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泰國禅修老師參訪記 1 安嘉利老師談禅修

  泰國禅修老師參訪記(1)

  

  安嘉利老師談禅修

  

  林崇安(靈山現代佛教雜志,308期,2008)

  

  一、緣起

  今(2008)年初,起了一個念頭:到泰國禅修去。接著幾個月慢慢成形,也轉變爲到泰國參訪禅修老師,並順便參觀寺院和名勝古迹。結果,一行十五人于八月二十日出發,二十五日回來。雖是短短幾天,卻也參訪了曼谷的安嘉利老師和大威瓦老師、佛統府的康懇長老、甘澎老師和帕巴冉法師,以及芭達雅附近的阿姜巴拉摩,一共參訪了六位禅修老師,也附帶參觀了佛統的大佛塔、泰國蠟像博物館、大佛公園(內有巴利經碑);大城的古迹、挽芭茵夏宮;芭達雅的七珍佛山、東芭樂園;曼谷的四面佛、大皇宮、玉佛寺、臥佛寺以及湄南河景。上述六位禅修老師中,前面四位都是動中禅的著名老師,傳承自隆波田禅師(1911 - 1988)。帕巴冉法師是傳承自泰國寺院教學系統的巴宇陀大師(1938-)。阿姜巴拉摩則傳承自森林禅修系統的阿姜曼尊者(1870 - 1949)。以下就順著這次參訪的次第,介紹這些老師的禅法和教學特色。

  

  二、安嘉利老師的禅修簡曆

  

  阿姜安嘉利•泰雅侬(1945-)是隆波田晚年時最突出的在家女弟子;她先依據書本資料研習動中禅,1985年10月在南來寺第一次接受隆波田的指導,練習一小時就直接體證名色,這是動中禅第一個重要的階段。接著,隆波田向她指導達到滅苦的整個路徑,要她回家在日常生活中自修。安嘉利老師在自修時,記下體驗向隆波田請教,隆波田只是點頭,要她繼續修下去。隆波田入滅後,安嘉利老師傳承了隆波田的教法,在曼谷專心傳授動中禅。2004年,安嘉利老師獲得聯合國所頒贈的佛教傑出女性獎(當年共十五人)。

  

  叁、參訪安嘉利老師

  

  二十日下午叁時半到安嘉利老師的曼谷住處,坐在寬敞的客廳後,我們就直接向她請問動中禅的修習要點。安嘉利老師說:

  

  「動中禅修時,要張開眼睛,眼睛看著遠方,整個對象好似模糊,眼睛不要抓住所觸到的對象,不要聚焦,不要釘住對象。放輕松。不要『用』心(Don”t use your mind.)。腦中要清除一切,放下一切,不要想什麼。手部慢慢移動;不要擔心手部動作的對或錯。不要移動太快,太快時覺知會跟不上。感覺到手部的『動和停』。手部移動時,要即刻覺知手部的移動,手部停止時要即刻覺知手部的停止。不要默念。不要想:『我在動、在停』,放下這一切。覺知手動,而不要『用』心,否則會變成專注。你將覺察到覺性是輕而不是重的。」

  

  隆波田曾對安嘉利老師說:「覺性是輕盈的,專注則是沈重的。知道名色後才看念頭。」大家接著請問安嘉利老師的禅修經驗,安嘉利老師說:

  

  「我不太想提我的經驗,因爲我是一個例外,我只練了一小時就看到名色。之前我沒有其它經驗,像一張白紙,在面見隆波田的一年半前,我看到隆波田的書,對他所說的句子,我用筆畫線,完全同意他的說法,同意隆波田所說的『念頭使我苦』。後來覺得要練得正確,應找隆波田指導。我找到隆波田後,對隆波田的教導沒有懷疑,練了半小時就覺得內心穩定(已經進入叁摩地),身動而心不動,一小時後隆波田檢驗我的狀況。他認可我的回答。接著隆波田叫我停止,爲我解說『觀障』,所以我免除了『觀障』這一障礙。隆波田要我回去繼續練習,開始看念頭,第二天在家練習就身心改變,再做兩次手部動作就不用再做了,此後行住坐臥的動作都一直結合著覺性。睡時念頭出現,我(以覺性)看夢就像看電影一樣清楚。」

  

  大家接著請安嘉利老師作動中禅的移動手部和經行的示範。她注重每一個「動和停」,都要輕松並有覺性的伴隨,並強調不要「用」心。

  告別安嘉利老師前,她給了一本《WFB評論》(2003),此中有她的動中禅文章,並交代其中有幾個錯字要改正。她非常注重細節和正確的教導,這是她的特色。

  

  四、一些觀點

  

  安嘉利老師非常強調一開始就要技巧正確,認爲如果這技巧沒有拿捏得正確,反而會偏離了隆波田的教導。她在《WFB評論》有二篇重要的文章,一是〈逆念頭之流而上〉,一是〈何處是涅槃?〉,另外一篇是翻譯隆波田的教導:〈寂止和內觀〉。在〈逆念頭之流而上〉中,安嘉利老師說:

  

  (a)請了解:覺性意指「覺得或知道」,不要多過這個,不要增加其它。你不要覺察到「你正在走、在入息、在出息」。這是錯誤的練習。只要覺知它。這就夠了。這是一切。覺知身和心的動。當念頭生起,知道它;當身體移動,覺知它。

  (b)請了解:當任何東西生起,覺知它,知道它。讓它通過。你不用知道「它是貪心或是生氣」。這是不需要的。你只需覺知它,並讓它走。例如,當風吹過,就覺知這感覺。你不用知道它的名字。知道「它是風」是過多的了。只要覺知「從沒有風(到有風)的改變」。這就夠了。你不用給名字,否則你將混淆。

  

  安嘉利老師又說:

  

  (1)你必須自己發展覺性,一直到知道它、看到它、了解它,並且在你的身和心中發現它。

  (2)必須是正確的技巧和正確的了解。

  (3)不要靜止不動,你必須時時動。

  (4)用這技巧密集地練習而不要有任何的要求和期待。「結果」自然會來。

  

  五、結語

  

  離開安嘉利老師的住處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一行人到曼谷的素食餐廳用完晚餐後,住到舊機場旁的旅館,以便于明日往佛統府的參訪。到旅館時,夜已晚了,也可以不必「用」心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