“染源易就,道業難成,不了目前,萬緣差別。只見境風浩浩,凋殘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燒盡菩提之種。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爲衆如爲己身,彼此事辦。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恭下敬,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了脫。”這十幾句話,說得何等明白和真切!染者,染汙義,凡夫的境界,總是貪染財色名利,嗔恚鬥爭,對道德二字,認爲是絆腳石,一天到晚,喜怒哀樂,貪愛富貴榮華,種種世情不斷,道念一點沒有。所以功德林被凋殘,菩提種子被燒盡。假如把世情看得淡淡的,一切親友怨家,視爲平等,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視一切衆生平等無二,視人饑如己饑,視人溺如己溺,常發菩提心,則可與道念相應,亦可立地成佛。故曰:“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諸佛聖賢,應化世間,一切事情都是爲衆服務,所謂拔苦與樂,興慈濟物。你我都能克己複禮,什麼也不爲自己作享受,那麼人人都無困苦,事事都能辦到了,同時你自己也隨之得到圓滿果實的報酬。如江河中的水漲高了,船必自高了,你能以一種慈悲心、恭敬心對人,不自高自大,不驕傲虛僞,則人見到你一定會恭敬客氣。否則,只恃一己之才能,老氣橫秋的,或口是心非的,專爲聲色名利作計,那麼就是人家恭敬你,也恐是虛僞的。故孔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六祖曰:“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所以我們切莫要生是非之心,起人我之別,如諸佛菩薩爲人服務一樣,則菩提種子處處下生,美善的果實,時時有收獲,煩惱自然縛不著你了。世尊所說叁藏十二部經典,也是爲了你我的貪嗔癡叁毒。所以叁藏十二部的主要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們戒除貪欲,抱定慈悲喜舍,實行六度萬行,打破愚迷邪癡,圓滿智慧德相,莊嚴功德法身。若能依此處世爲人,那真是處處總是華藏界了。今天參加打七的多是在家大德,我們要好好降伏其心,趕緊去離纏縛。我再說一公案作爲諸位的榜樣,因爲你們都是發了很大的信心而來到這寶所,我不與你們解說,恐怕你們得不到寶,空手而回,不免辜負信心,希望靜心聽著。昔者唐朝有一居士,姓龐名蘊,字道玄,湖南衡陽人,世本業儒,少悟塵勞,志求真谛。貞元初,聞石頭和尚道風,乃往谒之。問曰:“不與萬法爲侶者是什麼人?”頭以手掩其口,龐由是豁然有省。一日石頭問曰:“子見老僧以來,日用事作麼生?”龐曰:“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乃呈偈曰:“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舍,處處沒張乖。朱紫誰爲號,丘山絕點埃。神通並妙用,運水及搬柴。”頭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龐曰:“願從所慕。”遂不剃染。後參馬祖,問曰:“不與萬法爲侶者是什麼人?”祖曰:“待汝一口吸盡千江水,即向汝道。”龐于言下,頓領玄旨,乃留駐參承二載。居士自從參透本來人後,什麼也不做,一天到晚單單織漉籬過活。家中所有的萬貫金銀,也一概抛于湘江之中。一日,兩夫婦共說無生的道理,玄曰:“難、難、難,拾擔芝麻樹上攤。”其婦曰:“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其女靈照聞之笑曰:“你們二老人家,怎麼說這些話來了?”玄曰:“據你怎樣說?”曰:“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困來睡。”自爾機辯迅捷,諸方響之。因辭藥山,山命十禅客相送至門首,玄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有全禅客曰:“落在什麼處?”玄遂與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玄曰:“恁麼稱禅客,閻羅老子未放你在!”全曰:“居士作麼生?”玄又掌曰:“眼見如盲,口說如啞。”玄嘗遊講肆,隨喜聽《金剛經》,至無我無人處,致問曰:“座主。既無我無人,是誰講誰聽?”主無對。玄曰:“某甲雖是俗人,粗知信向。”主曰:“只如居士意作麼生?”玄以偈答曰:“無我複無人,作麼有疏親,勸君休曆座,不似直求真。金剛般若性,外絕一纖塵。我聞並信受,總是假名陳。”主聞欣然仰歎。一日居士問靈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如何會?”照曰:“老老大大,作這個語話。”玄曰:“你作麼生?”照曰:“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玄乃笑。玄將入滅,謂靈照曰:“視日早晚,及午以報。”照觀竟回報曰:“日則中矣,惜天狗蝕日,父親何不出去一看呢?”玄以爲事實,乃下座出戶觀之,其時靈照即登父座,跏趺合掌坐脫。玄回見靈照已亡,歎曰:“我女鋒捷,先我而去。”于是更延七日,州牧于公傾問疾次,玄謂之曰:“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好住世間,皆如影響。”言訖,枕于公膝而化,遺命焚棄江湖。其夫人聞之,即告知其子;子聞之,將鋤頭撐其下額,立地而去,此時其母見如此光景,亦自隱去。你看他們一家四口,都能如此神通妙用,可見你們爲居士的多麼高尚。到現在莫說你們居士沒有這樣的人材,就是出家二衆,也都是與我虛雲差不多,這是多麼倒架子,大家努力吧!

  初七圓滿日開示(2月28日)

  恭喜諸位,七天功德,今日圓滿。證悟過來的,照規矩應該升堂。如朝中考試,今天正是揭榜的一天,應該要慶賀。但是常住很慈悲,明天繼續打七,使我們可以加功進步。諸位老參師傅都知道,這種因緣殊勝,不會空過光陰;各位初發心的人,要知人身難得,生死事大,我們得了人身,更要知道佛法難聞,善知識不易值遇。今天諸位親到寶山,要借此良機努力用功,不要空手而歸。宗門下一法,我已講過,是世尊拈花示衆,一代一代的從根本上傳流下來的。所以阿難尊者,雖是佛的弟弟,又隨侍佛出家,而他在世尊前,未能大徹大悟。待佛滅後,諸大師兄弟不准他參加集會。迦葉尊者曰:“你未得世尊心印,請倒卻門前刹竿著。”阿難當下大悟,迦葉尊者乃將如來心印付之,是爲西天第二祖。曆代相承,至馬鳴、龍樹尊者後,天臺北齊老人,觀其《中觀論》發明心地,而有天臺宗,這時宗門下特別大興。後來天臺衰落,至韶…

《上海玉佛寺禅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律學入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