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泐潭善清禅師悟道因緣
隆興府(今江西南昌)泐潭草堂善清禅師,黃龍祖心禅師之法嗣,俗姓何,南雄州(今廣東境內)人。出家後,遊方參學。初禮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長沙)大沩慕哲真如禅師。慕哲禅師是翠岩可真禅師之法嗣。善清禅師于大沩座下參學有年,卻一無所得,于是又前往洪州參黃龍祖心禅師。祖心禅師教他看風動幡動之話頭,可是善清禅師仍然是久參不契。
[風動幡動之話頭是這樣的--
六祖慧能從五祖得法之後,于獵人隊中混迹了十五載後,出世至廣州法性寺,正好趕上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義論不已。慧能聽見後,便上前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大衆聽了慧能的回答,無不驚詫。]
一日,善清禅師入室參請,祖心禅師問:“風幡話,子作麼生會?”
善清禅師道:“迥無入處,乞師方便。”
于是,祖心禅師便開示道:“子見貓兒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踞地,諸根順向,首尾一直,擬無不中。子誠能如是,心無異緣,六根自靜,默然而究,萬無失一也。”
善清禅師退出後,即依教奉行,從此屏息諸緣,一心參究,不到一年的功夫,便豁然契悟。于是他作偈呈祖心禅師,偈雲:
“隨隨隨,昔昔昔。隨隨隨後無人識。
夜來明月上高峰,元來只是這個賊。”
祖心禅師一見,遂點頭印可,並告誡他說:“得道非難,弘道爲難。弘道猶在已,說法爲人難。既明之後,在力行之。大凡宗師說法,一句中具叁玄,一玄中具叁要。子入處真實,得坐披衣,向後自看。自然七通八達去。”
善清禅師悟道後,繼續留在祖心禅師座下請益,七年之後,才辭師行腳。後于黃龍出世接衆,末後終于泐潭。
善清禅師于黃龍開堂日,曾上堂舉浮山法遠和尚語錄--“欲得英俊麼,仍須四事俱備,方顯宗師蹊徑。何謂也?一者祖師巴鼻,二具金剛眼睛,叁有師子爪牙,四得衲僧殺活拄杖。得此四事,方可縱橫變態,任運卷舒,高聳人天,壁立千仞。倘不如是,守死善道者,敗軍之兆。何故?棒打石人,貴認實事。是以到這裏,得不修江耿耿,大野雲凝,綠竹含煙,青山鎖翠,風雲一致,水月齊觀,一句該通,已彰殘朽?”--雲:“黃龍今日出世,時當未季,佛法澆漓(浮薄),不用祖師巴鼻,不用金剛眼睛,不用師子爪牙,不用殺活拄杖,只有一枝拂子以爲蹊徑,亦能縱橫變態,任運卷舒,亦能高聳入天,壁立千仞。有時逢強即弱,有時遇貴即賤。拈起則群魔屏迹,佛祖潛蹤;放下則合水和泥,聖凡同轍。且道拈起好,放下好?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除此之外,我們再看他的另一則上堂法語--
上堂:“色心不異,彼我無差。”豎起拂子曰:“若喚作拂子,入地獄如箭。不喚作拂子,有眼如盲。直饒透脫兩頭,也是黑牛臥死水。”
喚子拂子還是不喚作拂子?無路可走,死路一條!然而正是這死路中透出活氣,活路中卻充滿死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