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人來商量
堪布菩提薩埵講
魔王護法會殺人
曜星之神太粗暴
龍王護法凶而狠
山妖平靜天母惡
蓮花生則表態說
國王後裔若幹代
魔鬼化身將出現
名叫雲丹和吾松
二人尋釁惹戰端
乘機作亂鬼化身
過了一百零十代
霍爾白山魈國王
一氣吞並全吐蕃
此霍爾的男系神
則是白天神菩提
如果請來白哈爾
這個非人木鳥鬼
就能忠心守佛殿
白達霍爾修神廟
終被吐蕃一洗空
白哈爾隨財富來
在白哈爾護法殿
我將順利製伏他
白達霍爾吐蕃占
該地神廟遭劫掠
財食全部被搶來
該鬼護財自相隨
這位蓮花生大師
就在白哈爾神殿
設置拜神之物品
拜物一共有叁樣
外物爲一白動物
內物則是一竹竿
上纏尾巴和彩緞
塑像靈器是密物
第六十四章 開光典禮桑耶寺
馬年孟冬月的鬼宿日
堪布和蓮花生撒鮮花
菩提薩埵叁次開光明
羊年孟冬月的十五日
奎宿月食修金剛界佛
爲赤松德贊王做灌頂
蓮花生開光散了鮮花
向叁尖頂上撒花兒時
殿內諸神蜂擁而圍觀
神們各持法器在手中
國王擔心殿滿住不下
諸神繞著神殿佛塔轉
一圈以後各自回殿堂
撒花門衛護法神頭頂
忿怒神身上噴出煙火
人人都見烈火在燃燒
國王擔心佛殿遭火焚
花兒撒向王後叁殿時
出現奇異吉祥之征兆
所有的佛殿光彩奪目
人人幸睹長出蓮花樹
花兒撒向彌勒菩薩殿
小神踏雲而來獻供品
向白劄林殿撒花兒時
五種彩光聯接如虹霓
花兒撒向文珠菩薩殿
天上降下叁次花兒雨
在向蒼芒林殿撒花時
衆神紛紛談論深奧法
向密宗殿堂撒花兒時
衆神飛向空中又返回
向洗浴房舍撒花兒時
神們谇說佛法與教誨
向靜慮殿堂撒花兒時
人們看見日月雙輝映
阿爾亞巴洛殿馬面花
馬兒昂首向天鳴叁聲
除了聾子誰都聽得清
科沙林裏突然生竹林
鮮花撒向翻譯之園囿
千百種音樂同時奏響
不貪的花兒停在半空
往那鐵網園中撒花時
園中物器倍增而翻番
朝白嘎爾園中撒了花
白哈爾神拜著供品舞
向四個佛塔撒花兒時
傘幢旌幡自然而撐開
向護法神殿撒花兒時
各種塑像一起跳起來
喊著叫著湧進四大門
向四條碑柱撒花兒時
四條銅母狗連跳帶吼
向叁圈圍牆撒花兒時
濕柯子雨【1】叁次降下來
五座佛塔頂端彩虹連
人神無不奉他爲奇異
唱幸福的歌跳歡樂舞
目睹美神耳聞動聽話
人人唱歌賽馬無窮樂
注釋:
1. 柯子 欲稱藏青果,使君子科藥用植物名。能治許多疾病和創傷。藏醫譽之爲“百藥之王”。一共有五種。
第六十五章 供養桑耶寺廟寺
從此以後在拉薩
在桑耶、昌珠等地方
共建一百零八寺
蓮花生開光撒花兒
陽光照耀無可比
桑耶寺如同印度菩提伽耶寺
誰若看見此寺院
就能杜絕惡趣門
如若繞寺轉一圈
屠夫也能轉善趣
向桑耶寺致頂禮
禮情重于其它禮
來世能夠生爲王
聽到桑耶寺傳說
罪惡即可全消除
誰行雙膝著地禮
能生王族轉輪王
向桑耶寺合掌禮
無疑能夠得正道
誰向桑耶致壇城
就能獲致目前和最終之成就
向桑耶寺獻鮮花
能得歡喜和幸福
誰在寺區種花兒
能成無上施主能成佛
誰爲桑耶寺燒香
轉世美麗有財富
在桑耶寺點酥油燈
能夠看見千萬神
燃點常明酥油燈
法的光明會照身
向桑耶寺獻香水
不會生爲餓鬼有財富
向桑耶寺供食品
不饑不病壽而富
向桑耶寺獻铙钹
能夠得到深刻的自信
誰爲桑耶獻寶傘
就會受人尊敬和贍養
誰爲桑耶獻服裝
無上菩提能速得
供獻寶珠幡臺墊
榮華富貴從此得
把桑耶寺作爲本尊來修行
將獲大印持明之成就
誰如彌補寺牆縫
能得圓滿部提之成就
誰爲桑耶戴冠冕
能夠獲致人仙應有之地位
誰若維修桑耶寺
參獲涅磐菩提之成就
此一善舉可以除罪證菩提
有幸在寺聽佛法
能夠興旺佛的一切事業
誰若祝願桑耶寺廟永久存
用不盡的善事將自來
誰爲桑耶寺致供品
如意獲得人財食
誰爲桑耶寺修茸屋頂
即可排除非時八可怕
誰爲桑耶寺預防火災
誰就能盡快地成佛
誰爲桑耶寺防災禍
敢用口手行爲止害事
能得永不返回的菩提心成就
誰能保持桑耶寺開光
叁毒病除國泰而民安
與此道理乃相同
拉薩、昌珠之佛殿
積善積德好地方
信仰者應當積美德
君臣和屬民
你們好好積德吧
第六十六章 請求二師永居留
堪布菩提薩埵
蓮花生大師
想回印度地方
就對國王說
吐蕃赤松德贊王
發了正確菩提心
因爲國力很強盛
紅山地方吉祥的桑耶寺
虎年奠基馬年即竣工
時間用了五年整
即已做了開光
達到了國君的要求
我們准備返故鄉
國王聞言淚沾襟
放置九層錦緞墊
讓蓮花生坐上首
五層墊上堪布坐
呈送華服與佳肴
內心中意之物品
鹿皮袋裏盛砂金
松耳石一串爲主禮
連同百寶從獻之
頂禮無數拿掌道
請堪布大師日月聽
我十叁歲父王薨
十五踐祚率大軍
爲了設法建寶刹
讓衆大臣選工程
十七歲堅定信仰心
占蔔說要請堪布
請到堪布福不淺
調伏土地後
神鬼又作祟
堪布預言要請蓮花生
且說一定能請來
緣份不淺請到蓮花生大師
如今桑耶寺
不像人工所築成
俨若天成世少有
國王我不會忘此大恩德
在我赤德松贊棄世前
二位大師請留駐
佛身工程雖建成
佛語方面未動工
須要宏傳密宗法相經
消除吐蕃途中之黑暗
應該點燃二宗佛法燈
連連頂禮放哭聲
二位導師乃商議
吐蕃人不是信佛人
許多大臣恨佛法
國王再叁作懇求
先前二位導師來
國王內心很高興
如今定要離吐蕃
國王實在難欣慰
不妨首先學讀書
學習書寫和語法
逐步在此立佛教
二位導師遂應允
要求國王訂綱紀
佛教法律須嚴明
第六十七章 赤松德贊訂法律
國王欣喜致頂禮
佛教法律如綢結
王法壓人金牛轭
佛教法律緊而松
召集四翼之屬民
白紙黑字頒法律
法律一共有叁種
佛教法律爲其一
還有王法和家法
赤松德贊國王我
從此以後是法王
凡我屬下一切人
善舉惡行有果報
善舉就是信佛教
如此必須建僧寺
建立密宗師寺院
信仰何宗由己定
不論男女和老少
都學文字和算術
需要抄經和念經
更要學經和講經
凡能說話的兒子
都要習字學知識
生子應當行典禮
同時供奉密宗師
生病及時要醫治
祈禱叁寶保佑之
伺侯病人要精細
莫讓老人失信心
恭敬老者善體恤
人亡應該做超度
佛法儀式誦密咒
富要放債准借貸
窮人償債要知恩
暫時不能償還時
講明情況日後還
警惕敵人睦親人
少年要聽老人言
多子家庭排輩份
哺乳先後以爲序
無人贅婿服兵役
家庭必須要和睦
有事情示父母親
夫妻一方想離異
財産分割要公平
早起晚睡勤努力
未與妻商禁納妾
妻若無子又無女
經過協商可納妾
但妾沒有財産權
莫要小觑其他人
團結友愛很要緊
遠離厚顔無恥者
畸形作法須了解
注意相容圖共存
夫妻慎行莫嚴厲
掌握分寸爲要義
不偷不搶不打架
互相不能有隱秘
出家堪布宣戒規【1】
依照叁藏經記載
僧人渴飲奶與茶
食用糧食和糖果
蜂蜜酥油與糕點
衣紫袈裟住廟宇
不許喝酒戒淫欲
密宗師遵上師誓
按照密宗續規範
渴以酒汁作飲料
不占僧人之財富
饑餐什麼都可以
但是千萬莫吃毒
白紅黑衣密宗服
平時住在修行處
爲護佛教行修持
僧人修行誦佛經
密宗師要設壇城
俗人修行拜二宗
悲憫一切無能者
適當救濟窮苦人
對于口有過失者
應該忍讓莫怨憎
路邊傳聞莫理睬
而對講經說法人
遠遠近近致頂禮
莫使宗教相混同
各遵信仰祟宗教
勿將苯教當外道
苯布教徒已驅走
貶地不見桑耶寺
先是吉肖再俞唐
後來又到藏地方【2】
現在被逐完紮卡
誰做事情不依法
王法處治不輕饒
僧人聽命于堪布
徒弟要服從導師
奴仆要聽從長官
兒子要奉侍父母
弟弟要敬從哥哥
妻子要順從丈夫
如果違逆或殺人
火燒水淹重重罰
幹了壞事上腳鐐
投進牢房施酷刑
沒有王法惡行多
繩索勒脖棍棒打
用叁五、七九、十一、十叁法
十五、十七、十九、二十法
二十叁、二十五、二十七、二十九法
叁十一、叁十叁、叁十七、叁十九法
四十一、四十叁、四十五、四十七法
五十一、五十叁、五十五、五十七法
六十一、六十叁、六十五、六十七法
七種刑法可施用
火刑風刑和水刑
鐵木土刑和天刑【3】
根據情節量刑罰
殺人必須償命價
搶財剜卻膝蓋骨
偷了東西要賠償
私生要付撫養費
訴訟判決要分明
互相爭頭要坐牢
打架鬥毆究責任
不服法者割耳朵
宗教不能相混合
各種教理要分開
說假話者須放逐
不還債者償實物
嚴厲駁斥無理者
無理取鬧要捕捉
青稞要用鬥來量
輕重要用秤來計算
每樣貨物要定價
稱量黃金用小秤
爲防賊盜須養狗
掌握時間要養雞
善于克製受誠心
顯宗密宗各顯善
大臣應當盡職守
自尊自強不松懈
不善行爲要廢棄
山路險地應安全
地方不能有壞人
必須摒棄非十善
發揚光大十大善【4】
人人平安且和睦
對待畜牲也寬容
有財富者可蓄財
無財赤貧可乞討
注釋:
1.出家時堪布以釋迦牟尼佛的身份宣布戒律儀規。
2.指後藏
3.這些法和刑法的具體內容待查。
4.十大善 即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受持十善爲十善戒,是大乘之在家戒。
第六十八章 慰王預告叁譯師
國王從屬民的兒子中
遴選聰明伶俐漂亮者
准備送往印度學梵文
學習普通語文與佛法
堪布先教這些孩子念
南無佛陀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
這些吐蕃孩子口舌笨
糊裏糊塗而結念成了
馬茂佛巴耶
馬茂巴馬耶
馬茂帕巴耶
原話譯成吐蕃語意爲
皈依佛祖並且致頂禮
皈依佛法並且致頂禮
皈依僧伽並且致…
《蓮花生大師本生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