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大成就者傳
明吉·金貝巴班智達口授傳承
蔣揚·欽哲·汪波等編纂
印度八十四位大手印成就者乃是大手印傳承之父。這些成就者本已成佛,大多爲居住在印度的一群偉大成就者。
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就者,諸如龍樹、聖天等的故事中充滿了神通與智慧,正代表了數百年來代代相承的印度佛教密續傳承中,許多令人驚奇而有趣的故事,且饒富啓示。書中描述了八十四篇真實的密續傳奇,八十四種不同人格,而且全都是發生在第八到十二世紀印度境內的事迹。
贊 頌
敬禮神聖諸上師
叁世無畏榮耀十方佛
空行淨土任運上師寶
悉地成就傳承衆上師
以身口意蓮足下頂禮
序 言
“敬禮尊聖根本上師蓮足下,
叁世諸佛心識之總集,
您與金剛總持佛無別。
敬禮印度84大成就者,
一生得證空樂雙運解脫城。
祈請大悲加持無止息!
爲了能真實的呈現出古印度84大成就者的證悟故事,應該使讀者能了解此傳承。
諸佛教導了無量的不同法門,但可總括歸納爲小乘與大乘。由于七點理由,大乘的教授是遠比小乘殊勝的:“甚深的見地,廣大的發心,無比的熱誠與精進,追求的果位(佛果位),誓願的範圍,成就的果位等。”
大乘本身包含兩部份:即被稱爲“因乘”的波羅蜜多乘,行者需要耗費長久的時間,才能進入果位的證悟。以及被稱爲“果乘”或“金剛乘”者,這是藉由結合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殊勝禅修,行者能在一生中證悟。
在大乘中,金剛乘又遠比波羅密多乘殊勝,這在蓮花戒大師所著的祖送珍妹論中提出四項理由:“不需局限于某一單一意義,法門無量,能迅速容易的證悟,具器的弟子……”
大乘中,特別在金剛乘中有一特質,即是道上一切功德的出生處,是來自于以正確的方式來承侍上師。同時在都巴經中多處亦說道: “對上師充滿信心和恭敬心的具器弟子,將努力來服從完成上師的指示。由此出生了一切智慧功德。”
特別在金剛乘中,在喜金剛本續中說道: “俱生超越智慧的出生,只能藉由對上師的信心和所積聚的功德中産生。”
在其它密續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如果弟子以虔誠清淨心,向上師功德海獻供養,將能迅速成就世俗與究就悉地。”
即使對于少數上根弟子,他們能經由灌頂的不共大加持力,在刹那間得到解脫,此解脫亦是由于上師的大悲心及弟子的熱誠信仰心所生出的。
而對于如大海般的加持,這是經由各種不同形式的灌項,依照弟子信仰祈盼的差別,所得到的加持亦不同。
當上師和弟子的叁昧耶誓願關系存在時,有時即使上師不說任何一個字,甚至弟子也未能察覺,但是只要一個注視,或是一個簡單的手勢加持,或是一個姿勢,即可使弟子得到證悟。對于此,提洛巴上師和弟子納洛巴的故事,最能夠說明此情況:納洛巴完成了上師所交辦的十二件艱難工作,一天上師以鞋子將其擊昏過去。納洛巴昏倒後,當其醒來時,已了悟一切諸法現象的本性。
我們可以在印度及西藏的大成就者的故事生平中,找到許多類似的故事。
佛陀入涅槃後,在由聲聞(小乘修持者)所作的第叁次佛法結集末期,且正當大乘經論開始宏揚時,以沙拉哈大師爲首,出現了許多大成就者,他們仰賴金剛乘的大瑜伽道而證得悉地成就。這即是本書的內容。
對于84大成就者的數目及其中大成就者,有各種不同的傳承。
例如在西藏極爲著名的祈請文,被認爲是金剛薩埵所作,長久以來,一直被西藏最博學的學者們所接受,而毫無懷疑,但是最後終被證實是一尼泊爾騙子所僞作的,如偉大博學的智者達拉拿打所作的研究中明白指出,而因爲他的前世是貢嗄·卓求,故他亦被視爲拿波·傑巴大師轉世。
在此書中所依據的傳承,是巴沃·偉瑟大師所著,並且與印度的其它傳承相符合。因此這是真實惟一的傳承,其證悟故事的教授傳承及如大海般的加持之流,是持續流傳至今日,毫無中斷,如許多大學者和成就者們所知。
爲了說明此傳承的由來,先講述下面的故事:久遠以前,在西瓦劄大屍陀林裏,住著一個女魔,由于往昔的業力,她住在屍陀林中,以吃食腐敗的屍體爲生。
有一天,有另一個鬼魔從天空中,將火熱滾燙的熔漿,傾倒在她身上。此女魔痛苦的全身蜷曲。 84位大成就者知道她的善良本性,即出于無限的悲心,爲她寫下了“仁千稱瓦”(珍貴寶髻)一書,以使其了悟事物的甚深密義。
他們將此教授傳給了兩位空行母:果吉黎和達瑪比索。她們再將此教授傳給此不幸的女魔,因此完全解除了她的痛苦。而後者的心亦得到解脫,並見到法界實相,她亦成爲一位偉大的空行。
其後,在西印度蘇拉克區的堪達瑪地,當地國王昆吉王是一位慈愛、極富宗教情操的國王,但是國王的母親卻生病瀕臨死亡。
國王非常敬愛母親,就詢問太後希望自己爲她修持何種法門,以能幫助她來生往生善趣。她是否希望國王向僧團寺廟獻供養?或是布施窮苦者?
即將過世的太後回答她真正的希望,是請求國王邀請84位大成就者來接受供養。這是太後的最後遺言。國王覺得不知如何是好,亦不知應如何來邀請這些早已消失的大成就者們,世俗之人是難以再見到他們的。
“不能完成慈母的臨終心願是何等恥辱啊。”他想著。“但是那些大成就者們都是滿懷著慈悲心,我將向他們祈請。”
就在國王深陷入此沈思中時,二位智慧空行母果吉黎和達瑪比索出現于前。她們承諾國王將幫助他邀請諸大成就者,並且命令國王建造一廣大宮殿,以作爲獻供養之處,國王即令人加工趕建。
之後,二位空行母運用神通,在刹那間即來到諸大成就者處來邀請他們。
盧伊巴大師是第一位出席者,其它的大成就者則依本書次序依次入座。
國王准備了豐盛的供品,法會持續了良久。最後,諸大成就者拒絕了國王的請求,未能繼續停留下來受供養。但是每位大成就者皆先後唱出他們的證悟過程,之後即消失,而其留下的歌曲口訣則被稱爲“投哈”。國王爲84大成就者建造了雕像,並將他們的證悟口訣刻于其上。
當時位于東印度的大學者巴渥偉瑟,他聽聞了大成就者們接受國王昆吉的供養。他立刻出發,但是不幸的,當他到達時,諸大成就者已離去七日了。
他感到非常的失望,就誠摯一心的來祈請,如此經過了七天,二位空行母再度出現。她們給與了巴沃偉瑟證悟歌訣及珍貴寶鬘的教授。
巴沃偉瑟依此修持,亦得到了證悟。最後他將所有證悟歌訣組織起來,寫下了一部論著。此教授最後傳至章巴拿地的明吉·金貝巴班智達。
明吉班智達對歌訣及大成就者的生平皆寫下了注釋。之後,由于其弟子明那譯師孟竹·謝拉的協助,將此書翻成了藏文。
由此,此法教的傳承能夠確立堅固。對此真實傳承的任何疑惑至此已完全摒除,而那些甘珠(西藏大藏經)的偉大編輯者,也將此書收入其中,並且亦置入竹大滾多(法本總集)中。
在84位大成就者中,有80位是男性,其中有五位出家衆,即香底巴、龍樹、卡那力巴(聖天·提婆)、夏力巴以及布蘇固等五位,其余則是在家瑜伽士,有四位是女性。
大成就者們的故事所顯示的典範,使人了解得到證悟仰賴的是行者精進的程度,與性別、年齡、階級種性及社會地位毫無關系。讀者亦可了解諸大成就者來自各種不同社會背景,幾乎含括了傳統印度的所有階層,即使是那些最受人輕視者也是有的。
外在情況並不是決定的因素:大成就者有些是出家人,有些是在家人,此外有四方行腳的瑜伽士,或男或女。
同樣使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他們並不須要放棄其日常活動。相反的,他們可藉由其日常生活來修持。但是在開始時,他們都得遇神聖上師,並從上師處得到令心識成熟的灌頂,以及教授的甚深解釋,使他們能以日常生活作爲禅修道。
由于仰賴上師如大海般的加持,行者的心毫無疑惑,並且精進努力禅修,諸法逐漸呈現,如同自心的單純反映。
在了解到心外無法,行者逐漸了悟到心亦遠離一切的束縛纏繞,心只是明光與空性的無二結合。這對事物本性實相的內在證悟即被稱爲“輪涅無二”。此後即得到了究竟悉地成就。
在大乘中,功德的出生完全是仰賴上師。在密續中指出:“在六個月中,行者能對上師一心信仰無疑,即可得到金剛總持的果位。”
如果吾人相信上師即是佛,吾人所得到的即是如同佛陀大海般的加持。如果吾人認爲上師如同凡人,所得到亦如同凡夫的加持。
爲了能見到諸法的根本究竟實相,沒有任何法門能和對上師的信仰心相提並論(即上師瑜伽)。
所以,那些對84大成就者的生平故事和甚深教授,能生起大信心者,並能進入金剛乘的修行次第中者,如接受成熟灌頂,並努力遵守相關戒律者,將能直接證得佛果位。
在談奇雅巴(五種密戒)中說道:“如果行者能守清淨戒律,至少可于十六生中證悟。”
但是如果行者經常灌頂,將可縮短時間至七世。如果行者除了灌頂外,也能持守戒律,並且努力修持發菩提心,並有正確的見地,則修持的重點應是結合生起圓滿二次第的禅修。
“安住于生圓二次第的無別中,此即是金剛乘的教授。”偉大的龍樹菩薩在他的令雅(五次第)中,亦有相同的說法。
安住于二次第的結合中,行者能逐漸得到降伏一切有害衆生的大威力,能夠導引他們走向解脫,並且能脫離各種傳統的束縛。
其後,行者將能同時在千百諸佛淨士中,見到千百如來,以及其它功德。此種…
《八十四大成就者傳 序 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