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道次第的修学方式▪P2

  ..续本文上一页因果缘起的道理。

  

  一般而言,也是这样吧?一个小孩不孝顺父母,他这辈子一定好不到哪里,会出很多问题。这就是因果缘起的道理。同样地,有了老师的讲解与指导,我才会开智慧,才能认识佛法。因此,我会衷心感恩给予我引导的老师们,一定要有这种诚恳的信心、尊敬、孝顺。没有对老师的尊敬、信心与孝顺,不论怎么努力,都不会成功。这就是因果的道理。

  

  因此,我们前面要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是什么意思?不是找老师的意思喔!老师很早就找好了。前面广大闻思的时候,有没有找老师?有啊,没有老师,如何广大闻思呢?所以,老师是很早就找了。但是,对于老师上面的信心与尊敬,我们要修。修这个,就称为依止善知识。

  

  我们一定要对老师上面感恩、尊敬、信心,尤其是孝顺,一种处处待念的心。我们在这个面一直依止。依止,是内心要修的意思喔!如是依止,后面的证悟、证量,比较容易修得成就。

  

  *学与修的次第*

  

  再来,才开始修学,此时注重打坐与观想,就是观察修和止住修。二者止观双运而修,证量很快就会生起。这就是修学的次第。

  

  若前面那些都没修,直接说我要修依止善知识,不可能的!一个是学,一个是修,我们常常把学跟修混在一起。于是,《广论》就打开,然后就依止善知识,我也要学、我也要修。这不是学的次第,也可以说,还没到修的阶段。

  

  如前所述,修的阶段,是指前面闻思佛法的体会高了,才开始修,而且下定决心要获得证量,故修依止善知识。我们都还没到这个阶段,一打开《广论》,就开始依止善知识,又要学这个、又要修那个。这根本不是修学的次第!如果这样做,会很困难啦,学也学不下去,修也修不成!

  

  我们有时候会有这种情况。例如,一个人修学佛法的体会比较高,而他的朋友却什么都不懂。然后呢,就带朋友来到上师面前,就要他拜,就我来说,我会觉得怪怪的!因为,有学有信心的人,自己会有诚恳的心,这就可以,但是他的朋友,没有啊,就让他拜,对他真不好意思,我自己呢,也觉得怪怪的。因为他还没到这个次第。

  凡事都有一个次第。要真心尊敬上师三宝,佛法的品位要升高,这很重要。

  

  那么,要不要念依止善知识的上师相应法?顺便念十万遍、二十万遍,也可以的。这没有坏处,不会害我们的,但是,这些是顺便做的。这些功课啊,实在来讲,真正的次第不是这样子。

  

  刚刚讲修依止善知识,我们一定会觉得,那依止善知识,要怎么学呢?先想一想,上师要具足十种德相,讲戒定慧、讲空性、又讲菩提心,可是我自己呢,完全不懂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空性?什么是三学?所以,要像经典说的依止上师,好象没有办法做到,心里会想:「要我对上师修事师如佛,把上师当佛,可是,要怎么当啊?他是人,我也是人啊!」没有办法接受的。

  

  但如果像刚才讲的,对佛法的体会很高,自己真心感受佛法的不可思议,深深体会释迦牟尼佛带来的法,能让我解脱、让我成佛,如此一来,神奇的释迦牟尼佛,他虽然圆寂了但不会放弃众生,一定会继续不断的示现来利益、引导众生。那么,我的老师,也很有可能是佛的示现啊!

  

  或者,先不谈老师是不是佛的示现,他对我真的有不可思议的帮助。对一个学生来说,现在有一点点信心,相信自己能解脱、能成佛,都是老师给予的,是他指引我成佛这条路,因此这份恩德,无论如何我都无以回报。这种感受来自于自己广大闻思所建立起来的,自己提升了佛法的认知,自然会生起感恩的心。对于上师,就能把他当世尊一样尊敬,因为,我深刻感受到他讲的法对自己有多么大的帮助,因此,将他跟世尊放在一样高的位置,是可以接受的。

  

  什么都没学,就要把上师当佛一样,很难啦!可能人家来一次就吓跑了!这是我们的次第有问题,别人才会吓到。依止善知识,前面要有基础。后面也是一样,暇满难得这些都没学,你的人生是多珍贵?佛法是多珍贵?谁会想得出来有多珍贵啊!都没体会佛法对自己的帮助,就一直说你接触到这个佛法多么难得,会什么难得啊?!如果佛法真的难得稀有,那旁边大家不都有吗?没有体会,只是从少数的角度来讲难得,就会觉得很多人都有嘛,一点都不稀奇。因此,要谈暇满难得,佛法的体会必须要深,从深刻体会的背后来讲暇满难得,就真的会感到暇满难得了。

  

  以上这些,不是我自己乱讲喔。法王经常会强调我们学习的次第是四圣谛、十二缘起、空性,要这样下手,这是他强调的。有一次,法王在印度开示入行论,一开始,他不从第一品讲起,而是从第九品开始讲,第九品讲什么?讲空性。法王一讲,就讲空性。他用意何在呢?那个时候,他说,佛法是从空性而建立的,大家要有这种认识。我完全认同法王的说法,所以今天如是讲述。

  

  《取材自雪歌仁波切讲授《道次第的修学方式20080702》》

  

  

  

《道次第的修学方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