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釋(八)▪P2

  ..續本文上一頁要發與菩提心有關的心願。

  當我們完成任何一種善業後作回向時,就要如此發願:願以此等善根,及從無始以來,乃至成佛之間生生世世所做一切善業的能力,讓我生生世世都不離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願生生世世中不論遇到任何違緣,都能將其轉爲增長菩提心的順緣。發願時就要發以上所講的兩個願,此即爲願力。

  此五力乃所有大乘佛法之精華,一個人終生的修行都可涵蓋于其中。

  這五力不僅是打坐時的修法,在出座後以及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隨時都可以修。實際上,引發力時時刻刻都要修;串習力、善種力與破斥力,也是在平時生活中就要鍛煉的;至于願力,則是任何發願皆當如是行持的。

  大乘死教言 五力重威儀

  《修心七要》之中陰修法:

  在歸結終生修法的五力之後,有一段關于中陰的修法,這個修法我也曾在中陰訣竅中講過,雖然其要點也是同樣的五力,但這五力主要是在臨終時修的。

  密法中有許多關于中陰的訣竅,但針對以修菩提心爲主的人來說,臨終時所要修的,是有關菩提心的訣竅。此處講的五力與上述的五力基本上沒有差別,只是順序不同而已。

  第一力:善種力

  一個人在臨終時,將自己名下的財産全數用來供養叁寶,或用在自己認爲最有意義的善事上——不論是放生、布施窮人、救濟病人等等皆可,關鍵是對這些財産不能有任何留戀,這就是善種力。

  對財産的貪戀之心,不僅不能留住財産再供自己享用,對自己的修行與解脫也會有相當程度的不良影響。如果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去親自執行善事,就要做好安排,請別人代爲完成。

  《普賢上師言教》的最後部分是講的破瓦法,其中也提到善種力,可見不論顯密對此都是相當重視的。

  第二力:願力

  將財産供養出去後,就要開始發願。此時若能修七支供積累資糧是最好的,七支供修完後,就祈禱叁寶並發願:從臨終或者中陰身開始,直至往後的生生世世,願我能修成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這是第一願;祝願我在生生世世中,都能值遇傳講菩提心修法的善知識,這是第二願。

  臨終時就要發這兩個願,而且要以極強烈的心念來如此發願,這是最要緊的。因爲臨終時的心念有非比尋常的力量,此時若生起嗔恨心,即會輕易地墮入旁生或地獄等惡趣中;同樣道理,若至誠地發如上兩個心願,也定能如願以償,因此,我們絕對不可輕忽臨終發願的重要性。

  第叁力:破除力

  臨終時要破除的,也是愛我執。

  破除的方法與前面講的一樣,就是要思維:由于這一生仍有愛我執,造了業,才使我現在經曆到死亡的痛苦;也由于愛我執,才使我死後仍然要流轉輪回,受無盡的痛苦。可以說,所有痛苦的來源,就是愛我執,然而,我卻是不存在的。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觀察我的肉體與精神,都根本沒有我的存在。這樣思維後,就安住在無我的境界中。

  當然,唯有逐漸死亡的人,以及知道自己即將死亡的人,才有可能進行這種思維,突發性的死亡就無可奈何了。

  第四力:引發力

  臨終時要下定決心:在中陰身時,我一定不要忘記菩提心,一定要記得菩提心的修法,一定要修菩提心。如有這樣的決心,等到中陰身時,就絕對能做到。這種強烈的發心,就是引發力。

  其實,引發力就是一種心力的作用,它在臨終時也能奏效。

  第五力:串習力

  當前面的四力都做完以後,就開始修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修的方法與從前講過的一樣。如能在修菩提心的同時斷氣,那是最理想的。

  臨終時的身體姿勢也很重要,正確的身姿應該像釋迦牟尼佛圓寂時那樣:頭朝北方,右側臥,右手枕在頭下,並以右手小拇指按住右邊鼻孔,以左邊鼻孔呼吸,左手放于身體左側。

  密宗經典認爲,如果能以這樣的姿勢去世,是非常殊勝的。不要說是人,就連動物僅僅依靠這種姿勢死去,也可保證在以後的一世或二世中不再墮惡趣。當然,由于輪回是漫長無邊的,往後的情況,就不能確定了。

  在按照上面講的方式躺下後,就開始觀修自他相換中的呼吸法。修完以後,又開始修勝義菩提心。

  修勝義菩提心時,要了知輪回、涅槃之一切萬法均爲意識的幻化,而意識本身則是了無自性的空性光明。

  當然,沒有證悟空性的人想在此時修這個法,是有些難的;而已經證悟空性的人,這時就要專注于空性的境界中。如果在這個狀態下沒有斷氣,就要反複地修,直到斷氣爲止。

  其中的前四力,是修世俗菩提心;最後一力,則包含了勝義菩提心的修法。雖說很多修法中都有非常殊勝的中陰訣竅,但沒有一個比得上以修菩提心作爲中陰訣竅的方法,這種修法可以說是最好的往生方法了。能夠這樣走的人,即使沒有作超度,也必定可以憑自力解決中陰身與後世的所有問題。

  以上講了兩個五力的修法,一種是現在活著時要修的,一種是臨終時修的。

  不過,假如活著時沒有好好修,對五力的修法都一知半解,死到臨頭時多半是倉皇失措,哪裏還顧得及修臨終的五力呢?! 所以,趁現在沒有什麼違緣,還是自由自在的時候,要趕緊盡力去修,一旦做好了准備,等到中陰時,即可輕松上手,這才是萬無一失的做法。

  以上所講的,都是非常關鍵的修法,大家一定要盡量設法去修,因爲只有現在,我們才擁有了難得的人身,才有修大乘佛法的機會,並且基本上清楚地知道了完整而具體的大乘修法,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不修,則很難說以後是否還能再有這種機會了。

  雖然爲了現實生活,每個世間人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但這根本不足以成爲沒有時間修行的借口,只要有心去安排,時間一定會有的。

  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時當中,我們一定要有獨自靜下來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就是要修五力。要知道,平常走路時或工作時念念咒等等,都算不上是修行。

  由于每個人修行的進度不一,所以在剛開始時,我們可能會遇到不同的障礙,但這些都是過程而已,就像工作中也同樣會經曆磨難一樣,相信通過努力,我們一定能達到得心應手的地步。

  我們要知道,平時生活中或事業上經常遇到的打擊或損失,遲早都會過去,唯一失而不可複得的,就是修行的機會,一旦錯過,很難說何時能再相逢。凡夫在世間法上遭受了損失時,往往會非常在意,會對自己之前的錯失良機後悔不疊。比如,一般人如果掉了錢包,就會懊悔好久——唉!我不應該馬虎大意,而應小心謹慎;然而,我們對錯失修行、解脫、成佛的機會,卻表現得漫不經心。這真是完全的顛倒!也正因爲如此顛倒,我們才是凡夫。如果現在知道了這些道理還是不修的話,就永無轉變的可能了!

  比較精進的人看到自己修行的問題時,會力求補進的辦法。多數人卻連這種想法都沒有,長此以往,只會越走越可怕。想想看,我們從小到大可以造多少的業?很多人不是從小就信佛,而是中途才轉而信佛的,在這之前,既不信叁寶,也沒有因果的概念,那時的見解與心態基本上都是斷見。在斷見的基礎上所造的惡業,與相信因果的人所造的惡業,是大不相同的。

  以吃海鮮爲例,相信因果的人吃後,心中會難受後悔;而持斷見的人,則只會在意海鮮的美味,心中不僅毫無恐懼或悔意,而且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

  這種見解非常可怕,《中觀四百論》也說過:“甯毀犯屍羅,不損壞正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相對而言,破戒的過失還可以彌補,可是,如果破了見解,就有可能落到萬劫不複的下場。所謂破見解,就是不信因果輪回等等。換句話說,見解正確無誤而破了戒,還可以恢複;要是見解破了,就會全盤崩潰,所以,無論再怎麼樣,都不可抱持邪見!

  很多人都在修行,有些人可以說狀況相當不錯!但在學佛前的這段時間裏,我們所造的惡業,已足夠讓我們在多世累劫中下地獄了。之前的修行,能夠彌補以上的罪業嗎?誰都不敢肯定。

  大家要認真地思考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我們實在沒有再繼續蹉跎的理由了!

  

  

《慧燈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釋(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