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道論 第四 說地遍品▪P8

  ..續本文上一頁滅之故。其次在(未達安止定)有種種轉向的第二禅的行中,雖然舍斷憂根,但因尋伺之緣而遇身的疲勞及心的苦惱之時,則憂根可能生起,若無尋伺則不生起,憂根生起之時,必有尋伺。在二禅的近行中是不斷尋伺的,所以那裏可能有憂根生起,但在二禅的安止中則不然,因爲已斷憂根生起之緣故。次于第叁禅的近行中,雖然舍斷樂根,但由喜所起的勝色遍滿之身,樂根可能生起的,第叁禅的安止定則不然,因在第叁禅中對于樂之緣的喜業已滅盡故。于第四禅的近行中,雖然舍斷喜根,但仍近(于喜根)故,因爲未曾以證安止定的舍而正越(喜根),故喜根是可能生起的,但第四禅(的安止)中則不生起喜根。是故說「生起苦根于此(初禅)滅盡」及采用彼彼(二禅至四禅)(滅)「盡」之說。

  (問)若像這樣的在彼彼諸禅的近行中舍斷此等諸受,爲什麼要在這裏總合的說出?

  (答)爲了容易了解之故。因爲這裏的「不苦不樂」即是說不苦不樂受,深微難知,不易了解。譬如用了種種方法向此向彼亦不能去捕捉的凶悍的牛,牧者爲了易于捕捉,把整群的牛都集合到牛欄裏去,然後一一的放出,等此(凶悍的牛)亦依次出來時,他便喊道:「捉住它!」這便捉住了。世尊亦然,爲令易于了解,把一切受總合的說出。即是總合的指示諸受之後而說非樂非苦非喜非憂,此即不苦不樂受,于是便甚容易了解。

  其次當知也是爲了指示不苦不樂的心解脫之緣而如是說。即是樂與苦等的舍斷爲不苦不樂的心解脫之緣。即所謂:「賢者,依四種爲入不苦不樂的心解脫之緣。賢者,茲有比庫舍于樂故(舍于苦故,先已滅喜與憂故,以不苦不樂舍念清淨故),第四禅具足住。賢者,這便是四的爲入不苦不樂的心解脫之緣」。

  或如身見等是在他處舍斷的,但爲了贊歎第叁道(阿那含向)亦在那裏說舍;如是爲了贊第四禅,所以彼等亦在這裏說。

  或以緣的破滅而示第四禅中的極其遠離于貪瞋,故于此處說。即于此等之中:樂爲喜的緣,喜爲貪的緣,苦爲憂的緣,憂爲瞋的緣,由于樂的破滅,則四禅的貪瞋與緣俱滅,故爲極遠離。

  「不苦不樂」──無苦爲不苦,無樂爲不樂,以此(不苦不樂之語)是表示此中的樂與苦的對治法的第叁受,不只是說苦與樂的不存在而已。第叁受即指不苦不樂的舍而言。以反對可意與不可意的經驗爲相,中立爲味(作用),不明顯(的態度)爲現起(現狀),樂的滅爲足處(近因)。

  「舍念清淨」──即由舍而生的念的清淨。在此禅中念極清淨,而此念的清淨是因舍所致,非由其它,故說「舍念清淨」。《分別論》說:「此念由于此舍而清淨、遍淨、潔白,故說舍念清淨」,當知使念清淨的舍,是中立之義,這裏不是念清淨。其實一切與念相應之法亦清淨。但只以念的題目(包含一切相相應法)而說。

  雖然此舍在下面的叁禅中也存在,譬如日間雖亦存在的新月,但爲日間的陽光所奪及不得其喜悅與自己有益而同類的夜,所以不清淨不潔白,如是此中舍之新月爲尋等敵對法的勢力所奪及不得其同分的舍受之夜,雖然存在,但在初等叁禅中不得清淨。因彼等(叁禅中的舍)不清淨,故俱生的念等亦不清淨。猶如日間不明淨的新月一樣。所以在彼等下禅中,連一種也不能說是「舍念清淨」的。可是在此(四禅中)業已不爲尋等敵對法的勢力所奪,又獲得了同分的舍受的夜,故此中舍的新月極其清淨。因舍淨淨故,猶如潔淨了的月光,則俱生的念等亦得清淨潔白。是故當知只有此第四禅稱爲「舍念清淨」。

  第四──照數目的次第爲第四;或以入定在第四爲第四。

  次說「一支舍離,二支具備」。當知舍于喜爲一支舍離;同時那喜是在同一過程中的前面的諸速行心中便斷了,所以說喜是第四禅的舍斷支。舍受與心一境性的二支生起爲二支俱備。余者如初禅中說。

  茲已先說四種禅的修習法。

  (五種禅)(第二禅)其次希望于五種禅生起的人,自熟練的初禅出定,覺得此定是近于敵對的五蓋,因尋粗故禅支亦弱,見此(初禅的)過失已,于第二禅寂靜作意,取消了對于初禅的希求,爲證第二禅,當作瑜伽行。自初禅出定之時,因他的念與正知的觀察禅支,僅有尋粗起,而伺等則寂靜(現起)。此時爲了舍斷他的粗支而獲得寂靜支,他于同一的相上「地地」的數數作意,即如前述而第二禅生起。此第二禅僅以尋爲舍斷支,而伺第四種爲具備支。余者如前述。

  (第叁禅)如是證得第二禅時,已于前述的五行相習行自在,並自熟練的第二禅出定,覺得此定依然是近于敵對的尋,因伺粗故禅支亦弱,見此第二禅的過失已,于第叁禅寂靜作意,取消了第二禅的希求,爲證第叁禅,當修瑜伽行。自第二禅出定之時,因他的念與正知的觀察禅支,僅有伺粗起,而喜等則寂靜(現起)。此時爲了舍斷粗支,爲了獲得寂靜支,于同一相上(地地)的數數作意,如前述而第叁禅生起。此第叁禅只以伺爲舍支,猶如四種法中的第二禅,以喜第叁種爲具備支,余者如前說。

  便是將四種法中的第二種,分爲五種法中的第二及第叁兩種。于是四種法中的第叁禅成爲五種法中的第四禅,第四禅成爲第五禅(四種法的初禅即爲五種法的初禅)。

  爲諸善人所喜悅而造的清淨道論,于論定的修習中,成就第四品,定名爲地遍的解釋。

  

  

《清淨道論 第四 說地遍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