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略釋(七)
書中接著講到:在遇到人、非人等等的違緣時,我們要思維:如果沒有遇到這個違緣,一直都是順順利利的,我可能根本修不起法來;如今遇到這個障礙,反而變成激勵我精進修行的一種動力,所以,從修法的角度來說,傷害我的人、非人、鬼神對我有很大的恩德。
另外還要思維:也許這個違緣的製造者,是佛、菩薩、上師的化身,因爲雖然我自己本身有這些煩惱,但在沒有遇到這些外境的時候,這些煩惱不是那麼明顯,故而會自認爲自己煩惱鮮少,但是,在這次驟然間遇到這些違緣之際,煩惱突然間就産生了,而且那麼猛烈,那麼難以抑製,那個時候,我們才能檢驗到自己的修行功力,才能察覺到自己的修行非常欠缺——一旦遇到小小的外緣,也會不由自主地生起強烈的嗔恨心、貪心等煩惱。也許上師、叁寶給我示現這樣的化身,就是想告訴我:你的煩惱還沒有解決,不要狂妄自大、自以爲是。
有如依靠上師可以生起菩提心一樣,依靠傷害我的衆生以及這些病痛,就能使我們生起慚愧心和兩種菩提心,因此,我們應該從心靈深處感謝他們。
另外,若得了艾滋病等非常嚴重的病,作爲一般的人,那時候一定會絕望至極到精神崩潰的邊緣,因爲從世俗人的角度來看,生這種病是非常悲慘的事,大家會認爲這個人很可憐,但是,一個修行人,特別是一個大乘修行人在那個時候,卻應該思維:如果我這次沒有生這個病,仍然是一個健康強壯的人,我可能永遠都沒有靜下來修行的機會,會一直像以前一樣樂此不彼地去作世間的事情——上班、工作、發展事業等等,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物質生活當中,但這個病讓我義無反顧地放棄了發展事業等等的想法,一心一意地修行,所以,這些病痛的確是我的修行順緣。
大乘八關齋戒的創始人比丘尼華嫫的經曆,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典型事例。最初,她得了麻風病,被強迫從人群中驅逐出去,孤苦伶仃地獨自生活,爲了治病,她夜以繼日地精勤修持大悲觀世音菩薩,結果修出了真實無僞的菩提心,修成了本尊觀世音菩薩。在本尊修成之後,不但她的病不治而愈,而且還促使她開創了很多觀音菩薩的法門。我們現在所修的依靠觀世音本尊受持大乘八關齋戒的一系列修法等等,都來源于她。換句話說,她的病不但讓她自己獲得了解脫,而且也將很多人帶上了解脫道。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當初她沒有生這個病,她只會像一般的婦女那樣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最後普普通通地死去,就是因爲這個病,才讓她全身心地投入在修行當中,因爲她全身心地投入了,得到這樣的成就也是很自然的,所以,從解脫的角度來說,病痛、違緣這些世俗人非常不願意接受的事情說不定可以令我們真正走上解脫道,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生病就比健康還好!
若能這樣思維,則無論我們將來幸福也好,痛苦也罷,這些外緣全都可以成爲修行的因素,成爲菩提心的因素,如此一來,修行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如果我們一定要等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之後才去修,則一旦遇到病痛等違緣,就會像普通人一樣首先在精神垮下去,修行就更談不上了。我們凡夫都身處輪回之中,處處都潛伏著修行的違緣,末法時代的修行人違緣更是層出不窮。修行越精進,就越是有障礙,但這些障礙都可以克服,因爲所有製造障礙的人或非人都可以用菩提心來調伏。
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成道時,盡管有成千上萬個魔軍來阻礙,但釋迦牟尼佛並沒有化現出很多軍隊去和魔軍打仗,而是修慈悲心,因爲慈悲心的力量,故使魔軍射出的箭、揮舞的刀等各種兵器全都變成了鮮花。
同樣,雖然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的能力,但也要模仿佛陀對待魔軍的態度,在遇到違緣的時候,有兩個原則:第一,要把這些都看成是自己的過失,因爲自己有了愛我執,才導致了這些違緣的産生;第二,要想到不僅自己一個人會遇到這樣的痛苦,哪怕在自己痛苦的當下,普天之下也有無數個生命正在承受和自己一樣的痛苦或者違緣,甚至是比自己更多更大的痛苦和違緣。然後從靈魂深處發願:我願承擔所有衆生的痛苦與煩惱,祝願以我的這個痛苦和煩惱,能夠替代所有衆生的痛苦和煩惱,願一切衆生從此遠離這樣的痛苦和煩惱。
如果能夠這樣一心一意地思維,那就不存在什麼違緣了,違緣都已經變成我們修行的最佳因素了。
幸福的時候也是一樣。比如說,一個不修行的普通人若能有一點點世俗的名利,那他就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偉大,洋洋得意、不可一世,所有人都不會放在眼裏。這樣一來,就在不知不覺中造了很多業,使自己以前積累的資糧有減無增,當福報慢慢耗盡之後,他就會越來越走下坡路。
但修行人的表現卻與此截然相反。他們在遇到輪回當中相對來說比較幸福的事情之際,不會讓這個幸福在無意中悄然而過,而會思維:我的這個幸福是我以前行善積德的果報。而行善積德的基礎,必須依靠衆生。我現在發財,一定是我前世布施衆生的結果。如果沒有衆生,我又怎麼能通過布施積累資糧呢?
另外,獲得暇滿人身的因緣,也是來自于衆生。因爲獲得暇滿人身的條件,首先必須要有清淨的戒律,無論出家戒還是在家戒,密乘戒、菩薩戒還是別解脫戒,反正需要有守持清淨戒律的因,才會有暇滿人身的果。然而,所有的戒律,都來自于衆生。比如,斷除殺、盜、淫、妄,都必須建立在不傷害衆生的基礎上,如果根本不存在衆生,那還談什麼不殺生、不偷盜呢?根本不可能!所以,無論我們今天健康、長壽、發財,都不能歸功于自己,也不能認爲這純粹是自己修來的福報。
菩提心的産生也是一樣,第一需要有大乘的善知識;第二還是需要有衆生,其中缺少任何一個,都不會有菩提心。上師和衆生對菩提心的産生和發展起了同樣的作用,具有同樣的恩德。
既然我們的一切幸福完全來自于衆生,全部是衆生的恩德,那麼,我們就應該把這個幸福回向、布施、分享給衆生。
在動亂年代,藏地修行人中有很多這樣的故事。無論是再痛苦,遇到再大的冤屈,他們都不會退轉,修行一直在進步。
凡夫的修行會有一個過程,如果沒有過程和次第,那就不會有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不會有一地、二地等五道十地的概念了。所以,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雖然我們這樣想,但深度不夠,會有很多的造作成分在裏面,這很正常,因爲我們的修行效果還不是很好,所以一定有造作的成分。既便現在我們修行不到位,也不必想不通,只要我們一歩一歩慢慢不間斷地修,當我們把造作成分慢慢取消,把真實成分慢慢增長之後,最終的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
乙二、(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的行爲)分四:一、積累資糧;二、淨除罪障;叁、布施魔鬼;四、供養護法。
丙一、(積累資糧):
四行勝方便
將惡緣轉爲道用的殊勝方便行爲一共有四種。第一種,就是積累資糧。
當我們生病或遇到其它違緣的時候,如果修行還不是那麼好,心裏自然會希望自己早日康複,這是我們的第一本能。然而,作爲修行人,那個時候我們卻要對自己說:如果希望自己早日康複,除了看病等客觀因素之外,還需要積累資糧。只有有福報的人,才會健康、長壽、發財等等,諸事順心、念念必應。
積累資糧包括供養叁寶、布施鬼、神、非人等餓鬼道衆生,以及供曼茶羅等等。在供曼茶羅之前,首先要皈依、發心,然後向上師、叁寶供曼茶羅,之後祈禱叁寶:如果我生病對衆生有利,能有助于我的修行,能增長我的菩提心,那就請上師叁寶加持我生病;如果我健康對衆生有利,能夠促使我修行進步,能增長我的菩提心,那就請上師叁寶加持我健康!我們不能祈禱:我一定要健康或我一定要生病。
丙二、(淨除罪障):
我們要告訴自己:如果你不願意痛苦,就要清淨受苦的因素——罪業。清淨罪業的方法,就是金剛薩埵修法裏面提到的,以四個對治力來忏悔往昔的罪業。
丙叁、(布施魔鬼):
在魔鬼當中,包含了世間的非人、鬼神與餓鬼道衆生等等。
布施的方法特別多,有煙供、水施等布施儀軌,大家可以按照這些儀軌的程序進行布施。
本論還講到,在以煙供或水布施非人的時候,要一邊布施一邊告訴他們:雖然您這次讓我生病了,但我卻非常感謝您!因爲我這個病令我的菩提心以及對衆生的慈悲心都有增無減,所以我希望你們繼續讓我生病!希望你們繼續給我帶來很多違緣!
如果具備菩提心的力量和勇氣,我們就應該這樣告訴他們,而不能跟他們說:我供養你了,布施你了,求求你以後再也不要讓我生病,再也不要給我製造違緣。
如果還沒有這樣的勇氣,那就采取比較保守的方法:對這些鬼神修慈心、悲心,然後以煙供、水施供養他們,並告訴他們:我給您修了慈悲心,也供養了您,希望你們以後不要對我的修行製造違緣,我以後修法有長進的時候,可以給你們回向。
丙四、(供養護法)
供護法的時候,不是祈禱讓護法給我們製造違緣,而是祈禱護法遣除自己在菩提道上的所有違緣,並爲自己的修行創造順緣。
雖然顯宗也會供護法,但藏密裏護法供的比較多,現在很多居士都喜歡供護法。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密宗,特別是蓮花生大師的伏藏法裏一再強調,護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出世間的護法,也是佛菩薩的化身,雖然從外表現象上看,這些護法顯得很凶猛,但實際上都是佛的智慧的顯現,是爲了度化某些衆生而示現出這種表象的;第二種,是世間的鬼神。雖然他們是世間的鬼神,不是佛菩薩的化身,屬于凡夫衆生,但當初蓮花生大師進藏的時候,曾以神通降伏了他們,並親自給他們灌頂。他們在蓮花生大師的座前承諾,以後要保護修行人,要保護佛法,所以他們跟一般的鬼神不一樣。
另外還有一種護法,就是突然出現的一些鬼神,他們既不是佛菩薩的化身,也沒…
《慧燈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釋(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