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白教大手印的禅觀方法

  西藏白教大手印的禅觀方法

  林崇安

  一、傳承

  西藏佛教有四大教派:甯瑪派(紅教)、噶舉派(白教)、薩迦派(花教)及格魯派(黃教)。白教有兩大系統,一個系統是由藏人馬爾巴(1012)赴印向那洛巴、麥止巴等人學習大手印等法之後所創立,經由其弟子密勒日巴(1040)及其再傳弟子剛波巴(1079)所弘開,此系統稱做達波噶舉,分成四大支派:(1)帕竹派(2)噶瑪派(3)蔡巴派(4)跋絨派。另一個系統是由藏人瓊波年赴(1026)赴印向尼古瑪等人學法之後所創立,稱做香巴噶舉。

  白教大手印的傳承大師甚多,例如、噶瑪派的都松欽巴(1110),帕竹派的衮噶仁青(1475)等。

  二、大手印字義

  白教各派對大手印的解釋有多種講法,例如:

  1.大謂越邊,手謂空智,印謂無偏頗。

  2.大謂最高,手謂無生,印謂無始。

  3.大謂俱生大樂,手印謂空性。大手印謂樂空雙融。

  4.大謂無有對手,手謂從心識超越,指空性。印謂以空性無不周

  遍。

  因此,大手印在于體證心之勝義性質是空性無生、無自性。此心是大樂光明的微細心,是一種自覺的智慧。

  叁、大手印的禅觀次第

  以下依據白蓮花尊者的「涅槃道大手印」,列出科判,來講解白教的大手印禅觀次第。白蓮花尊者約爲西元1590年之人,是一位偉大的大手印修行者。「涅槃道大手印」的內容分成前行、正行、後義叁部份,細部科判如下:

  甲一、前行(分二)

  乙一、共同前行(如,暇滿難得、觀死無常)

  乙二、不共前行(如,歸依發心、上師瑜伽)

  甲二、正行(分二)

  乙一、共同修法(分二)

  丙一、專一瑜伽:休息寂止(分二)

  丁一、依于物

  戊一、不依息(依石塊、佛身等)

  戊二、依于息(金剛誦、寶瓶氣)

  丁二、不依于物(分叁)

  戊一、念起即斷(先緊)

  初住:如高山瀑流

  戊二、任念起而不製(後松)

  中住:如江河緩流

  戊叁、安住要旨

  1.如紡梵線(不緊不松)

  2.如斷草索(心離勤勇)

  3.如童觀殿(見煙霧等相,起輕安而不取舍)

  4.如象踏刺(不製妄念亦不爲所動)

  後住:如大海無浪

  丙二、離戲瑜伽:修習內觀(分叁)

  丁一、審察心之叁時

  丁二、審察心之實有實無

  丁叁、審察心之一多

  乙二、不共修法(分二)

  丙一、一味瑜伽(分叁)

  丁一、以睡夢喻確認所顯爲心

  丁二、以水冰喻確認顯空雙運

  丁叁、以水波喻抉擇諸法一味

  丙二、無修瑜伽

  所斷之煩惱已滅,能斷之對治亦息,達無學位,處于無住涅槃,證得大手印最勝成就。

  甲叁、後義(分叁)

  乙一、確認大手印(分叁)

  丙一、根之抉擇

  丙二、道之實踐、辨別、暖相分別

  丙叁、果之現證

  乙二、審察障礙與歧途

  乙叁、明辨知解、覺受與了知

  四、結語

  以上以「涅槃道大手印」作說明,來了解西藏白教大手印的禅觀次第,可看出其細膩之處。

  大手印要點

  大手印是西藏佛法噶舉派(白教)的最高禅修方法,藏人波卡仁波切在《照見清淨心》中說:

  1.不渙散地將心安住于現在,就是大手印的禅修。

  2.當念頭升起時,我們既不試圖阻斷也不追隨,只是繼續安住在單純的覺知狀態中。

  3.禅修的重點不在于念頭是否出現,而在于保持不渙散的警覺,不評判也不執著于念頭的好壞。

  4.禅修時,心應該是放松的、自在的、廣闊的,不抱持任何期望或擔憂。

  由上可知,以輕松與開放的心胸來禅修,使當下的覺性持續不斷,便是大手印的要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