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昆族與薩迦傳承簡介
藏文原著 寶金剛仁波切
中 譯 阿奢黎黃英傑
西藏佛教薩迦派得名自昆族成員之一的恭卻嘉波(1034-1102),于一O七叁年在西藏西南部薩迦(意爲灰土之地)一地所建的寺院。在對昆族父子血脈傳承的授記中,珍貴上師蓮花生大士和阿底峽尊者,均曾親見薩千貢噶甯波爲文殊師利的化身們所環繞,這表示所有昆族血脈中的子孫都將是至高神聖的。
但在此之前的薩迦昆族傳承,可以溯至遠古時代,叁位天神昆仲降臨後藏那日地區,以利益衆生。其中老二勇仁以後的五代子孫,均被認爲是光音天的天神血脈。此後牙邦基在打敗羅刹恰仁後,與羅刹女雅達悉利瑪結婚,生下一子名昆巴卻,意爲在戰役中所生,其後裔有子名昆帕波切,成爲西元八世紀時藏王赤松德真的大臣。另一子昆龍護王則是阿奢黎蓮花生大士的親近弟子,與西藏最初剃度的七位出家人之一。
由昆帕切延續到雪拉楚春與昆恭卻嘉波兄弟的十代之間,昆族子裔們都是精通甯瑪派密法,且修持揚塔克與普巴金剛兩本尊而有所證悟的人。
關于薩迦的建寺,釋迦牟尼佛曾在“文殊師利本續”中預言授記:薩迦寺將使佛法在西藏盛開。另一則蓮師的授記則預言了該寺的位置與其攝受的徒衆。建設該寺之前有四座舍利塔被豎立在十方以清淨地基,使其成爲吉祥之地。
西元一O四O年,尊貴的阿底峽尊者(982—1053)從印度至西藏行經此地時,據說做了多次頂禮及供養。他在山邊接連地感知到種子字啥,七個種子字迪,及種子字吽,因而授記該地將出現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七位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以及一位金剛手菩薩的化身,使之成爲一切衆生幸福的泉源。在這個佛陀與蓮師授記的吉祥地方,昆恭卻嘉波創建了薩迦寺,從之出現今日所傳稱的薩迦巴。此時昆族在修學甯瑪傳承之外,也研習流傳于十一世紀西藏新傳密法的理論與方法。特別是以卓彌大譯師(994-1078)與其弟子,所傳持的“道果”最爲重要。
十二、十叁世紀時,薩迦傳承在西藏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中,躍升至顯著的地位;這大部分要歸功于薩迦初祖——薩千貢噶甯波(1092—1158)、薩迦二祖——索南策摸(1142—1182)、薩迦叁祖——紮巴蔣稱(1147—1216)、薩迦四祖——薩迦班智達(1182—1251)及薩迦五祖——法王八思巴(1235-1280)在弘傳教證二法上的努力。
昆恭卻嘉波之子——薩千貢噶甯波,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殊勝的大菩薩、叁界之尊,及尋求解脫者的導引。當他十二歲時,依止上師拔日大譯師(1040—1111),專一不移地修持了六個月,感得文殊師利菩薩親自現身,賜給他“離四執”的教法,于是薩千貢噶甯波于刹那間,了悟一切圓滿佛道之要點皆含攝于此教法中。他還精通一切當時所有西藏、印度聖人與成就者所傳授的顯密教法,特別是他持有印度大成就者昆瓦巴的道果遠近傳承。
他的兒子索南策摸證悟一切成就之內相,親見諸多本尊並擁有天眼通的天賦本能,能同時在不同地方示現六種色身傳法與灌頂,圓寂時即身化爲虹光身消失在一片光明中,即身圓滿究竟佛果。
索南策摸的弟弟紮巴蔣稱,十一歲時即升座說法、辯才無礙:每日毫無間斷地禅修七十種密法,曾以神通阻止日蝕發生,具足前往不同的佛刹的能力。
紮巴蔣稱的侄子——薩迦班智達慶喜幢,是薩迦派和漢地淵源之始,他是文殊師利的化身,能立刻通曉一切教法,並獲得清晰的理解,對其他一切知識亦然。他從無數印度、尼泊爾、喀什米爾和西藏上師處受教,透過研習、深思和禅修,成爲一位深廣的智慧藏者,與精通一切教法的大師。並進一步透過教授、辯論和著書立說顯揚正法。
薩迦班智達是第一位在辯論中,大敗印度外道學者的西藏人,聲譽因此遍揚全印度。他同時也是西藏第一位叁因明、和十明的邏輯探究傳承的創始者。由于薩迦班智達身、語、意的功德如同尊勝法幢般爲一切衆生所見,使得漢地的蒙古統治者——王子闊端汗(1206—1251),極爲渴望見到他明月般的皎淨顔容,特派使臣邀他前往內地。在一心禱願後,薩迦班智達決定接受其邀請以利益衆生。闊端是元太宗窩闊臺次子、元定宗貴由的胞弟,具足無量財富和世間成就,正在找尋能夠引導解脫的全知上師。他堅持邀請薩迦班智達這位藏地最偉大的聖者擔負此任,薩迦班智達果然也如其所願地成爲漢地的殊勝莊嚴。薩迦班智達在應邀前往漢地後,首先以獅子吼觀音法治好闊端汗的病,使他生起無比信心。但是有天當他正在教授“金光明經”,講到龜無毫發時,闊端汗與其侍從決定要考驗他一下。因此,闊端王子要求一位漢地幻術師在湖邊變現一座幻化之寺,然後邀請薩迦班智達與他在那相會。在圓滿的禅修境界中,薩迦班智達不動聲色地投花加持該廟,說:如果我已具足八地菩薩以上證量,這座寺院就會成真。結果幻術師果然無法收回其幻術,該寺竟由幻成真。王子闊端與隨從們于是充滿信心,並賜該寺名爲幻化寺,該寺位于甘肅涼州,也就是今天的武威,直到民初方毀于甘肅大地震,只剩地基殘址可尋。
法王八思巴是賢劫千佛第五十五佛的化身,他和叔父薩迦班智達一起到漢地,後來受到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在位)的邀請,在漢地弘揚佛法以利益衆生。每年度僧數以千計,有次在漢地對向七萬僧侶傳法時,他還捐賜巨額的黃金和其他財寶。
八思巴藉著精湛的辯論,擊敗七位精通仙術的道教徒,並使他們轉而皈依佛法。並造蒙古新字以回應忽必烈的摯誠請求,元世祖忽必烈在帝師之外,加封D寶法王。使八思巴首開D寶法王冊封先例,並爲元明二朝沿用爲冊封西藏佛教領袖的最高封號。
八思巴成爲了忽必烈最上供養的對象的同時,也身爲藏地叁區的宗教和世俗統領者。雖身爲薩迦派領袖,但他對佛教各種不同宗派均一視同仁。
從那時起,薩迦傳承和它的兩個主要支派——由哦千貢噶桑波(1382-1457)創立的哦支派,與茶千羅搜嘉措(1494—1556)所創立的茶支派,便以無數赫赫有名瑜珈士、和學者的世俗與精神加持爲嚴飾。
現在的薩迦傳承,在第四十一任薩迦法王(1945—)的慈悲領導下,正往西藏以外的印度、東南亞、北美和歐洲播種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