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密勒日巴于繞馬
敬禮上師。
至尊密勒日巴一時想從嶺巴崖到日喔班巴去,當即准備動身前往。他向繞馬的施主們說明此意,施主們說道:“在日喔班巴的入口處,有一片山窪地,那裏有一個比日喔班巴更好的修行崖洞,您不如到那裏去住更好些,我們對日喔班巴的路徑不夠熟悉,不能替您作向導,如果您願意住在那山窪地的崖洞處,我們可以替您帶路。”密勒日巴想道:“我就先暫時住在山窪地,以後再到日喔班巴去吧!也用不著他們替我帶路,我自己會找到的。”于是就對施主們說:“用不著麻煩你們替我帶路,我自己會找帶的。”施主們說:“沒有帶路的,怎麼行呢?難道您自己有一個領路的嗎?”密勒日巴說道:“不錯,我正有一個。”
“他是誰?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密勒日巴就唱了下面這首歌來答覆他們的詢問:
“善妙具相桝之上師,除我愚蒙之向導;冷暖平等此單衣,令我離貪之向導;
合轉消融叁口訣桞,除遣中陰之向導;心氣自在無有礙,周遊山川之向導;
抛棄此身如殘飧, 降服我執之向導;無人深山修禅定,成就佛果之向導;
我有如斯六向導, 住菩提坳亦樂哉! ”
唱畢此歌,尊者就向繞馬谷之深處高地行去,此處以後就被人們叫做菩提坳。密勒日巴即在該地落坐,心入無間江流叁摩地。
某日午夜,密勒日巴忽然聽見千軍萬馬的嘶殺聲,心中想道:“難道是有外敵入侵此鄉嗎?”不覺生起大悲心,心契大悲叁昧。漸漸地殺聲越來越近,一片紅光照徹天地;尊者想道:“這究竟是什麼呢?”用眼一瞧,看見前面的曠野成爲一片火海,天上天下遍布凶惡猙獰極可怖畏的魔軍,使出魔力神變,只見到處烈火熾然,洪水侵淹,山崩地裂,形形色色的怪武器滿天襲來,要想摧毀尊者的住所,同時口出種種惡言咒罵尊者。
密勒日巴自忖道:“原來是非人妖魔前來騷擾來了。這些妖魔,從無始以來,就造作種種惡業,沈淪六道;現世投生于飛空的餓鬼道中,爲猛厲的鎮恨心所驅使,他們傷害了許多的衆生,由此惡業,將來必定墮入無間地獄,遭受極苦,實深可憫!”想到這裏,尊者就以慈悲的心懷向他們唱道:
“慈心遍廣如虛空,大悲湧出似密雲,功德事業如雨降,甘霖遍灑利群生,
衆生無量等虛空,祈使皆證佛果位,馬爾巴譯師前祈請。汝曹非人妖魔聚,
馳騁天空意身桟衆,貪食餓鬼齊集此。往昔多造惡業故,今生感此餓鬼身。
今生複造諸惡業,恒常損惱他人故,來生必將墮地獄。我今爲曉汝愚蒙,
爲汝略說因果理,豎耳凝神聽我歌。我是口傳上師子,因地具信求勝法;
深信因果不壞故,一心苦行修正法;精勤修持不懈故,已證自心之實相;
通達外境皆幻化,解脫我執之重病,斬斷能所生死縛,已得無轉法身位,
汝曹惡心來傷我,徒費精神空自勞,我已超越心識境,汝輩豈能奈我何?
縱然集合六道衆,上起梵天下地獄,亦難搖撼我心志,何況令我生怖畏。
哀哉恚惱非人衆,暴力神變之魔軍,此番傷我若不成,撤軍他遁成羞恥!
空勞往返失義利,如此羞辱孰可忍?慎自思維莫輕敵! ”
唱畢此歌後,尊者即心契平等法性,坦然而住,諸魔不覺對尊者生起了極大的信心,齊向尊者圍繞禮拜多次,頂戴尊足,然後說道:“您是已得堅固『定慧』的瑜伽士,我等有眼無珠,適才作了許多愚蠢的惡事,請您宥恕。從今以後,我們發誓遵從您的一切訓示,請您爲我們開示一些法要吧!”
密勒日巴即爲說法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衆魔唯唯俯首,以身心性命供奉尊者,發誓今後遵行尊者之一切訓示,然後各各返回自處。衆妖魔中有蒙境的色依天母和日喔班巴的地神,密勒日巴想道:“日喔班巴的地神既已降服,我就不用專門再到日喔班巴去修定了。”于是他就在原地坐了半天,心境十分開暢愉快,不覺唱道:
“于此寂靜菩提坳,密勒日巴修菩提,菩提心得自在故,能護菩提心瑜伽,
疾證無上菩提已,願共如母有情衆,同趨最勝菩提位。 ”
唱畢此歌,密勒日巴不覺生起大勇猛精進之心,鼓舞雀躍不已。過了幾天,一位施主前來參訪尊者,並帶來了半袋的青稞炒粉桪作供養。這位施主那天穿的衣服稍微單薄了些,所以漸漸覺得越來越冷,于是說道:“在南方的區域中,要算繞馬地區爲最冷,而這個崖洞卻又比繞馬要冷得多了,如果您肯接受,我想供養您一件皮袍子,不知尊意如何?”
密勒日巴說道:“施主!你的名字叫什麼啊?”
來客說道:“我的名字叫做拉八下哇(火神事業)。”
密勒日巴說道:“這個名字很好,我雖然無需你的炒粉和皮袍,但盛意難卻,我願意接受你的炒粉,可是皮袍我卻完全用不著,請聽我解釋什麼緣故。”
于是對來客唱道:
“一似小犬迷路途,無的飄泊山野處,愚蒙迷亂我心識,漫遊六道諸城鎮。
業力變現世間故,幻見外境種種相。有時幻覺腹饑餓,自炊飲食以充饑;
有時克勵修苦行,吞納石礫桬以爲餐;有時興至心雀躍,服用空性以養身;
有時碗破鍋亦砸,忍饑挨餓持禁齋,偶忽修習禅定時,亦生種種諸幻相。
平時碧泉爲飲料,間或亦飲自甘露桭,大悲心生甘露湧,我飲悲露似瓊漿,
有時空行來上供,我飲勝妙之天露;有時亦覺身寒冷,布衣一襲罩我身,
有時拙火熾然樂,有時斷炊忍饑餓,有時亦思伴相隨,明體智慧爲道侶,
助我奉行十善業,依持正見而修行,洞澈自明之心性。我乃堪能瑜伽士,
大力人中之獅子,如法善見爲獅鬃,如法善修爲獅爪,修習禅定雪山巅,
果位功德我已圓。我是如虎瑜伽士,道行叁力桮得圓滿,方便智慧無別故,
怡然自得作虎笑;心智光明遍照故,莽林深處漫遨遊,他利果實自然成。
我是如鹫瑜伽士,生起次第桯明顯故,鹫鵬鴻翅自堅利,圓滿次第桰堅固故,
鹫鵬展翅飛天去,翺翔雙運法性中,夜臥勝義山崖頂,二利果實自然成。
我是人傑瑜伽士,密勒日巴是我名;我是鑽究心性者,所欲無不滿足者;
我是無執瑜伽士,于一切境無不適;我是無糧之農夫,身無寸褛裸體者;
我是赤貧一乞丐,無意世間外境者,住此亦適彼亦適,終日怡樂融融者;
我是密行之勝士,心如狂人樂死者,一無所有無求者。我于資財若有求,
你我此會不自然,亦是施主煩惱因,施主負擔辛苦故,其心難免起謬思。
我以定慧之所得,酬答施主之供養,願君常樂行布施,此生長壽無病痛,
福受享用恒快樂,來生往生佛淨土,見佛聞道入法行,利樂有情度衆生。”
拉巴聽了此歌,生起極大的信心,說道:“因爲您是大成就者密勒日巴,所以才能如此,爲了使我們這些罪業深重的人積善資糧,您才駐錫此處。您住此之日,我一定竭誠供養,務請慈悲納用。”尊者在菩提坳修行之時,拉巴果然經常帶來精美豐盛的食物供養尊者。
尊者住在菩提坳身心十分愉快,得了極大的進益。某日,繞馬的幾個村民前來參拜尊者,問道:“尊者啊!您喜歡這個地方嗎?心境愉快嗎?”密勒日巴道:“我很喜歡此地,修行也增益了許多。”村民問道:“此地究竟有些什麼好處呢?您在此地的心境又是怎樣呢?請對我們說明一下吧!”
密勒日巴答道:
“于此寂靜菩提坳,上有神居大雪山,下列信施衆村集,後山冰雪爲屏障,
前有茂密美松林,盆地草原池渚邊,楊柳搖扶自悠悠。幽香四溢蓮花處,
六足蜂蟲聲嗡嗡,流繞池畔清溪旁,垂頸白鶴頻回首,桠樹枝頭衆鳥喧,
和風輕舞楊柳枝。明耀高大群樹巅,猿猴撲跌作遊戲。谷中寬廣草原上,
牲畜走動四覓食,看守牛羊諸牧童,吹笛歌唱無憂曲。高山崖洞之頂上,
眼界廣闊盡天際,密勒日巴瑜伽士,俯瞰此景心感慨,可憐世間諸衆生,
皆爲貪欲之奴仆,競競各爲利養忙;曆曆目前此情景,令我憶起無常喻,
世間歡樂如泡影,人生一切似夢幻,于此夢幻虛渺世,執以爲實深可憫!
此景爲我增上緣,助我無常幻化觀,天空廣大作我食,無有散亂禅定觀,
定中境象過萬千,無所不現難具說!噫戲!叁界輪回法,空而能顯甚奇哉!”
來衆聽了都生起了信心,旋即回村各返自居,這是密勒日巴在繞馬居住的第一個故事。
本 篇 注 解
具相--具足圓滿的資格。
“合”、“轉”、“消融”叁口訣--此處之合、轉、消融大概是指中陰時密乘行人修行之口訣。于中陰時外境所現之一切,觀想爲本尊壇城與自己和合爲一體,自己亦成爲本尊,則一面不爲中陰業力所轉,一面可以成爲化身佛或往生本尊淨土,這是“合”。“轉”則是中陰時極怖畏及不悅意之惡境現前時,以心意轉變之,使成淨土或善妙之境,如夢修法之轉夢然。“消”是令一切中陰所現,消融于法身性中歸于空寂,此密乘斷除生死之特殊方便也,此當然又要以生圓二次第及六種成就法爲基礎才行。
意身--即意生身或化身。
青稞炒粉--西藏人之主要食糧,爲一種大麥,炒熟後磨成粉,沖水成團而食之,極爲方便。
吞納石礫--密乘有不食人間食物之種種方法,如吃花、吃草乃至吃小石之辦法,古代有人行之,近代則似斷絕矣。
自甘露--自己身體之種種分泌,由習禅定故,口中會生出特殊分泌,可服之爲食。
道行叁力--此句直譯應爲“菩提心之叁力得圓滿”,但此叁力不知何指,菩提心亦不知是指向道之心或密乘之明點。
生起次第--此即初步之密乘修法,亦即本尊及壇城觀,把自己凡夫身觀想爲佛身,把外境器世間觀想爲淨土及壇城,口誦密咒,這樣就能訓練轉染境之世間成爲本尊淨土。如是生起佛慢,次第建立壇城,故名生起次第。又作本尊觀時,先觀空,由空中生起一種子字;如觀音之種子字爲“啥”,由此“啥”字自身變成觀音,再觀外壇城;一切由空及種子字而生起建立,故名生起次第。生起次第,亦譯作“起分”。
圓滿次第--此爲深一層的密乘修法,包括修氣、脈、明點及拙火、幻化、中陰、夢修、轉識及光明等六種成就法,此就嘎舉派而言。其他各派修法之名稱雖不同,但內容皆大同小異。圓滿次第就另一意義言則適與上述次第相反,爲“由有到無”之觀法,即將外境壇城攝歸自身,自身亦漸次消融于空性中,圓滿次第亦譯爲“正分”。
《密勒日巴大師歌集 第五篇 密勒日巴于繞馬》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