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4· 天衣義懷禅師悟道因緣

  194.天衣義懷禅師悟道因緣

  越州(今浙江紹興)天衣義懷禅師,雪窦重顯禅師之法嗣,俗姓陳,永嘉樂清人。其家族世代以漁爲業。兒時,常隨父到江上捕魚,義懷禅師坐在船尾。父親每撈一條魚,就讓義懷禅師用繩子穿上。義懷禅師心生不忍,便偷偷地將魚投回江中。父親大怒,便用竹杖抽打他。義懷禅師卻不以爲然,恬然如故。

  年齡稍長,義懷禅師便辭別父母,遊于京師,投景德寺爲童行。北宋仁宗天聖(1023-1032)年間,義懷禅師參加試經得度。義懷禅師身材高挑清癯,每于衆中行走,猶如鶴立雞群。一日,有一神僧,外號“言法華”,于市井中碰見義懷禅師,便拊著他的後背說:“臨濟德山去。”義懷禅師不明白其意,便向當地的耆宿請教,耆宿告訴他:“汝其當宏禅宗乎?行矣,勿滯于此。”于是,義懷禅師便決志遊方參學。

  義懷禅師曾參禮過荊州金銮善禅師、葉縣歸省禅師,但是均未能契旨。後東遊至姑蘇,上翠岩禮雪窦明覺(重顯)禅師。雪窦明覺禅師是雲門宗中興祖師。

  明覺禅師一見義懷,便問:“汝名甚麼?”

  義懷禅師道:“義懷。”

  明覺禅師道:“何不名懷義?”

  義懷禅師道:“當時致得(當時受戒時別人給取的名字)。”

  明覺禅師道:“誰爲汝立名?”

  義懷禅師道:“受戒來十年矣。”

  明覺禅師道:“汝行腳費卻多少草鞋?”

  義懷禅師道:“和尚莫瞞人好!”

  明覺禅師道:“我也沒量罪過,汝也沒量罪過,你作麼生?”

  義懷禅師便默然無語。

  明覺禅師于是打了他一拄杖,喝道:“脫空(不老實、弄虛作假)謾語漢,出去!”

  過了幾天,義懷禅師又入室請益。

  明覺禅師道:“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義懷禅師正想開口議論,明覺禅師又將他打出丈室。

  如此這般,義懷禅師先後請益了四次。但是他還是不明白個中的奧旨。

  不久,明覺禅師便令義懷禅師充當水頭(寺院裏專門負責挑水的僧人)。

  一天,義懷禅師正在挑水,忽然扁擔斷了,水桶掉在地上,他豁然大悟,當即作投機偈雲:

  “一二叁四五六七,萬仞峰頭獨足立。

  骊龍颔下奪明珠,一言勘破維摩诘。”

  明覺禅師看了他的投機偈,遂拍案稱善,予以印可。

  義懷禅師悟道後不久,即辭別雪窦,前往無爲軍(今安徽無爲縣)鐵佛寺出世弘法。其座下有一僧後至雪窦,談及義懷禅師出世之事,明覺禅師便令那僧舉義懷禅師平日之提唱,那僧道:“譬如雁過長空,影沈寒潭,雁無留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明覺禅師一聽,大加贊賞,引爲知已,于是便派手下僧人前往撫慰。義懷禅師亦經常令門人回雪窦,探望明覺禅師。

  義懷禅師後由鐵佛寺遷至越州天衣山,此後曾五遷法席。所到之處,均爲荒涼之地。義懷禅師每至一處,必創建樓觀,化行海內,大弘雲門宗旨。其爲法忘軀的精神,堪爲後人楷模。

  義懷禅師晚年身體不好,住池州(今安徽境內)杉山庵。北宋仁宗嘉祐五年(1053)示寂,春秋七十二歲。有辭世偈雲:

  “紅日照扶桑,寒雲封華嶽。

  叁更過鐵圍,拶折骊龍角。”

  下引義懷禅師兩段精彩開示,從中,我們可以大致領略禅的精神--

  上堂:“夫爲宗師,須是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遇賤即貴,遇貴即賤。驅耕夫之牛,令他苗稼豐登。奪饑人之食,令他永絕饑渴。遇賤即貴,握土成金。遇貴即賤,變金成土。老僧亦不驅耕夫之牛,亦不奪饑人之食。何謂?耕夫之牛,我複何用?饑人之食,我複何餐?我也不握土成金,也不變金作土。何也?金是金,土是土,玉是玉,石是石,僧是僧,俗是俗。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古今人倫,雖然如此,打破大散關,幾個迷逢達磨?”

  上堂:“雁過長空,影沈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異類中行。不用續凫(水鳥)截鶴,夷(削平)嶽盈(填充)壑。放行也百醜千拙,收來也攣攣(lian,同“戀”,眷戀不舍)拳拳。用之,則敢與八大龍王鬥富。不用,都來(統統算來)不直(值)半分錢。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