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虎丘紹隆禅師悟道因緣
平江府(今江蘇蘇州)虎丘紹隆禅師,圓悟克勤禅師之法嗣,和州含山(今安徽境內)人。紹隆禅師九歲辭親出家,居佛慧院,六年以後才落發得度,並受具足戒。五年後,紹隆禅師開始遊方參學,初禮長蘆崇信禅師,得其大略。
在此期間,紹隆禅師從一行腳僧那兒偶然看到圓悟克勤禅師的語錄,便借來一讀,撫幾長歎雲:“想酢(zuo)生液,雖未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第(只)恨未聆謦欬(qing kai)耳。”于是便前往寶峰參禮湛堂文准禅師,次居黃龍叩請死心禅師,最後終于投到圓悟克勤禅師座下。
一日,紹隆禅師入室參禮克勤禅師。
克勤禅師問:“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說完便舉起拳頭問紹隆禅師:“還見麼?”
紹隆禅師道:“見。”
克勤禅師道:“頭上安頭。”
紹隆禅師一聽,當下脫然契證,便禮拜。
克勤禅師大聲叱問:“見個甚麼?”
紹隆禅師道:“竹密不妨流水過。”
克勤禅師遂予印可。
紹隆禅師悟道後,克勤禅師上他管理藏經。
有人曾經問克勤禅師:“隆藏主柔易(柔和平易)若此,何能爲哉!”
克勤禅師道:“瞌睡虎耳。”
紹隆禅師後歸故裏,住城西開聖寺接衆。建炎年間,金兵南下,紹隆禅師避難,結廬于銅峰之下。後應郡守李光之邀請,居彰教,開法接衆,次遷虎丘。一時道聲顯著。
紹隆禅師接衆,頗得克勤禅師叁寸軟舌逼拶之妙用。請欣賞他的叁則上堂法語——
1.上堂:“凡有展托(展示陳述),盡落今時。不展不托,墮坑落塹。直饒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撿點將來,自救不了。豈不見道,直似寒潭月影,靜夜鍾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拈拄杖,劃一劃雲:“劃斷古人多年葛藤,點頭石不覺拊掌大笑。且道笑個甚麼?腦後見腮,莫與往來。”
2.上堂:“目前無法,萬象林然。意在目前,突出難辨。不是目前法,觸處逢渠,非耳目之所到,不離見聞覺知。雖然如是,也須踏著他向上關捩子始得。所以道,羅籠不肯住,呼喚不回頭,佛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如是則不勞斂念,樓閣門開;寸步不移,無底籃子盛將歸。”
3.上堂:“百鳥不來春又喧,憑欄溢目水連天。無心還似今宵月,照見叁千與大千。”
自性無形無相,不可擬思言說,狀如鐵牛,把捉不得。雖然如是,若不得其活用,亦是墮坑落塹,猶在生死岸頭,算不得自在解脫。活用在何處?在萬象森然處,在見聞覺知處。然而要在無心方可契入。
紹隆禅師示寂于紹興丙辰年(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