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覺源慧昙禅師悟道因緣
金陵天界覺源慧昙禅師,金陵龍翔笑隱大欣禅師之法嗣,俗姓楊,天臺人。慧昙禅師十六歲出家,受具足戒後,即前往中竺,投笑隱大欣禅師座下參學。
初禮笑隱禅師,慧昙禅師便備陳求道之懇切。
笑隱禅師呵斥道:“從門入者,即非家珍。道在自己,奚向人求?”
慧昙禅師退出之後,恍然有所省悟,于是發誓今生決意要探明宗門中事。
一日,笑隱禅師升座說法,舉百丈野狐禅之公案——
百丈懷海禅師每上堂,有一老人隨衆聽法。一日,衆退,唯老人不去。百丈禅師問“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某對雲:“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義不詳)脫野狐身。”師曰:“汝問。”老人曰:“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師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禮曰:“某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乞依亡僧律送。”百丈禅師于是令維那白椎告衆,食後送亡僧。大衆聚議,一衆皆安,涅槃堂又無病人,何故如是?食後師領衆至山後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慧昙禅師剛一聽完此公案,便豁然大悟,欣喜道:“佛法落吾手矣!只爲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笑隱禅師便問道:“汝見何道理?”
慧昙禅師伸出雙手,說道:“不值半分錢。”
笑隱禅師于是點頭稱是。
後來有一天,慧昙禅師入室請益。
剛入門,笑隱禅師便問:“何處來?”
慧昙禅師道:“遊山來。”
笑隱禅師又問:“笠子下拶破洛浦,遍參底作麼生?”
慧昙禅師道:“未入門時呈似和尚了也。”
笑隱禅師道:“即今因甚不拈出?”
慧昙禅師正要開口應答,笑隱禅師便大喝一聲。
慧昙禅師終于大徹,從此心中脫然無礙。
爲了進一步勘驗他,一日,笑隱禅師見到慧昙禅師,便伸出雙手,說道:“八字打開了也,因甚不肯承當?”
慧昙禅師道:“休來鈍置!”
[鈍置,愚弄,使顯得不靈利、不聰明。]
笑隱禅師道:“近前來,爲汝說。”
慧昙禅師卻掩著耳朵,徑直走了出去。
慧昙禅師悟道後,曾奉诏進京,參加在太平興國寺舉辦的大型超薦法會,被推爲首座,後又奉命升座說法。慧昙禅師的講法,窮理盡性,深入淺出,觀衆聽了,皆驚歎不已。皇帝非常高興,想讓他還俗當官,但是被他婉言謝絕了。
慧昙後于鳳陽槎峰開法接衆。
大明洪武元年,慧昙禅師奉诏住持大天界寺,並得賜“演梵善世利國崇教大禅師”的稱號。
在幫助大明王朝和平收複西域各國的過程中,慧昙禅師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從洪武叁年(1370)開始,慧昙禅師奉诏出使西域各國。他一路上置個人生死于度外,不憚辛苦,利用佛教,遊說各國,使他們歸服明朝,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洪武四年(1371 )九月,慧昙禅師因病圓寂于西域的合剌國。他的舍利被隆重地安葬在合剌國釋尊舍利塔中。洪武九年,與慧昙禅師一起出使西域的同伴回到大明帝都金陵。當得知慧昙禅師爲國鞠躬盡瘁,客死他鄉的時候,皇上嗟悼不已,後令人將慧昙禅師生前用過的衣缽,建塔安放在金陵雨花臺之左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