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疏翼 凡例

  凡例

  

  

  一、本書名《成唯識論疏翼》,「疏」即《成唯識論述記》;「翼」是輔助義;「疏翼」是使《述記》生起翅膀飛起來,使它進一步發揮作用之意。

  

  

  

  二、本書以金陵刻經處的《成唯識論述記》爲底本,校勘《金藏》之《述記》﹝即金版大藏經之簡稱,又稱趙城藏本,爲金代雕印,約自金熙宗皇統八年(1148)至金世宗大定十叁年(1173)完成。本藏久已散佚,民國二十叁年(1934)于山西趙城縣之霍山廣勝寺彌勒殿發現四千九百五十七卷﹞;文中援引的校勘版本另有天海、春日、法隆、明曆、東大寺、大谷、延康、續藏等。其中天海本──又作寬永寺版、東睿山版、倭藏。指日本江戶寬永寺之開山祖師天海和尚發願刻印,自寬永十四年至慶安元年(1637~1648)所開版之大藏經。以南宋版思溪本大藏經爲底本,以元版之大普甯寺本爲補充;春日版──凡自日本平安中期至鐮倉時代,奈良興福寺與春日神社所開版之佛典皆稱春日版。其余法隆、延曆、明曆、大谷等或爲寺名,或爲大學名,由于作者未作詳注,編輯推測應是指寺院或大學中所收藏之版本﹝編按:以上參考《望月大辭典》﹞。

  

  

  

  叁、于《疏翼》文中,若文與《大正藏‧成唯識論述記》有出入者,依文意,援《大正藏》本改正,並于注腳附注。

  

  

  

  四、本書依《成唯識論述記》卷數及行文,分爲十卷,每卷中又依個別論題區分小單元,而標以題目,期方便閱讀。論題區分原則多分參考北京中華書局出版,韓廷傑校釋之《成唯識論校釋》,少分依原《述記》論題之完整而作調整。

  

  

  

  五、本書內文編輯分爲五個部分:

  

  1. 【頌文】,即《唯識叁十論頌》的頌文。

  

  2. 【論文】,即《成唯識論》的論文。于每頌文或論文前的標數,爲原稿舊標,依作者的指示而保留。

  

  3. 【述記】,即《成唯識論述記》文。【述記】標簽中的卷數,爲作者所引底本之卷數,與現行《大正藏》版本中的卷數不同。在《述記》文中,于論文下,疏文前,原有「述曰」二字,現因以【述記】作標簽,因而統一略去。

  

  4. 【疏翼】,又分爲兩種內容:一、《述記》內文的科文;二、相應《述記》行文內容,能立時對照的其他經論。

  

  5. 注腳:除上述內文外,韓老所作的校勘、注解,悉以注腳的方式隨頁附于文末。

  

  6. 在【疏翼】或注腳中,由于相關經論層層援引,所引原文第一層內縮叁字,不加引號;其文內再夾引者,則以﹝(〈〉)﹞的符號來分辨它的層次。

  

  7. 文中屢有抄、演、章等字眼,若確定出處,則明文爲「靈泰《抄》」,即靈泰《成唯識論疏抄》;「如理《義演》」,即如理所集《成唯識論疏義演》;「《對法抄》」,即窺基《雜集論述記》……。還有「別章」﹝或指《大乘法苑義林章》﹞、「別抄」﹝或指《樞要》,或指《大乘法苑義林章》,或指《雜集論述記》,須視上下文加以判斷﹞,作者于原稿中並未一一明確標示;雖然中華電子佛典及檢索引擎極爲迅捷,然目前提供上線者僅限《大正藏》一至五十五冊及八十五冊,受限于此,本書援引《續藏》部分,未能一一明白標示,祈有識者見諒並指正。

  

  8. 本文梵文羅馬轉寫,以荻原雲來主編之《漢譯對照梵和大辭典》爲主。藏文羅馬轉寫,依「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 簡稱LC系統),爲目前較常見之轉寫系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