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題
附、思考題
第一講
什麼是西藏佛教的前弘期?後弘期?
略述宗大師簡曆?
宗大師何時寫《廣論》此書總源何經何論,別依何經何論,有何特殊價值?
海公上師集科頌爲什麼?
詳釋“加持”涵義?
爲什麼稱宗大師爲第二法王?
什麼是所求的身、口、意叁悉地?
印藏修行主要分幾派?
何爲廣般若、深般若?
釋《菩提道次第廣論》名?
何謂薄伽梵?
何謂滅戲論?
何謂莊嚴、頂嚴?
第 2 講
何謂中道?
廣行派和中觀派的中觀是否相同?
爲什麼說“能成衆德之體”是師?
衆德是哪些德?
爲什麼說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
圓滿有暇身之難得大事自己知了沒有?
無常之念反省自己生起沒有?如何令生起?
什麼叫下士道?試引論說明。
什麼叫中士道?試引論說明。
什麼叫上士道?試引論說明。
什麼叫抉擇?
試明業果之重要性?
阿底峽尊者入藏弘法要點有哪些?
第3講
何謂解脫?
何謂出離心?
何謂菩提心?願菩提心?行菩提心?
何謂止觀?止觀雙運?
何謂密器?如何成就密器?
爲什麼說金剛乘是一切乘中最勝?
何謂堪能士夫?如何契入正習修?
何謂二種悉地?
二種成就之體是何?
何謂叁昧耶戒?它與別解脫戒與菩薩戒有什麼關系?
何謂無陷诳心?
何謂准如師教?
內外魔障指何?二者有何關系?
修行二要件?
第 4講
何謂皈敬頌?這個頌有幾層意思?
修行次第有幾?具體是什麼?
何謂八有暇?具體是什麼?
何謂八難?
何謂世智邪辯?
何謂無想天等,等什麼?爲什麼說此是無暇?
什麼是十圓滿?
何謂衆同分?
何謂依正?
何謂無業障、無信解障?
何謂世俗正法,勝義正法?未滅、未隱、未斷指什麼?
因何親近善士?
何謂二攝護?
善士需具備什麼條件?
十德中何等是主?
十德難覓,五德是何?至少是幾方可親近依止?
善知識十德中,何者自利,何者屬利他?
所謂攝他究竟以何方便攝受?
能親近者,應如何依止?
第 5 講
信敬二心如何生起?
起覓過心時,應如何對治?
第 6 講
聽聞正法,應具何等要求?
怎樣思維方稱如理?
法隨法行重要有哪幾項?結合自己實際情況談。
第7 講
即中下士諸法皆上士道之前加行,何不單立一上士道,而別立中下士道?
下士道主要修法有幾?
檢查自己對無常心觀念如何?
檢查自己對惡趣、怖畏心生起沒有?
皈依叁寶有幾要點?
皈依叁寶別學中應止應持有哪些?
第 8講
依宗大師規,失皈依有幾緣?
皈依叁寶後應共學的有哪些?
皈依叁寶能解脫自他苦難?
爲何要明業果?
果有幾種?
何謂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離繋果?
爲什麼說五果?試述五果中差別?
第9講
述六因與五果關系。
報有幾種?分述之。
果與報的差別如何?
述業果之關系及如何善巧取舍之理。
第10-11 講
忏除黑業有幾種力,請——述之。
破邪見指哪些邪見?
何謂惡趣空?
中士修法主要有幾?
佛說四谛次第有何密意?
菩提道次第中爲何廣說苦谛?
何謂行苦?
真實求解脫心應怎樣令生起
第12 講
述六道苦。
觀苦之目的何在?
試述苦谛四相。
空與無我有何差別否?
試述集谛四相。
集谛具體指什麼法?
流轉之因是什麼?何者爲主。試以喻說明之。
述煩惱過患?
第 13講
試述滅谛四相,道谛四相。
何謂道品?道品有幾?
叁十七道品實體有幾?如何相攝。
第14 講
何謂七賢?雲何稱聖?
在修行階位中于叁十七道品,何位修行道品增勝?
雲何五邪命?
十二緣起是破外道何種邪見?
十二緣起在佛教內部,說明了什麼問題?
何謂四有輪轉?
生死有無始終?爲什麼?
第 15 講
十二緣起依叁際分十二支怎樣分?
試述十二支要義?
緣起有幾種?(約根本乘說)
十二支何以立無明等?其體是何?
試分析十二支可納入幾類?
雲何略果略因?雲何由中可比二?
惑業果叁者各各相互關系如何?
十二支叁際前際之前尚有前際,後際之後尚有後際,十二支應不斷增加,是則有無窮過,爲何說“有支理唯此”?
上士道與下士道有何關系?
舍有幾種?平等舍心屬哪一種?
平等舍心如何修?
何謂菩提心?修法有幾?
試述般若與叁乘的關聯?
判斷大小乘以何爲標准?圓頓法門是否可以不曆次第,一舉成佛?試述圓頓與次第之關系?
怎樣發心稱圓滿的發心?
第 16 講
菩提心二十二喻,試按十地分配並解釋之。
何謂行假無叁世,一多大小平,爲什麼?
成佛到底需要多少時間?
發菩提心修法有幾種?各分述並比較之。
何謂七因果、八因果?
何謂九有,有是何意?
何以說盡法界有情皆過現父母?父母對自己有什麼恩?
思維自己對現生父母之恩觀起與否?報恩之心生起沒有?生起以後該怎麼辦?
第17 講
分析七重因果內不同層次,慈心悲心在中屬什麼地位?此二者爲什麼次第不定?
什麼叫所緣行相?
什麼叫願菩提心、行菩提心?
施有幾種?——舉例釋之。
布施有何功德?
布施有何障?如何對治?
第18 講
布施之自性是什麼?怎樣算圓滿布施波羅密?
持戒之自性是什麼?怎樣算圓滿持戒波羅密?
何謂戒體?戒體有幾?——述之。
戒相有幾?各別釋之。菩薩戒分幾?——釋之。
菩薩戒中,律儀戒指什麼,與別解脫戒是否同一?
何謂定共戒、道共戒?
律儀戒、定共戒、道共戒如何得?
雲何見聖谛已,異見深重?
菩薩戒若不具律儀戒,有何缺陷?
菩薩戒對他人犯戒,應如何對待?
第19 講
忍之自性是何?怎樣算圓滿忍波羅密多?忍之差別有幾?
耐他怨害忍如何方便修?安忍衆苦忍如何方便修?如何得法忍?
精進自性是何?精進有幾,如何精進?
第 20 講
靜慮自性是何?如何圓滿,有幾種?——說明。
般若有幾種,何謂二智叁慧?各說明之。何謂正真淨?爲什麼般若是正真淨?
般若體有幾種?般若義相,深廣二般若雲何?
爲何要學般若?何等人應學般若?堪學般若者有何征相?無叁征相認是否與般若無緣,不能修行?
靜慮自性是何?(參廣論)
靜慮波羅密多如何圓滿?
靜慮靜慮波羅密多有幾種?
般若自性是何?(參廣論)
如何稱圓滿波羅密多?
何謂二智名說明之?雲何叁想?
何謂正資淨?爲什麼般若是正知淨?般若體有幾?
般若義相,深、廣二般若雲何?
爲何要學般若,何等人應學?
堪學般若者有何微相?
無叁微相者是否有與般若無緣,不能修行?
第21 講
于般若深義錯例,會産生哪些過失?其後果如何?
應如何學般若?
依止何人學般若?
如法學修般若之果如何?
四攝是哪四種?
雲何布施?與六度中布施有何同異?
雲何愛語、利行、同事?
第 22講
密義略釋有幾種各約略說之?
顯密二種應如何正確看待?得何善巧,故能二智速圓乃至魔不能擾?
密器之鑄成需具何種條件?
擇師中應揀除者何?
應具者有何德?
得如量師後應如何作?
如何受密戒?受密戒有何利益?
犯密戒 有何果報?
修行中應如何依止?
前項各條件具備後,應如何修行?
思考題147 菩提對他、他人 菩薩戒對他人
思考題154 微相 征相
思考題154 微相認 征相
思考題154 修行 修學
《科頌思考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