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85· 護聖居靜禅師悟道因緣

  285.護聖居靜禅師悟道因緣

  潼川府(治所在今四川叁臺)護聖愚丘居靜禅師,大隨元靜禅師之法嗣,俗姓楊,成都人。居靜禅師十四歲出家,禮白馬安慧禅師爲師。後聽說大隨南堂元靜禅師有道望,遂往依其座下參學。

  一日,大隨禅師舉香嚴“枯木裏龍吟”之話頭——

  有僧問香嚴和尚:“如何是道?”香嚴和尚道:“枯木裏龍吟。”那僧又問:“如何是道中人?”香嚴和尚道:“髑髅裏眼睛。”

  大隨禅師舉此公案,诘問居靜禅師。經過幾個回合的住返酬诘,居靜禅師終于言下大悟。

  爲了進一步勘驗居靜禅師,一日,大隨禅師問:“莫守寒岩異草青,坐卻白雲宗不妙。汝作麼生?”

  居靜禅師道:“且須揮劍。若不揮劍,漁父棲巢。”

  大隨禅師一聽,驚詫道:“這小厮兒!”

  居靜禅師于是禮拜而去。  

  居靜禅師悟道後,即前往東岩住山,生活極爲貧苦。居靜禅師曾在一則上堂法語中提到了這種生活:

  “月生一,東岩乍住增愁寂。

  紅塵世路有多端,米面食儲無顆粒。

  崖爲伴,泉爲匹,飒飒清風來入室。

  山王土地暗中忙,雲版鍾魚偷淚滴。

  世人莫道守空岩,亦有東籬打西壁。”

  在接衆時,居靜禅師常常提及“十門”,要求學人各自印證,他說:

  “參學至要,不出先南堂(大隨元靜禅師)道:最初句及末後句,透得過者,一生事畢。倘或未然,更與你分作十門,各各印證自心,還得穩當也未?一、須信有教外別傳。二、須知有教外別傳。叁、須會無情說法與有情說法無二。四、須見性如觀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穩密。五、須具擇法眼。六、須行鳥道玄路。七、須文武兼濟。八、需摧邪顯正。九、須大機大用。十、須向異類中行。凡欲紹隆法種,須盡此綱要,方坐得這曲錄(刻木屈曲貎)床子(禅床),受得天下人禮拜,敢與佛祖爲師。若不到恁麼田地,只一向虛頭,他時異日,閻老子未放你在。”

  後來,有一位學人分別就這十門,一一作頌,呈給居靜禅師。居靜禅師以頌答曰:

  “十門綱要掌中施,機會來時自有爲。

  作者不須排位次,大都首末是根基。”

  末法時代,去聖日遙,明眼人難遇,在這種情況下,修禅者要避免走彎路,非常不容易。居靜禅師提出的這“十門”,應該說是一個比較可靠的參照標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