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先生:
科學家沃克曾在他的著作中自問自答:能握住“禅”的那個把手在哪裏?答案只有兩個字:“去做”。抓住“去做”這個把手,你就能抓住禅,帶著禅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我們把它握在手掌心,用我們閃耀著悟性光芒的眼睛去看,去做,困惑會慢慢消失,而答案就會到來。
星雲大師:
所謂禅,往雅處說,就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往俗處說,就是“與衆生同一鼻孔出氣”。佛法禅意不向高遠的地方追求,而在天真自然拙樸的這顆“平常心”中體證。生活中有了禅,可以把我們的煩惱妄想止于無形;一句難堪的言語、一個尴尬的動作、一段不悅的往事,在禅的灑脫、幽默、勘破、逍遙之中,一切都會煙消雲散。
著名的哲學家方東美博士,平素喜愛遊泳。有一次遊泳時他忽然感覺身子在下沈。出于求生的本能,他拼命掙紮,但是愈掙紮愈沈得厲害。這時他平靜一想:我是個哲學家,對于生死應該看開才是,如此貪生怕死的樣子太難看了,死也要死得灑脫一點啊!如此一想,心情輕松許多,四肢也自然放松,結果反倒浮出水面而生還。
世間無常,要世界不改變是不可能的,只要自己的心不隨外境改變就好;世間的人我是非,好壞有無,紛纭擾攘,要改變很難,只有改變自己才是最好的辦法。所以我平常喜歡跟信徒講“小狗汪汪叫”的故事:有一個青年新婚不久,逢人就說結婚真好,因爲每天下班回到家,妻子就忙著幫他拿拖鞋,小狗也親熱地圍著他汪汪叫。叁年後情況改變了,每天回到家,不是妻子幫他拿拖鞋,是小狗爲他叼拖鞋;不是小狗圍著他汪汪叫,而是妻子對他唠叨不停。他感到極爲苦悶,就到寺院請教。法師聽完他的傾訴後,說:“很好啊,你應該繼續快樂才對,你的生活還是一樣有拖鞋穿,一樣有聲音叫,你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再說,不管環境怎麼改變,只要你的心不變就好了。”
長樂先生:
哲學家、神學家、神經學科學家、心理學家及物理學家都在企圖解釋“意識”——像大腦這麼一小塊物質,如何創造出感知能力?美國“意識科學”的開拓者沃克博士在他的著作《布羅卡哪裏去了》裏寫道:“神經學權威布羅卡的腦子,漂浮在福爾馬林瓶中,他的心靈,卻沒有人知道去了哪裏。”
中國的佛學、禅學已經進入了世界級科學家、哲學家、管理學家的視野,並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一些臺灣、日本、美國學者已把佛教管理學思想具體運用于現代發展理論,更有許多企業家已把禅學的思想與智慧積極付諸管理實踐。
星雲大師:
近年來,現代管理學出現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趨勢,不少東西方學者發現儒、釋、道諸家學說中,蘊含著微妙的管理哲學,于是,出現了如“古代帝王學”、“從叁國演義看管理”、“企業禅”、“莊子與經營管理”、“心經與現代管理”等論題與書籍。許多領導人和管理學專家,紛紛投注員工的潛能開發,重視員工的道德觀念、忠誠度、穩定性、抗壓性和群我關系等等。在這方面,無疑的,宗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