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65· 玉林通琇禅師悟道因緣

  465.玉林通琇禅師悟道因緣

  湖州報恩玉林通琇禅師,磬山天隱圓修禅師之法嗣,俗姓楊,常州江陰人。通琇禅師十九歲投磬山天隱圓修禅師出家,並受具足戒,後奉命充當侍者,隨堂坐香。

  一天晚上坐香,還未開靜(坐香完畢,擊板爲號),通琇禅師便走出禅堂,來到丈室。

  圓修禅師見了,便問:“今日香完何早?”

  通琇禅師道:“自是我不去坐也。”

  圓修禅師道:“見甚道理不去坐?”

  通琇禅師道:“即今亦無不坐。”

  圓修禅師聞言,蓦地從案頭上拈起《石屋錄》,問通琇禅師:“者(這)個是甚麼?”

  通琇禅師道:“卻請和尚道。”

  圓修禅師道:“你不道,教老僧道。”

  通琇禅師道:“情知和尚不敢道。”

  圓修禅師道:“《石屋錄》。我爲甚不敢道?”

  通琇禅師道:“隨他去也。”

  圓修禅師道:“贓誣老僧!”

  通琇禅師一時無言以對,透過不得,不覺淚如雨下。

  那天晚上,通琇禅師從丈室退出之後,站在圓修禅師的單寮附近,一夜未曾合眼,心裏一直想著圓修禅師

  前面所說的話。

  到五更的時候,圓修禅師將他喚進寮房中,安慰道:“不用急,我爲你舉則古話。當初有個龐居士,初見人時,也似你一般,孤孤迥迥,開口便問人“不與萬法爲侶者是誰”。馬祖當時爲甚踏向前一步,雲“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與汝道”?”

  通琇禅師道:“某有一頌。”

  圓修禅師道:“汝頌雲何?”

  通琇禅師遂呈頌雲:

  “不侶萬法的爲誰,誰亦不立始親渠。

  有意馳求轉睽隔,無心識得不相違。”

  圓修禅師道:“不問你不侶萬法,要你會一口吸盡西江水。”  

  通琇禅師一聽,言下大悟,遂拂袖而出。

  從此以後,通琇禅師機辯大發,凡有诘問,皆當機不讓,應對無滯。

  通琇禅師悟道後,一度于蓉城江幹閉關隱修。適逢圓修禅師移住武康報恩寺接衆。圓修禅師多次飛書敦促通琇禅師雲:“老僧在報恩,精神日不如前,當知我必不久人世。得書即來,有最要語分付。”

  通琇禅師收到圓修禅師的書信之後,即出關前往報恩,觐省圓修禅師。

  剛到報恩,見了圓修禅師,通琇禅師先不作禮,卻直接走近前,叉手而立,說道:“狂兒國土,父不容過(這個是狂兒的國土,即便是父親,亦不許經過)。者(這)個峰頭,還是老漢住處麼?”

  圓修禅師道:“你且站下腳,與你道。”

  通琇禅師一聽,蓦地掀翻香案,拂袖而出。

  圓修禅師于是高聲道:“將拄杖來!” 

  通琇禅師遠遠地應聲道:“劍去久矣!”

  第二天,圓修禅師上堂說法。維那師准備白椎(擊椎白衆),通琇禅師喝住道:“待我問了話白椎。”

  說完,通琇禅師便問圓修禅師:“昔日大唐國裏無禅師,而今國裏還有麼?”

  圓修禅師拈起拄杖,作棒打的樣子,說道:“看棒!”

  通琇禅師于是大喝一聲,圓修禅師亦喝。

  通琇禅師接著又大雖一聲,轉身說道:“不是狂兒多意氣,只因曾透上頭關。”

  說完,便退出。

  圓修禅師于是大喝一聲,通琇禅師亦喝。

  這時,維那師開始白椎。通琇禅師遂高聲說道:“歎死氣!”

  通琇禅師得法後,初住湖州報恩。後奉清世祖(順治皇帝)之召入京,于萬壽殿大弘祖道。曾作《客問》一冊,深得清世祖之嘉許。清世祖特封賜他“大覺普濟能仁國師”之號。通琇禅師晚年回到浙江,于西天目山,創建禅源寺。後于康熙乙卯年(1675)七月,圓寂于江蘇淮安之慈雲庵。享年六十二歲。有《玉林通琇國師語錄》十二卷行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