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92· 玉泉昙懿禅師悟道因緣

  292.玉泉昙懿禅師悟道因緣

  福州玉泉昙懿禅師,大慧宗杲禅師之法嗣。出家後,久依圓悟克勤禅師參學,自謂已達不疑之地。南宋紹興初年(1131),昙懿禅師出世于興化祥雲,一時法席頗盛。

  後來,大慧宗杲禅師來福建弘化。宗杲禅師知道他所見尚未谛當,于是寫信給他,讓他前來。昙懿禅師卻遲遲不應。

  于是,宗杲禅師便在小參的時候,對昙懿禅師的種種見處加以痛斥,並張榜告諸四衆。

  昙懿禅師不得已,只好在結夏期間,破例(佛製戒律,結夏期間是不許外出的)前來禮谒宗杲禅師。

  宗杲禅師于是仔細地勘驗了昙懿禅師的證悟,說道:“汝恁麼見解,敢嗣圓悟老人邪?”

  昙懿禅師一聽,感到非常慚愧,于是便辭掉了所住持的寺院,一心親近宗杲禅師。

  一日,昙懿禅師入室參禮。

  宗杲禅師問:“我要個不會禅底做國師。”

  昙懿禅師道:“我做得國師去也。”

  宗杲禅師于是大喝一聲,將他趕出丈室。

  過了一段時間,宗杲禅師告訴昙懿禅師說:“香嚴悟處不在擊竹邊,俱胝得處不在指頭上。”

  昙懿禅師一聽,終于頓明宗旨。

  宗杲禅師這才給予印可。

  昙懿禅師後出世,住玉泉接衆。

  其間,昙懿禅師曾前往南泉小溪,看望宗杲禅師。宗杲禅師特地升座說法,舉雲門示衆之公案——

  一日,雲門文偃禅師拈拄杖示衆雲:“凡夫實謂之有,二乘析謂之無,緣覺謂之幻有,菩薩當體即空。衲僧見拄杖子但喚作拄杖子,行但行,坐但坐,總不得動著。”

  舉完此公案,宗杲禅師便提唱道:“我不似雲門老人,將虛空剜窟。”說到這裏,宗杲禅師蓦地拈起拄杖雲:“拄杖子不屬有,不屬無,不屬幻,不屬空。”然後卓一下拄杖,繼續說道:“凡夫、二乘、緣覺、菩薩,盡向這裏,各隨根性,悉得受用。唯于衲僧分上,爲害爲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進一步,則被拄杖子迷卻路頭;退一步,則被拄杖子穿卻鼻孔。即今莫有不甘底麼?試出來與拄杖子相見。如無,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正恁麼時合作麼生?”說完,宗杲禅師便下座,請昙懿禅師爲衆拈提。

  昙懿禅師于是登座,先向宗杲禅師致謝,然後提舉前面的公案,說道:“適來堂頭和尚恁麼批判,大似困魚止泺(po,同“泊”),病鳥棲蘆。若是玉泉(昙懿禅師自指)則不然。”說到這裏,昙懿禅師便拈起拄杖道:“拄杖子能有、能無、能幻、能空,凡夫、二乘、緣覺、菩薩,”昙懿禅師卓一下拄杖,繼續說道:“向這裏百雜碎。唯于衲僧分上,如龍得水,似虎靠山。要行便行,要坐便坐。進一步則乾坤震動,退一步則草偃風行。且道不進不退一句作麼生道?”良久,又道:“閑持經卷倚松立,笑問客從何處來?”

  從昙懿禅師的這段提唱來看,大有“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的氣魄。實際上,師資二人,並不矛盾:一個即體,即體則官不容針,一個即用,即用則私通車馬,體用如如,方便即是究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