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寬恕讓未來變得開闊

  星雲大師:

  在禅堂裏,同樣講究包容。有一次,禅堂裏面發現一個小偷,大家都認爲不可原諒,要求堂主開除他。大和尚聽了點點頭,卻並沒有予以處理。這個小偷見沒有引起嚴重後果,于是再度下手,大家再次請堂主把他趕走,大和尚還是點點頭,依然沒有處理。第叁次,小偷又偷東西了,這次大家很生氣地說,如果不把這個小偷趕出清淨的禅堂,我們就要統統離開。堂主大和尚一聽,說道:“你們統統離開,這個小偷留下來。爲什麼呢?你們都是健全的人,離開以後,依然能找到容身之處。而這個偷竊的人畢竟身心不健全,我叫他走,他能到哪裏去呢?我這個禅堂是佛門的慈悲馴服場啊,我都不能包容他,這世間哪裏能包容他呢?”小偷一聽,感悟了,從此洗心革面。所以,禅堂的教育,是感化的教育,是慈悲包容的教育。

  長樂先生:

  我們從大師的開示中體會到一項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東方文化更講究包容管理,感情的成分和理性的成分並重,有時感情的成分更大,也就是說,對人心的管理,可能比戒律、規矩更重要。這讓我想起一句名言:“紫羅蘭被一只腳踩扁,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星雲大師: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和尚住在山中的小廟裏,有一晚正在打坐的時候,小偷進來了。小偷一看,哎,有個人在這裏坐禅,一動也不動,好像睡著了。于是,小偷慢慢地摸到菩薩像前,從供桌下拿了錢,正轉身要出去,和尚突然喊一聲“站住”,小偷嚇了一大跳。參禅的和尚說:“你剛才拿了佛祖的錢,不說聲謝謝,就要走了嗎?”小偷趕緊向佛祖道謝。過了不久,這個小偷又在別處犯案被逮,招供說還偷過寺廟的錢,警察把他帶來廟裏對質。禅師說:“他是來拿過一點錢,不過不是偷,因爲他跟佛祖說謝謝了。”這個小偷被禅師的寬容感動,于是跟他出家,成爲一位很好的修行人。所以,管理不是非要用一定的製度,一定的處罰,有時候隨機應變,效果可能更好。

  長樂先生:

  傳說有一個非洲部落把寬恕作爲一種儀式。當某人犯了過錯,就會被帶到村子中央,接受衆人的贊美。全部落的男女老幼都停下手裏的工作,將罪人團團圍住,輪流列舉他做過的好事。他的善行和美德被盡情歌頌,每一個細節都不錯過。儀式最終發展成一個歡樂的慶典,大家歡迎他回到集體當中。

  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把懲罰化爲溫暖,把傷害變成祥和。犯錯的人沒有被遺棄,沒有受打擊,整個村子重新成爲團結的整體。實踐證明,寬恕無法改變過去,卻能夠改變未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