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次第的修學方式▪P2

  ..續本文上一頁因果緣起的道理。

  

  一般而言,也是這樣吧?一個小孩不孝順父母,他這輩子一定好不到哪裏,會出很多問題。這就是因果緣起的道理。同樣地,有了老師的講解與指導,我才會開智慧,才能認識佛法。因此,我會衷心感恩給予我引導的老師們,一定要有這種誠懇的信心、尊敬、孝順。沒有對老師的尊敬、信心與孝順,不論怎麼努力,都不會成功。這就是因果的道理。

  

  因此,我們前面要依止善知識。依止善知識,是什麼意思?不是找老師的意思喔!老師很早就找好了。前面廣大聞思的時候,有沒有找老師?有啊,沒有老師,如何廣大聞思呢?所以,老師是很早就找了。但是,對于老師上面的信心與尊敬,我們要修。修這個,就稱爲依止善知識。

  

  我們一定要對老師上面感恩、尊敬、信心,尤其是孝順,一種處處待念的心。我們在這個面一直依止。依止,是內心要修的意思喔!如是依止,後面的證悟、證量,比較容易修得成就。

  

  *學與修的次第*

  

  再來,才開始修學,此時注重打坐與觀想,就是觀察修和止住修。二者止觀雙運而修,證量很快就會生起。這就是修學的次第。

  

  若前面那些都沒修,直接說我要修依止善知識,不可能的!一個是學,一個是修,我們常常把學跟修混在一起。于是,《廣論》就打開,然後就依止善知識,我也要學、我也要修。這不是學的次第,也可以說,還沒到修的階段。

  

  如前所述,修的階段,是指前面聞思佛法的體會高了,才開始修,而且下定決心要獲得證量,故修依止善知識。我們都還沒到這個階段,一打開《廣論》,就開始依止善知識,又要學這個、又要修那個。這根本不是修學的次第!如果這樣做,會很困難啦,學也學不下去,修也修不成!

  

  我們有時候會有這種情況。例如,一個人修學佛法的體會比較高,而他的朋友卻什麼都不懂。然後呢,就帶朋友來到上師面前,就要他拜,就我來說,我會覺得怪怪的!因爲,有學有信心的人,自己會有誠懇的心,這就可以,但是他的朋友,沒有啊,就讓他拜,對他真不好意思,我自己呢,也覺得怪怪的。因爲他還沒到這個次第。

  凡事都有一個次第。要真心尊敬上師叁寶,佛法的品位要升高,這很重要。

  

  那麼,要不要念依止善知識的上師相應法?順便念十萬遍、二十萬遍,也可以的。這沒有壞處,不會害我們的,但是,這些是順便做的。這些功課啊,實在來講,真正的次第不是這樣子。

  

  剛剛講修依止善知識,我們一定會覺得,那依止善知識,要怎麼學呢?先想一想,上師要具足十種德相,講戒定慧、講空性、又講菩提心,可是我自己呢,完全不懂什麼是菩提心?什麼是空性?什麼是叁學?所以,要像經典說的依止上師,好象沒有辦法做到,心裏會想:「要我對上師修事師如佛,把上師當佛,可是,要怎麼當啊?他是人,我也是人啊!」沒有辦法接受的。

  

  但如果像剛才講的,對佛法的體會很高,自己真心感受佛法的不可思議,深深體會釋迦牟尼佛帶來的法,能讓我解脫、讓我成佛,如此一來,神奇的釋迦牟尼佛,他雖然圓寂了但不會放棄衆生,一定會繼續不斷的示現來利益、引導衆生。那麼,我的老師,也很有可能是佛的示現啊!

  

  或者,先不談老師是不是佛的示現,他對我真的有不可思議的幫助。對一個學生來說,現在有一點點信心,相信自己能解脫、能成佛,都是老師給予的,是他指引我成佛這條路,因此這份恩德,無論如何我都無以回報。這種感受來自于自己廣大聞思所建立起來的,自己提升了佛法的認知,自然會生起感恩的心。對于上師,就能把他當世尊一樣尊敬,因爲,我深刻感受到他講的法對自己有多麼大的幫助,因此,將他跟世尊放在一樣高的位置,是可以接受的。

  

  什麼都沒學,就要把上師當佛一樣,很難啦!可能人家來一次就嚇跑了!這是我們的次第有問題,別人才會嚇到。依止善知識,前面要有基礎。後面也是一樣,暇滿難得這些都沒學,你的人生是多珍貴?佛法是多珍貴?誰會想得出來有多珍貴啊!都沒體會佛法對自己的幫助,就一直說你接觸到這個佛法多麼難得,會什麼難得啊?!如果佛法真的難得稀有,那旁邊大家不都有嗎?沒有體會,只是從少數的角度來講難得,就會覺得很多人都有嘛,一點都不稀奇。因此,要談暇滿難得,佛法的體會必須要深,從深刻體會的背後來講暇滿難得,就真的會感到暇滿難得了。

  

  以上這些,不是我自己亂講喔。法王經常會強調我們學習的次第是四聖谛、十二緣起、空性,要這樣下手,這是他強調的。有一次,法王在印度開示入行論,一開始,他不從第一品講起,而是從第九品開始講,第九品講什麼?講空性。法王一講,就講空性。他用意何在呢?那個時候,他說,佛法是從空性而建立的,大家要有這種認識。我完全認同法王的說法,所以今天如是講述。

  

  《取材自雪歌仁波切講授《道次第的修學方式20080702》》

  

  

  

《道次第的修學方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