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如何去除煩惱
第一節、培育戒定慧
應該怎樣去除這些煩惱呢?
佛教將斷除煩惱的方法叫做修行。
修行,又叫禅修,巴利語bhàvanà。
bhàvanà是什麼意思呢?
是培育!
培育什麼呢?
培育戒、定、慧!
戒定慧合稱爲叁學,即叁項訓練。
其中,戒是指道德、品行;
定是指心的平靜;
慧,是智慧。
大家認爲道德品行是好還是不好啊?大家喜歡道德敗壞,還是喜歡品德高尚呢?
內心的平靜是好還是不好啊?大家喜歡煩躁,還是喜歡內心平靜呢?
有智慧好還是不好啊?大家喜歡智慧,還是喜歡愚癡呢?
佛陀教導我們需要培育的就是這叁學:
1. 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2. 修定——致力于內心平靜;
3. 修慧——培育智慧。
戒定慧叁學是次第的關系,即循序漸進的關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升智慧。
有些經典也將戒定慧叁學分爲八個部分,稱爲“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其中,正見和正思惟屬于慧學,正語、正業和正命屬于戒學,正精進、正念與正定屬于定學。也就是說:修習八支聖道即是在培育戒定慧。
不要認爲修行就是枯坐蒲團、不吃人間煙火。所謂的修行,就是修習戒、定、慧,培育品德、平靜和智慧。
煩惱根深蒂固,想要斷除煩惱不是件輕而易舉、想斷就斷的事,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煩惱由粗到細分叁個層次,修行也是由低到高分叁個階段。修行的叁個階段分別可以去除叁個層次的煩惱,即:
1. 通過持戒去除違犯性煩惱;
2. 通過修定去除困擾性煩惱;
3. 通過修慧去除潛伏性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