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華嚴休靜禅師悟道因緣
京兆華嚴寺休靜禅師,洞山良價禅師之法嗣。初在澧州洛浦山(又稱樂普山)元安禅師座下作維那。
一日,休靜禅師白槌普請(擊槌召集大衆參加勞動),吩咐衆人道:“上間般(搬)柴,下間鋤地。”
當時,首座和尚便問他:“聖僧作甚麼?”
休靜禅師道:“當堂不正坐,不赴兩頭機。”
首座和尚一聽,便休。
休靜禅師後投洞山良價禅師座下。
一日,休靜禅師入室參請,問洞山禅師:“學人無個理路,未免情識運爲。”
洞山禅師反問道:“汝還見有理路也無?”
休靜禅師道:“見無理路。”
洞山禅師便進一步追問:“甚處得情識來?”
休靜禅師道:“學人實問。”
洞山禅師道:“恁麼則直須向萬裏無寸草處去。”
休靜禅師疑惑不解,問道:“萬裏無寸草處,還許某甲去也無?”
洞山禅師道:“直須恁麼去。”
休靜禅師言下有省。
後來有一次,休靜禅師正在搬柴。洞山禅師一見,便一把抓住他,問道:“狹路相逢時如何?”
休靜禅師道:“反側!反側!”
洞山禅師一聽,知道他已經徹悟了,遂印可道:“汝記吾言,向南住,有一千人;向北住,止叁百而已。”
休靜禅師最初住福州東山華嚴寺,座下徒衆果然滿一千人。不久,休靜禅師又應後唐國主莊宗李存勖之請,入帝都弘化,其徒衆果然只有叁百人。
一天,莊宗請衆僧入內赴齋,休靜禅師亦在其中。莊宗見其他大師大德都在看經,唯有休靜禅師及其徒衆不看經,覺得很奇怪,便問:“師爲甚麼不看經?”休靜禅師道:“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國家太平,政通人和,無爲而治,既用不著傳天子之令,也用不著唱太平歌,因爲這一切都是多余的)。”
莊宗道:“師一人即得,徒衆爲甚麼也不看經?”
休靜禅師道:“師子窟中無異獸,象王行處絕狐蹤。”
莊宗又問:“大師大德爲甚麼總看經?”
休靜禅師道:“水母元(原)無眼,求食須賴蝦。”
莊宗道:“既是後生,爲甚麼卻稱長老?”
休靜禅師道:“叁歲國家龍鳳子,百年殿下老朝臣(皇帝雖然年少,只有叁歲,但他畢竟是一國之主,百歲的老人年紀雖大,在殿下猶得稱臣)。”
休靜禅師晚年遊方于河朔,後于平陽示滅。荼毗後,獲舍利無數,徒衆分建四塔:一晉州,一房州,一終南山逍遙園,一華嚴寺。谥寶智禅師。