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90· 開善道謙禅師悟道因緣

  290.開善道謙禅師悟道因緣

  建甯府(又稱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瓯)開善道謙禅師,大慧宗杲禅師之法嗣,本郡人。道謙禅師出家後,即遊方參學。曾前往京師,依圓悟克勤禅師,無有省發。後依大慧宗杲禅師,居泉南。宗杲禅師後來移居徑山,開法接衆,道謙禅師亦隨往而執侍。

  一日,宗杲禅師令道謙禅師前往長沙給紫岩居士張公送信。道謙禅師很不願意去,心想:“我參禅二十年,無入頭處。更作此行,決定荒廢。”

  他的友人宗元禅師聽說之後,叱責他道:“不可在路便參禅不得也,去,吾與汝俱往。”

  道謙禅師不得已,只好前往長沙。

  在途中,道謙禅師流著眼淚,告訴宗元禅師說:“我一生參禅,殊無得力處。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應去?”

  [這一句話,道出天下很多學人的共同心病:喜靜不喜動,執著于寺院裏的用功形式,在世俗的生活中提不起工夫。從宗門的角度看,這仍然是一種二邊執著。真正的禅是不分時間、地點和場合的。象六祖所說,“掄刀上陣亦得”。]

  宗元禅師道:“你但將諸方參得底,悟得底,圓悟(克勤)、妙喜(宗杲)爲你說得底,都不要理會。途中可替底事,我盡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承當、應付)。”

  道謙禅師便問:“五件者何事,願聞其要。”

  宗元禅師道:“著衣吃飯,屙屎放尿,駝(同“馱”,背負)個死屍路上行。”

  [這一段開示真是高妙!說其高妙,仔細一想,亦不過是一句大實話而已。宗下所講的本分事本來就是如此平淡,並不像有些人所宣揚的那樣玄之又玄。]

  道謙禅師一聽,言下領旨,高興得不覺手舞足蹈。

  宗元禅師道:“你此回方可通書。宜前進,吾先歸矣。”

  于是宗元禅師當即回到徑山,道謙禅師則繼續前往長沙,半年才回來。

  宗杲禅師一見道謙禅師,大喜,說道:“建州子,你這回別(與以往不同)也。”

  道謙禅師後回建州開善寺,弘法化衆。

  道謙禅師曾一則上堂法語中,提出了“四路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道謙禅師的禅關之險,雖無棒喝之威,卻有殺人不見血之妙用:

  “壁立千仞,叁世諸佛,措足無門。是則是,太殺不近人情。放一線道,十方刹海,放光動地。是則是,爭奈和泥合水。須知通一線道處壁立千仞,壁立千仞處通一線道。橫拈倒用,正按傍提,電激雷奔,崖頹石裂。是則是,猶落化門。到這裏壁立千仞也沒交涉,通一線道也沒交涉,不近人情、和泥合水總沒交涉。只這沒交涉,也則沒交涉。是則是,又無佛法道理。若也出得這四路頭,管取乾坤獨步。且獨步一句作麼生道?莫怪從前多意氣,他家曾踏上頭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