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西禅鼎需禅師悟道因緣
福州西禅懶庵鼎需禅師,大慧宗杲禅師之法嗣,俗姓林,本郡人。鼎需禅師幼時即中進士,聲名大振。二十五歲時,因讀《遺教經》,恍然有出世志,驚呼道:“幾爲儒冠誤!”
于是他決定離家修道,但是母親不同意,並爲他定下了娶親的日子。鼎需禅師堅決拒絕娶親,說道:“夭桃紅杏,一時分付春風。翠竹黃花,此去永爲道伴。”母親沒有辦法,只好聽許。于是鼎需禅師便往依保壽樂禅師落發。受具足戒後,鼎需禅師開始遊方參學,一錫江湖,遍參名宿。後又歸到故裏隱修,結庵于羌峰絕頂,足不下山者叁年。後應上封佛心本才禅師之邀請,出山,于大乘充當首座,經常诘問來參者“即心即佛”之公案。
當時,大慧宗杲禅師結庵于洋嶼,名曰妙喜。鼎需禅師的朋友彌光禅師就在宗杲禅師座下,得悟心性。彌光禅師寫信告訴鼎需禅師說:“庵主(指宗杲禅師)手段,與諸方別。可來少款(逗留),如何?”
鼎西禅師很自負,自認爲已經是飽參之士,用不著再參禮,因此沒有接受彌光禅師的建議。彌光禅師怕他錯過悟道的機會,于是設計,邀請鼎需禅師前來赴齋。鼎需禅師終于來到了妙喜庵。
鼎需禅師來到妙喜庵的時候,正趕上宗杲禅師爲諸徒衆入室講法。鼎需禅師于是隨喜請益。
宗杲禅師當時正好爲大衆舉馬祖即心即佛之公案(鼎需禅師自己也一直用這個公案來诘問學者)——
有僧問馬祖:“如何是佛?”馬祖道:“即心是佛。”
舉完此公案,宗杲禅師接著便問大衆:“作麼生(大衆如何理會這個公案)?”
鼎需禅師于是從大衆中走出,下了一轉語。
宗杲禅師一聽,便大聲诟罵道:“你見解如此,敢妄爲人師耶?”
鼎需禅師開始不服,還爲自己辯解。于是宗杲禅師便鳴鼓集衆,在普說(普集大衆說法)的過程中,將鼎需禅師的平生珍重得力處,一一斥爲邪解。
鼎需禅師于是淚流滿面,不敢仰視,心裏默想道:“我之所得,既爲所排,西來不傳之旨,豈止此耶?”
于是他便決定留下來,拜宗杲禅師爲師。
一日,宗杲禅師問他:“內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麼時如何?”
鼎需禅師正想開口應答,宗杲禅師拿起竹篦,照他的背脊,連打叁下。
鼎需禅師終于豁然大悟,厲聲喊道:“和尚已多了也!”
宗杲禅師又打了他一下。
這時,鼎需禅師便禮拜。
宗杲禅師笑道:“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說完,便作偈給予印可,偈雲:
“頂門豎亞摩醯眼,肘後斜懸奪命符。
瞎卻眼,卸卻符,趙州東壁挂葫蘆。”
從此以後,鼎需禅師聲名四布,喧動叢林。
鼎需禅師悟道後,住福州西禅寺,開法接衆。
曾有上堂法語雲:“懶翁懶中懶,最懶懶說禅。亦不重自己,亦不重先賢。又誰管你地,又誰管你天。物外翛(xiao)然無個事,日上叁竿猶更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