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发与菩提心有关的心愿。
当我们完成任何一种善业后作回向时,就要如此发愿:愿以此等善根,及从无始以来,乃至成佛之间生生世世所做一切善业的能力,让我生生世世都不离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愿生生世世中不论遇到任何违缘,都能将其转为增长菩提心的顺缘。发愿时就要发以上所讲的两个愿,此即为愿力。
此五力乃所有大乘佛法之精华,一个人终生的修行都可涵盖于其中。
这五力不仅是打坐时的修法,在出座后以及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随时都可以修。实际上,引发力时时刻刻都要修;串习力、善种力与破斥力,也是在平时生活中就要锻炼的;至于愿力,则是任何发愿皆当如是行持的。
大乘死教言 五力重威仪
《修心七要》之中阴修法:
在归结终生修法的五力之后,有一段关于中阴的修法,这个修法我也曾在中阴诀窍中讲过,虽然其要点也是同样的五力,但这五力主要是在临终时修的。
密法中有许多关于中阴的诀窍,但针对以修菩提心为主的人来说,临终时所要修的,是有关菩提心的诀窍。此处讲的五力与上述的五力基本上没有差别,只是顺序不同而已。
第一力:善种力
一个人在临终时,将自己名下的财产全数用来供养三宝,或用在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善事上——不论是放生、布施穷人、救济病人等等皆可,关键是对这些财产不能有任何留恋,这就是善种力。
对财产的贪恋之心,不仅不能留住财产再供自己享用,对自己的修行与解脱也会有相当程度的不良影响。如果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亲自执行善事,就要做好安排,请别人代为完成。
《普贤上师言教》的最后部分是讲的破瓦法,其中也提到善种力,可见不论显密对此都是相当重视的。
第二力:愿力
将财产供养出去后,就要开始发愿。此时若能修七支供积累资粮是最好的,七支供修完后,就祈祷三宝并发愿:从临终或者中阴身开始,直至往后的生生世世,愿我能修成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这是第一愿;祝愿我在生生世世中,都能值遇传讲菩提心修法的善知识,这是第二愿。
临终时就要发这两个愿,而且要以极强烈的心念来如此发愿,这是最要紧的。因为临终时的心念有非比寻常的力量,此时若生起嗔恨心,即会轻易地堕入旁生或地狱等恶趣中;同样道理,若至诚地发如上两个心愿,也定能如愿以偿,因此,我们绝对不可轻忽临终发愿的重要性。
第三力:破除力
临终时要破除的,也是爱我执。
破除的方法与前面讲的一样,就是要思维:由于这一生仍有爱我执,造了业,才使我现在经历到死亡的痛苦;也由于爱我执,才使我死后仍然要流转轮回,受无尽的痛苦。可以说,所有痛苦的来源,就是爱我执,然而,我却是不存在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观察我的肉体与精神,都根本没有我的存在。这样思维后,就安住在无我的境界中。
当然,唯有逐渐死亡的人,以及知道自己即将死亡的人,才有可能进行这种思维,突发性的死亡就无可奈何了。
第四力:引发力
临终时要下定决心:在中阴身时,我一定不要忘记菩提心,一定要记得菩提心的修法,一定要修菩提心。如有这样的决心,等到中阴身时,就绝对能做到。这种强烈的发心,就是引发力。
其实,引发力就是一种心力的作用,它在临终时也能奏效。
第五力:串习力
当前面的四力都做完以后,就开始修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修的方法与从前讲过的一样。如能在修菩提心的同时断气,那是最理想的。
临终时的身体姿势也很重要,正确的身姿应该像释迦牟尼佛圆寂时那样:头朝北方,右侧卧,右手枕在头下,并以右手小拇指按住右边鼻孔,以左边鼻孔呼吸,左手放于身体左侧。
密宗经典认为,如果能以这样的姿势去世,是非常殊胜的。不要说是人,就连动物仅仅依靠这种姿势死去,也可保证在以后的一世或二世中不再堕恶趣。当然,由于轮回是漫长无边的,往后的情况,就不能确定了。
在按照上面讲的方式躺下后,就开始观修自他相换中的呼吸法。修完以后,又开始修胜义菩提心。
修胜义菩提心时,要了知轮回、涅槃之一切万法均为意识的幻化,而意识本身则是了无自性的空性光明。
当然,没有证悟空性的人想在此时修这个法,是有些难的;而已经证悟空性的人,这时就要专注于空性的境界中。如果在这个状态下没有断气,就要反复地修,直到断气为止。
其中的前四力,是修世俗菩提心;最后一力,则包含了胜义菩提心的修法。虽说很多修法中都有非常殊胜的中阴诀窍,但没有一个比得上以修菩提心作为中阴诀窍的方法,这种修法可以说是最好的往生方法了。能够这样走的人,即使没有作超度,也必定可以凭自力解决中阴身与后世的所有问题。
以上讲了两个五力的修法,一种是现在活着时要修的,一种是临终时修的。
不过,假如活着时没有好好修,对五力的修法都一知半解,死到临头时多半是仓皇失措,哪里还顾得及修临终的五力呢?! 所以,趁现在没有什么违缘,还是自由自在的时候,要赶紧尽力去修,一旦做好了准备,等到中阴时,即可轻松上手,这才是万无一失的做法。
以上所讲的,都是非常关键的修法,大家一定要尽量设法去修,因为只有现在,我们才拥有了难得的人身,才有修大乘佛法的机会,并且基本上清楚地知道了完整而具体的大乘修法,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修,则很难说以后是否还能再有这种机会了。
虽然为了现实生活,每个世间人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但这根本不足以成为没有时间修行的借口,只要有心去安排,时间一定会有的。
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当中,我们一定要有独自静下来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就是要修五力。要知道,平常走路时或工作时念念咒等等,都算不上是修行。
由于每个人修行的进度不一,所以在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障碍,但这些都是过程而已,就像工作中也同样会经历磨难一样,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我们要知道,平时生活中或事业上经常遇到的打击或损失,迟早都会过去,唯一失而不可复得的,就是修行的机会,一旦错过,很难说何时能再相逢。凡夫在世间法上遭受了损失时,往往会非常在意,会对自己之前的错失良机后悔不迭。比如,一般人如果掉了钱包,就会懊悔好久——唉!我不应该马虎大意,而应小心谨慎;然而,我们对错失修行、解脱、成佛的机会,却表现得漫不经心。这真是完全的颠倒!也正因为如此颠倒,我们才是凡夫。如果现在知道了这些道理还是不修的话,就永无转变的可能了!
比较精进的人看到自己修行的问题时,会力求补进的办法。多数人却连这种想法都没有,长此以往,只会越走越可怕。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可以造多少的业?很多人不是从小就信佛,而是中途才转而信佛的,在这之前,既不信三宝,也没有因果的概念,那时的见解与心态基本上都是断见。在断见的基础上所造的恶业,与相信因果的人所造的恶业,是大不相同的。
以吃海鲜为例,相信因果的人吃后,心中会难受后悔;而持断见的人,则只会在意海鲜的美味,心中不仅毫无恐惧或悔意,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见解非常可怕,《中观四百论》也说过:“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相对而言,破戒的过失还可以弥补,可是,如果破了见解,就有可能落到万劫不复的下场。所谓破见解,就是不信因果轮回等等。换句话说,见解正确无误而破了戒,还可以恢复;要是见解破了,就会全盘崩溃,所以,无论再怎么样,都不可抱持邪见!
很多人都在修行,有些人可以说状况相当不错!但在学佛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所造的恶业,已足够让我们在多世累劫中下地狱了。之前的修行,能够弥补以上的罪业吗?谁都不敢肯定。
大家要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实在没有再继续蹉跎的理由了!
《慧灯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释(八)》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