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34· 笑岩德寶禅師悟道因緣

  434.笑岩德寶禅師悟道因緣

  北京柳巷月心笑岩德寶禅師,隨州龍泉無聞絕學正聰禅師之法嗣,俗姓吳,大明武帝正德七年(1512),出生于金臺錦衣望族。但是,德寶禅師早年不幸,父母雙亡。

  成人後,一天,德寶禅師偶遊講肆,正好趕上一位法師在宣講《華嚴經大疏》。當他聽至《十地品》——“世尊因中,曾作金轉輪王。時有乞者,來化國城妻子,頭目手足,內外布施。王作念言:“我今若不施與,向後百年,一旦空廢,全無少益,反招悭吝過失,不若施與,空我所有,益我功德””——這一段時,恍然如大夢初醒,慨然歎曰:“千古猶今,同一幻夢。富貴功名,縱得奚益?”  

  于是,德寶禅師便決志離俗,投廣慧院大寂能禅師座下落發。當時,德寶禅師剛好二十二歲。第二年,德寶禅師受了具足戒。從此以後,他開始遊方參學,自誓今生必定要究明宗門中事。他先後禮谒過大川、月舟、古春、古拙等宗門老宿,多蒙啓發。後投關子嶺無聞絕學正聰禅師座下請益。正聰禅師是天琦本瑞禅師之法嗣。

  初禮正聰禅師,德寶禅師便問:“十聖叁賢,已全聖智,如何道不明斯旨?”

  正聰禅師一聽,便厲聲道:“十聖叁賢汝已知,如何是斯旨?速道!速道!”

  德寶禅師于是連下數十轉語,皆不契旨。

  德寶禅師深感伎倆已盡,心路俱絕,然而又不甘心就此失敗,于是奮志用功,以至寢食俱忘。

  一日,德寶禅師提著菜籃子,在溪澗邊洗菜。忽然有一根菜掉進水中,隨著水流打轉。德寶禅師捉了幾次,未能抓住。就在這個時候,他豁然大悟。

  于是他歡喜踴躍,提著籃子,跑回寺院。

  正聰禅師站在檐下,看到他喜不自勝的樣子,便問:“是甚麼?”

  德寶禅師道:“一籃菜。”

  正聰禅師道:“何不別道一句?”

  德寶禅師道:“請和尚別道來!”

  正聰禅師便轉身回丈室去了。

  到了晚上,德寶禅師來到丈室請益。

  爲了勘驗他,正聰禅師便舉靈雲睹桃花而悟道、趙州庭前柏樹子等公案,诘問德寶禅師。德寶禅師皆一一應答無滯。

  接著,正聰禅師又舉玄沙師備禅師“敢保老兄未徹”之公案,诘問德寶禅師。

  [玄沙師備禅師“敢保老史未徹”之公案:福州靈雲志勤禅師,初在沩山靈祐禅師座下,因見桃華而悟道,遂作偈曰:“叁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沩山禅師覽偈後,遂勘驗他,志勤禅師所答皆一一符契宗旨。沩山禅師于是給予印可,並囑咐道:“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善自護持。”後有一位僧人將此事告訴了玄沙師備禅師,玄沙禅師道:“谛當甚谛當,敢保老兄未徹在。”衆人皆疑此語。因爲沩山禅師是一代宗師,他是不隨便印可人的。他既印可志勤禅師,志勤禅師必定是開悟無疑。但是玄沙師備禅師卻不肯。從此以後,玄沙禅師的這句話,便成爲宗門大德用來勘驗學人的一個重要話頭。]

  德寶禅師道:“賊入空室。”

  正聰禅師道:“者(這)則人案不草草。”

  德寶禅師一聽,便大喝一聲,拂袖而出。

  第二天早晨,德寶禅師又入室問訊,然後侍立一旁。

  正聰禅師旁顧侍僧,故意道:“汝等欲解作活計,這上座便是活樣子也。”

  德寶禅師于是又震威一喝,拂袖而出。

  後來,德寶禅師又前往襄陽,參禮大覺圓禅師。大覺圓禅師門庭高峻,不輕易接受人挂單。在自辦粥飯的前提下,德寶禅師終于得到許可,留在座下請益。

  一日,德寶禅師入室參禮。

  大覺禅師先舉數則公案诘問德寶禅師,德寶禅師皆能應對無滯。

  大覺禅師于是說道:“若以今時諸方,子當絕類,爲不可測人。今則不然,老僧將以一則爛熟底因緣問你——昔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大悟。——既不涉有無,良久亦是閑名,正恁麼時,外道悟個甚麼?”

  德寶禅師正要開口答話,大覺禅師急忙用手悟住他的嘴,說道:“止!止!猶更挂唇齒在!”

  德寶禅師終于言下釋然,說道:“可謂東土衲僧,不及西天外道。”遂作偈曰:

  “自笑當年畫模則,幾番紅了幾番黑。

  如今謝主老還鄉,那管平生得未得。”

  大覺禅師一聽,便贊歎道:“奇哉,斯人!是從上果地中語也!”

  大覺禅師圓寂後,德寶禅師又重新回到關子嶺,參禮正聰禅師。

  一日,天氣寒冷。正聰禅師令德寶禅師生爐子。

  其間,正聰禅師趁機便問:“人人有個本來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處?”

  德寶禅師道:“一火焚之。”

  正聰禅師道:“恁麼則子無父母耶?”

  德寶禅師道:“有則有,只是佛觑不見。”

  正聰禅師道:“子還見麼?”

  德寶禅師道:“某亦不見。”

  正聰禅師道:“子何不見?”

  德寶禅師道:“若見,則非真父母。”

  正聰禅師一聽,大喜。

  德寶禅師于是又呈偈曰:

  “本來真父母,曆劫不曾離。

  起坐承他力,寒溫亦共和。

  相逢不相見,相見不相識。

  爲問今何在,分明呈似師。”

  正聰禅師閱偈後,遂印可道:“如是如是!只此一偈,堪紹吾宗。”說完,便作偈相贈雲:

  “汝心即我心,我心本無心。

  無心同佛心,佛心同我心。”

  “佛如轉輪王,佛法如王命。

  佛子豎法幢,能令邪作正。”

  說完偈子,正聰禅師又咐囑道:“汝谛受持,遇緣熟者,智愚皆度。續佛慧命,須待其人。”

  德寶禅師得法受記後,繼續留在正聰禅師座下,執侍有年。後辭師出世接衆,先後住持過圓通、南寺、鹿苑、慈光、善果等道場。

  德寶禅師接衆期間,曾有人入室請益《金剛經》中“爲人所輕賤”之語——

  “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隨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德寶禅師于是問那僧:“汝有疑否?”

  那僧回答道:“有疑。”

  德寶禅師道:“有疑則爲人輕賤,無疑則應隨惡道。”

  那僧一聽,便沈吟,茫然不知所以。

  德寶禅師又問:“會麼?”

  那僧道:“不會。”

  德寶禅師道:“把出你不會底來看。”

  那僧道:“不會,教某甲把出個什麼?”

  德寶禅師道:“汝之罪業劃然消矣!”

  那僧于是歡喜禮謝而去。

  又有一僧入室參請,問德寶禅師:“承聞諸佛出世,爲一大事因緣,請問和尚,如何是大事因緣?”

  德寶禅師道:“著衣吃飯,屙屎放尿。”

  那僧對德寶禅師的回答非常不滿意,連禮都沒有行,就徑直走了。

  德寶禅師于是將那僧喚回,作偈示之,雲:

  “諸佛出于世,唯爲大因緣。

  屙屎並放尿,饑餐困打眠。

  目前緊急事,人只欲上天。

  談玄共說妙,遭罪又輸錢。”

  那僧一聽,便慚愧作禮而去。

  德寶禅師晚年退居北京柳巷,後圓寂于萬曆辛巳年(1581),春秋七十歲。生前有語錄《笑岩集》行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