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它的那個樣子。事實上,你只是爲自己的懶惰去責備天氣。我們必須在我們自己見到法,而後才會有一種更確定的安詳。
27. 即使你們有些人在禅坐時,可能經驗到一些安詳,不要急著向自己道喜;同樣地,如果有一些困惑,也不要責備自己。如果事情看來很好,不要樂在其中;如果不好,也不要憎惡它們。只要整個地看,看你擁有什麼。只要看,不用去判斷。如果它是好的,不要抓緊它;如果是壞的,不要執著它。好和壞都會咬人,因此不要緊抓它們。
28. 不要認爲只閉著眼睛禅坐就是修行。如果你這樣想,那麼趕快改變你的想法吧!持續平穩地修行,是在行、住、坐、臥時就保有修行的態度。當禅坐起來時,要想你只是改變姿勢罷了。如果你以這方式反省,你將擁有安詳。無論在那裏,你時常擁有這種修行的態度,你將在你自己的內心擁有持續平穩的覺知。
29. 因此,要了解正念的重要性,繼續不斷地修行。正確的修行是持續平穩的修行。不論行、住、坐或臥,修行必須持續。這意思是說,修行或者禅修是在心裏做,不是在身上做。如果我們內心有熱忱,是盡責而熱心,那麼,便會有覺知。心是重要的東西。心是督導我們做每件事物的那一個!
30. 當我們適切地了解,我們便能適切地修行。當我們適切地修行,我們便不會迷路。即使我們只做了一點點,那仍是好的。例如,當你結束禅坐時,要提醒你自己,其實禅修並沒有結束,你只是單純地改變姿勢而已。你的心仍是安靜的。不論行、住、坐或臥,正念都與你同在。如果你擁有這種覺知,你就能保持你內在的修行。晚上,當你再禅坐時,修行便繼續不斷。你的精進並未中斷,並使心得到甯靜。
31. 這就稱做平穩的修行。不管我們正在談話或是做其他的事,都要試著使修行繼續。如果我們的心繼續地擁有憶持力(正念)和自我覺知(正知),我們的修行便會自然地發展;它會逐漸地集中。內心將會找到安詳,因爲它將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它將見到,在我們的內在什麼正在發生,並且體證安詳。
32. 如果我們培養戒或定,首先我們必須要有智慧。有的人想,他們要第一年培養戒,第二年定,第叁年培養慧。他們認爲,這叁件事是分開來的。他們想,今年他們將培養戒,但是如果這心沒有堅固(定),他們怎麼做呢?如果沒有理解(智慧),他們怎麼做呢?沒有定或智慧,戒將是粗糙的。
33. 事實上,這叁件事彙集在同一點。當我們擁有戒時,我們有定;當我們有定時,我們有慧。它們都是同一個,就好象一顆芒果,不管它是小的或是成長完全,它仍是一顆芒果。當它成熟時,它還是同一顆芒果。如果我們單純地這樣思考,便能容易地見到它。我們不須要學習很多東西,只要知道這些事情,去知道我們的修行。
34. 現在,你有機會修行,請了解,不論你覺得培養定是困難或是容易,完全在于你,而不在于定本身。如果它困難,那是因爲你正錯誤地修行。在我們的修行中,我們必須有「正見」。如果我們的見解正確,那麼,其他每件事都是正確的: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聖道。當正見存在時,所有其他各項也會跟隨而來。
35. 無論發生什麼,不要讓你的心迷了路。看自己的內在,你將看得很清楚。依我看,最好的修行並不須要去讀很多的書。把所有的書拿來鎖在一旁,只要讀你自己的心。從你入學開始,你早已將自己埋在書本堆裏了。我想,現在你有機會也有時間來修行,就把這些書本放進一個櫃子裏鎖上,只閱讀你的心!
36. 不論何時,在心中生起什麼,不管你喜歡與否、不管它看來似對或錯,只要以「這是不一定的事」來截斷它。不論生起什麼,只要將它砍下:「不一定,不一定」。只要用這一把斧頭,你就能將它全部砍倒。它全是「不一定」。
37. 當你的修行到達這一點時,你便不會執著感覺了,因爲它們全是不一定的。你曾注意到嗎?也許你見到一個時鍾並想著:「哦!這個真不錯!」買下它。不到幾天,你已對它厭倦了。「這枝筆真漂亮啊!」于是你不怕麻煩去買了一枝;不到幾個月,你又對它厭倦了。就是這樣!哪裏有任何的一定呢?
38. 如果我們看到所有這些事物都是不一定的,那麼,它們的價值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變得不重要了。爲什麼我們要緊握毫無價值的東西呢?我們保存它們,只不過就像保存一塊舊破布來擦腳一樣。我們看到所有「感受」的價值是相等的,因爲它們全都擁有相同的性質。
39. 當我們了解感受,我們便了解這世間。世間是感受,感受是世間。如果我們不被感受愚弄,我們便不被世間愚弄。如果我們不被世間愚弄,我們便不被感受愚弄。看到這一點的心,將擁有一個堅固的智慧基礎。這樣的一顆心,將不會有許多的問題。任何它會有的問題,它都能解決。不再有問題時,便不再有疑惑。安詳會在那兒生起。這就稱作「修行」。如果我們真實地修行,它就要像這個樣子。
《正確的修行 9-1 正確的修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