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65· 中竺中仁禅師悟道因緣

  265.中竺中仁禅師悟道因緣

  臨安府中天竺□(同“拗”,ao)堂中仁禅師,圓悟克勤禅師之法嗣,洛陽人。中仁禅師少年時投東京奉先院出家,北宋徽宗宣和初年(1119)落發得度,受具足戒後,一度往來于叁藏譯經場所,專攻經論。但是,他對于宗門之事,卻未曾信人。

  當時,圓悟克勤禅師居于甯寺接衆。

  一天淩晨,中仁禅師入天甯寺禮谒圓悟禅師,正好趕上圓悟禅師爲衆入室請益。中仁禅師一見圓悟禅師的威德,便生敬服之心,于是大膽地走到圓悟禅師的跟前禮問。

  圓悟禅師道:“依經解義,叁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速道!速道!”

  中仁禅師正要開口論對,圓悟禅師照著他的嘴一拳打過來,頓時一顆牙齒被打掉了,落在地上。中仁禅師當即豁然大悟。

  中仁禅師悟道後,繼續留在天甯,向圓悟禅師請益,從此師資道合,請問無間。後開法于大覺寺,不久遷住中天竺,末後又移住靈峰。

  南宋孝宗淳熙甲午年(1174)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中仁禅師奉诏入禁中升座說法。孝宗皇帝舉“不與萬法爲侶”之公案,請中仁禅師拈提(對古人現成公案,進行評點發揮,以啓發學人)。中仁禅師拈提罷,作偈頌雲:

  “秤錘搦(nuo,按、握)出油,閑言長語休。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中仁禅師接衆時,比較灑脫自由,常以閨閣中事,以逗學人之機。請看他的兩則上堂法語——

  上堂:“九十春光已過半,養花天氣正融和。海棠枝上莺聲好,道與時流見得麼?然雖如是,且透聲透色一句作麼生道?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

  上堂,舉狗子無佛性話,乃曰:“二八佳人刺繡遲,紫荊花下啭黃鹂。可憐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

  修行最關鍵的,就是要能夠透聲透色,不爲聲色所迷。避開聲色,潛入山林,作爲修行的一個階段,固然不可缺少,但是,最終還是要回到聲色中來淬火,以顯示其金剛之性。“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于此極盡歡樂之地,能否透得過?若透不過,說一千道一萬,也只是知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