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63· 林臯本豫禅師悟道因緣

  463.林臯本豫禅師悟道因緣

  京口夾山林臯本豫禅師(又名通豫),磬山天隱圓修禅師之法嗣,俗姓陳,號晦夫,崐山人。本豫禅師十九歲投姑蘇堯峰,從湛川禅師落發。受具足戒後,一日誦《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恍然有省。從此以後,他開始行腳遊方,初禮博山來禅師,次參密雲圓悟禅師。

  初至金粟,天色已晚。本豫禅師問圓悟禅師:“夜宿投人時如何?”

  圓悟禅師道:“者(這)裏歇不得。”

  本豫禅師道:“豈無方便?”

  圓悟禅師拈拄杖要打。

  本豫禅師接過拄杖,往回一送,說道:“看破也。”

  說完,便退出。

  後聽說天隱圓修禅師在磬山開法接衆,本豫禅師遂前往禮谒。

  圓修禅師一見本豫禅師,便問:“那(哪)裏來?”

  本豫禅師道:“武林。”

  圓修禅師又問:“怎知我者(這)裏?”

  本豫禅師道:“臭名難瞞。”

  圓修禅師道:“汙汝耳。”

  本豫禅師一聽,便大喝一聲。

  圓修禅師道:“喝後如何?”

  本豫禅師道:“猶是不知。”

  圓修禅師道:“老僧不知,你知個甚麼?”

  本豫禅師准備打圓修禅師一拳,圓修禅師道:“猶弄虛在。”

  本豫禅師于是便起身禮拜,並留在圓修禅師座下參學。

  一日,圓修禅師告訴本豫禅師道:“今時學人,不肯著實用心,所以法門寥落。”

  本豫禅師道:“雖然如是,大約過在知識。如黃龍南公,不得慈明和尚痛斥,雲何得知道出常情?”

  圓修禅師道:“豈口傳耳授之所得耶?”

  本豫禅師一聽,不覺吐舌。

  後來有一天,本豫禅師入室參禮圓修禅師。

  圓修禅師道:“我疑你不會廓侍者與華嚴相會因緣。”

  [該因緣是這樣的:守廓侍者行腳到襄州華嚴和尚會下。一日,華嚴和尚上堂雲:“大衆,今日若是臨濟、德山、高亭、大愚、鳥窠、船子兒孫,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華嚴與汝證據。”守廓侍者于是從大衆中走出,禮拜而起,然後大喝一聲,華嚴和尚亦喝。守廓侍者又喝,華嚴和尚亦喝。守廓侍者于是禮拜而起,說道:“大衆,看這老漢一場敗缺。”說完,便喝一喝,拍手歸衆。華嚴和尚于是下座歸方丈。當時風穴禅師在華嚴和尚座下當維那,上前問訊。華嚴和尚道:“維那,汝來也,叵耐(可惡)守廓適來把老僧扭掜一上,待集衆打一頓趁出。”

  風穴禅師道:“趁他遲了也。自是和尚言過,他是臨濟下兒孫,本分恁麼。”華嚴和尚方息怒。風穴禅師退出後,將此事告訴了守廓侍者。守廓侍者道:“你著甚來由勸這漢,我未問前,早要棒吃。得我話行,如今不打,搭卻我這話也。”風穴禅師道:“雖然如是,已遍天下也。”]

  本豫禅師道:“不但和尚疑某甲,盡大地人疑某甲。”

  圓修禅師道:“盡大地人疑你則可,莫使老僧疑你。”

  本豫禅師道:“恁麼則某甲罪過。”

  圓悟禅師道:“只如興化與旻德賓主四喝,化曰:“適才若是別人,叁十棒一棒也饒不得。何故?爲他會一喝不作一喝用”。那裏是他會一喝不作一喝用處?”

  [興化與旻德賓主四喝之因緣的具體內容是:廬州澄心院旻德禅師,在興化禅師座下參學。一日,遇興化禅師示衆雲:“若是作家戰將,便請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旻德禅師一聽,便從大衆中走出,禮拜而起,然後大喝一聲,興化禅師亦喝。旻德禅師又喝,興化禅師亦喝。旻德禅師于是禮拜歸衆。興化禅師道:“適來若是別人,叁十棒一棒也較不得(該吃叁十棒,一棒也不能少)。何故?爲他旻德會一喝不作一喝用。”]

  本豫旻德禅師道:“放某甲,別通個消息。”

  圓修禅師道:“不要下語。”

  本豫禅師遂作頌雲:

  “賓主相逢縱奪家,唱下從雲見活蛇。

  棒頭突出通無犯,豈作親承解撒沙。”

  圓修禅師聞其頌,遂點頭稱可。

  本豫禅師得法後,最初開法于金陵鍾山石湫。後曆遷武林寶岩、姑蘇堯峰、京口竹林等道場。

  曾有上堂法語雲:“若論此事,心不可求,智不可學,捏斷百匝千重,于中下機,一時飏卻,突出孤危,方教峻峭。都盧(全部、都、統統)收拾起來,非心非色,非如非異,要用即用,要舍即舍,要行即行,要藏即藏,擬思一毫地,便落生死關頭,到者(這)裏作麼生相救得?”接著便作偈雲:

  “五蘊山頭自在身,了然物物應天真。

  頓教直下無思議,玄要全分見本人。”

  說完,本豫禅師便卓拄杖,大喝一聲,下座。

  本豫禅師後圓寂于順治丙戌年(1646),春秋五十九歲。有《宗門誠範》及語錄行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