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氣住心竅訣法
頂禮上師!
有教言道,妄念占上風者,當修數氣法住心。妄念占上風之表現爲諸根不定,喜熱鬧、疑心重、健忘、不願獨居僻靜處,散亂頻繁等,尤其適合以此法對治。首先,如何修持氣之本質?其本質乃爲上運之風,風之運行處分爲粗細兩種:其中粗氣風運行處爲由臍際至口、鼻之孔隙;細氣風運行處爲毛孔等處。氣本身分兩種:一內吸、二外呼。因運行規律吸氣向下、呼氣向上。其掌握方法爲,首先應作此想:當把握修行之要,若無有住心,則難以行持,故思惟以修住心法而發心。其次做前行:自己應感覺風界力大小,如不懂則請教他人。還應適度飲食養身。期間哪怕如法之事尚需減少,更何況行不如法之事。放松心情,若未能專注于善心,則應以無記心休息。
而後正式進入修氣階段。此分銳根基與鈍根基。據說銳根者不需數氣,只觀修呼吸。而鈍根者數氣同時仍需觀修。不過銳者修習數氣也是必要,因若把握風之運作度即能快速住心。故兩者皆當修數氣法。姿勢要領:以跏跌式坐于舒適座墊之上,上身自然挺直,默坐片刻。然後調息,呼吸之氣口中應有感覺,頓然將風緊抓于口端,微閉口,出入氣緊而有力。似鐵匠風箱般,將氣冷飕飕地吸入至臍際。片刻後,默數“一”,再次將風向上運行。想象氣息爲白色,離口約四指處極爲明澈而住。住片刻,默數“二”,再有力下降,將白色條狀氣運至臍內,如此數息,盡量做到有感覺,不離意念。如是往複數至“十”。數息量直至未獲住心前,則以十爲輪數數息,無需更多數量。此外,在講到“數息純熟”時,則有一數一、二數一,順數、倒數四法:其一,當氣吸入時,以觀住呼吸之意念來數“一”,記“一”數。當吸氣結束呼出時,記“二”數。依次數至十;其二,如上二計一數,呼、吸二氣算一數; 其叁,一記一數,亦可二記一數,按順時呼吸法計數; 其四,數氣一次記爲“十”,數氣二次記爲“九”,數氣叁次記爲“八”,依次倒數。何時數氣娴熟,若心念不流散而數氣,以“十”爲單位從一數至十,以“百”爲單位從一數至十。當專注于呼吸氣時,所謂“念著了知呼吸”。宜長呼則長,宜短呼則短。又當專注出氣時,從臍間上升出口、鼻外處距半尺,一尺或五尺,專注並了知。入息也當如此掌握。所謂“了知體內粗凹凸處與粗孔呼吸”,是指出氣如何從臍部開始,經腸、胃呼出,又如何從口、鼻、喉吸入下運至胃等。專注于此,如是了知直至毛孔等細微凹凸處之呼吸運行。如此修習期間應根據各自身體狀況而定。一般情況下,體質雖有上、中、下之分,然于短座修習,叁者修法皆當一致(此一座概念,作爲初修者而言,爲步行一箭或折半之遙所需時間)。晚上可進入常態,以有利于身體方式下,隨意入睡。白天在一定時間內注重修習。若過分放松修習,易導致散亂、昏沈、困覺纏繞,並念頭外散。若過度精進修習,則對身心不利,應隨時觀察身體量力而行。如有微細不適感,則立即修平息之法,勿強忍。若無有身體不適,則可逐日增一座修習。若身有不適感,睡眠少,可減少修習座數。于非修習時間,當平靜休息,勿于同一座位連續修習兩座以上,白天不打盹,一切行爲稍微緩慢而行。生住心次第有四:第一,雖專注于意念,但若吸氣時,無法下行,感到受阻,有時無能攝持意念。呼氣時,意念無感觸。易忘記呼吸數,意念難以掌握氣息。第二,座上大部時段,能記住氣數,吸入無阻暢通,冷飕飕地進入。呼出隨意念同行,如同稍會騎馬一般,以意念控馭氣息。第叁,記住氣數。吸入之第一口氣,有冷飕飕之感。若無上返,則感到氣冷飕飕地停留于此處。再向上行從口中呼出時,想象連嘴帶氣有一種引力向外拉出。上半座至下半座稍感舒適。第四,吸入時,若身體有下陷之感,一種前所未有之感受突然周遍全身。或者出氣時,想象白色之氣從口中直直地呼出,身體逐漸有上提之感,一種舒適感遍及全身,內心感受喜悅,意念可攝持氣,如同騎術娴熟之騎手如意而行。出入息亦能掌握自在。
住氣程度有四種特點:一.數量特點,數氣一百四十至兩百以上,仍如同初始般舒適;二.行持特點,雖放松,呼吸氣意念亦能感覺;叁.舒適感特點,沒有放棄安住心之前,喜悅感遍及全身,起身亦有一定舒適感;四.喜悅感特點,自然而然欲笑,不欲離去,感受此覺而真實住心,對佛法生起強烈信心。既或站立,心不外散,並産生一種若他人亦能修此法該多好之念。無論處于散亂或安住何種狀態,均有去病之想,並獲寂定之想及無戲之想等。其穩固方法爲:根據個人體質情況。若感覺舒適,則可減少座數,增加數氣量,延長時間,觀修數天後休息。若感不適,觀修一天後休息。如何掌握其量?第一天上午修習一座,觀修單氣四次,下午亦如是。第二天上午修兩座,觀修單氣六次,下午亦如是。第叁天上、下午各修兩座,觀修單氣各八次。第四天上、下午各修叁座,觀修單氣各十次。第五天上午修四座,下午叁座,觀修雙氣各十次。修數氣法時,若感疲倦乏力,一修便覺懼怕,頭感漸沈,身發顫、失眠、亢奮等,總之無論出現何種不適之感,當立即休息。停修時限一般連續休息數天。以後每傍晚、早晨修一座,每天上下午分別修四至五座,數氣量爲四十至一百以上。數月如是修,勿過度修習,還可做一些不違犯佛法之事。若無暇也可于早、晚修習。如此按原修習方式,飲食應適量,交往善友、居于舒適之地、放棄繁雜事務。于十日左右時間內,每日修一小座後休息,增強體質。晚上修習,只行少量其它之善。待體質正常時,晚間或白日于感受舒適時,以此促進修行,一般以白日爲佳。第一天修叁座,每座數氣一百次。直至十天內每天如此修叁座,不增時間,而觀修數氣則每日多于一百次。期間,連用餐時間也不能會客,如睡眠減少、微感不適,則當休息。之後如無不適,可繼續修習。何謂數氣到量?直至數氣千次,心不散亂,不忘數氣,處于極喜狀態。如能作到此點,證明已超越數氣之地。此後,不數氣,只專注呼吸規律,注意氣從右鼻孔出或左鼻孔出,或專注氣從左鼻孔吸或右鼻孔呼(亦可右鼻孔吸或左鼻孔呼)。
修數氣法之功德:可迅速消除分別念,無須勤作獲得寂止,亦能生無勤勝觀,而得止觀雙融,速生無分別智慧。直至未獲殊勝功德前,恒時病少、長壽。有教言道:
清晨起時修數氣千次,
若能恒時堅持數氣法
則能纾解一切衆疴疾
獲得如同日月般長壽
撰著此文之用意爲,據說當今小乘佛法興盛的一些地區,非常重視數氣瑜伽,用于醫治一般民衆之身心疾病。其實,此類數氣瑜伽于藏傳《甘珠爾》及《丹珠爾》中亦有諸多記載,而于《丹珠爾》中之《無疑勝義講義》及有關被稱爲《數氣法竅訣》部分,較兩部論典論述得更爲詳細。故吾輩不應將其視爲小乘修法而輕視之,作爲大乘密咒修行者,亦應認知此法。而且對于一介初行者而言,說不定修此法會比修諸多不切實際之高深佛法更有效。本文刪去兩部經論的正文部分,摘編實修要點,有序整理,並作了通俗易懂诠釋。丹增嘉措撰于土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